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议论     
笔者向浙江绍兴市集邮公司邮购了一套《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极限片,其中“军事家周恩来”和“开国总理周恩来”(见图)两张上都加贴了一枚100分《长城》普票,制成了两张不伦不类的“极限片”。按照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收集极限明信片》一文说,美国极限邮协会员常常自制极限片和“自娱性”极限片,很受启迪。我也常常在留影照片中找出一些与邮票相似的新照,自制彩色极限片和相关片,很有意思。如果积累多了,制成一  相似文献   

3.
笔者是一个极限集邮爱好者,收集、制作极限片已经有25年了,平时偶而也制作一些另类极限片玩玩。拜读了《集邮博览》2014年第10期陕西杨启国先生的《另类极限》一文后,感觉文章作者对另类极限的概念有些混淆,甚至把合格极限片与不是极限片的邮品都归于另类极限片之中了。所谓"另类极限",就是不符合现行的《FIP极限集邮  相似文献   

4.
拜读本刊3633页《极限集邮类研究性展品之我见》一文后,想借题来谈谈当前我国极限集邮界所关注的,在极限展品中有关极限片的载体——图画明信片应研究什么的问题。当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的共同基础应是现行的《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及其《指导要点》。该《指导要点》第4.3条“知识和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5.
山雨 《上海集邮》2000,(9):26-26
《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第3.2条所指不能崩于制作极限片的物品“cutting outs”,对应中文为“裁剪出来的”,倒底是什么?条文没有具体说明及举例。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在《集邮报》2000年第74期上介绍过一张葡萄牙1895年的“圣安丹尼”极限片,从其年代看,在迄今已知的世界早期极限片中排位第二,但最近新发现的一张“圣安丹尼”极限片(如图),要把原来那张的排位挤后了。 这张新发现“圣安丹尼”片尺寸为150×  相似文献   

7.
《中国集邮大辞典》收有“原地”的条目,现在,这个名词除在原地集邮中使用外,还在极限集邮甚至其他集邮领域中使用。其实,在不同领域中的“原地”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在大多数情况下,极限片的“原地”与原地封的“原地”是同一个。但,在构成极限片的三要素中,只有“邮戳”,没有“原地”;只称“盖  相似文献   

8.
1998—24《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纪念》邮票,首枚“运筹帷幄”极限片应销河北省平山西柏坡邮戳,却盖了江苏徐州淮塔的邮戳(图1),在极限集邮界引起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9.
九天 《集邮博览》2001,(11):19-19
见《集邮博览》2001年第8期晨曦先生“假冒伪劣极限片种种”受益匪浅。关于晨先生所列第四种情形,即“用非邮政明信片制作的极限片”给人们一种概念就是:制作极限片,所选用的图画明信片,必须是“邮政部门印制”的。笔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0.
风云 《上海集邮》2009,(6):21-22
需说明的是,本文文题中“早期”的年代下限,并非《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所指第一阶段的“1946年”,而是“1940年”,因此,这里展示的早期片也指1940年以前的苏联极限片。  相似文献   

11.
张罗 《集邮博览》2009,(6):36-36
有幸拜读《集邮博览》2009年2月(总第244期)上的《质疑极限片加盖"借代戳"》一文,受益颇多。在此,晚生也谈谈对"借代戳"的看法。读完全文,晚生觉得要理解什么是"借代戳",有必要回到"什么是极限片的和谐性?"这个问题上来。《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中有关极限片"和谐性"是这样说明的:"题材的和谐一致是极限明信片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当国家公布2010年要发行《梅兰竹菊》邮票后,极限集邮爱好者就想到要制作极限片。梅兰竹菊被历代文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们在人们心目象征高洁、清逸、气节、淡泊,深受人们的喜爱,制作《梅兰竹菊》极限片也就成为极限集邮爱好者翘首期盼的重头戏之一。  相似文献   

13.
车晋刚先生《“南京大胜关大桥”极限片的邮戳选择》一文(参见121113),引用《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2006版)》相关条款,已经非常清楚地阐述了极限片用戳的原则。对于纪念建筑、风光名胜和遗址,只有三类邮局的邮戳是可选用的,即:(1)只有一个的“所在地邮局”,而且是首选邮局;(2)为上述地点服务的邮局;(3)距离上述地点最近的邮局。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2年第10期第34页刊登了香港邮友陈进权先生的文章《谈香港极限集邮》,该文介绍说“据知香港最早的极限片是贴1953年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纪念邮票制作的,现在已难觅芳踪,笔者甚至连图片也未见过”。文中所指的极限片即是香港极限集邮家陈国富先生的藏品(下称:“陈片”),所贴邮票为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纪念邮票,香港邮政1953年6月2日发行,盖销香港荃湾邮局邮戳,时间是1954年4月8日。  相似文献   

15.
企业拜年卡设计精美,题材广泛,专题信息丰富,图案可谓五花八门,部分企业拜年卡是制作极限片的好素材,只要在《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便可以灵活地以片源图文情况确定邮戳,制成极限明信片。一、“以片定戳”。如果企业拜年卡上的图案,有相应邮票(有时纯属巧合),盖上相应的邮政日戳或纪念邮戳,一枚企业拜年卡极限片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16.
3597页《企业广告拜年卡制作极限片浅谈》一文认为:“企业广告拜年卡也是一种自然片,而且其发行量较小,一般不公开出售,所以用来制作极限片也有一定的优势。”而3685页《从商品极限片到金卡极限片》一文又指出:“企业金卡固有的广告图文和邮政龙娃标志,都无不呈现在极限片的有效面积中,还有BK编号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28日,我国发行《珠江风韵·广州》邮票,第一枚“五羊衔谷”画面左下角有一束木棉花。这是这枚邮票上的一个很次要图案,可以按照“分别制作极限片”的原则制作极限片。邮票发行前夕。广州邮友在网上预售用此票贴在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出版的《园林与花木》明信片中的“木棉”片制作的极限片。  相似文献   

18.
我国1957年发行《治理黄河》(特19)邮票1套4枚,其中特19-2“电力”(见图),这几年都有人认为是三门峡水利枢纽。《上海集邮》1990年第6期《中国水利极限片欣赏》、1992年第6期《从极限明信片看50年代兴建的水库》、1994年第1期《邮票上的新中国电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广告拜年卡可以用来制作新邮极限片,据不完全统计已达60多种。例如用’95东风汽车公司广告拜年卡制作的96-16-2邮票极限片,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广告拜年卡制作的96-9邮票极限片,都是规范片。 不少人认为用企业广告拜年卡制作的极限片较之用同期无邮资图画明信片更佳,原因是企业广告拜年卡属于邮资明信片。但是,从极限集邮的要求出发,片上是否印有邮资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片源必须符合《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的相关规  相似文献   

20.
张巍巍 《上海集邮》2002,(10):15-15
提到中国最早的极限片,人们往往把目光放到印有天坛图案的《宣统登基》纪念邮票上。我没有做过统计,但至少也见过两三张,第一次是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海峡两岸集邮家首届集邮展览”上,从台湾集邮家蔡诗滨先生的《宣统》邮集中见到,当时非常惊讶,竞有这种极限片存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