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发玲 《学子》2013,(11):4-5
一、家长何故要送"礼"1.发自肺腑答感恩之意。有的孩子在班上惹是生非、厌学淘气,让老师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孩子在屡屡犯错中接受了老师的谆谆教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有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个性修养、行为习惯、学业成绩有了巨大进步。家长对孩子的进步感到十分欣喜,并深知孩子的巨大进步与老师的辛勤劳动、精心培育密不可分。故家长感激之情油然而生。2.巧施妙计谋偏爱之意。许多家长都有担心自己的孩子被老师的视线"淹没"之顾虑。"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是祖父母的心头肉,是爸妈的掌上明珠,在家里享受至高无上的  相似文献   

2.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经过这段时间与家长的接触,我们一年组的教师感受颇多:一是现在的家长比较娇惯孩子,有的希望老师多关照孩子,千万别受欺负:有的希望老师把座位往前排,别累坏眼睛等等.二是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就连短信也看不太明白,配合教师的工作有一定难度.三是家长教育知识、方法匮乏,只知道一味地要求孩子做什么,不懂得引导鼓励孩子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四是家长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意识淡薄,家长只注重成绩,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心理因素等方面不能有效地言传身教,不善于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体验和锻炼机会.五是家长对老师期望过高,希望老师能帮助解决孩子存在的一切问题,孩子的教育培养过多地加在老师身上.  相似文献   

3.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经过这段时间与家长的接触,我们一年组的教师感受颇多:一是现在的家长比较娇惯孩子,有的希望老师多关照孩子,千万别受欺负:有的希望老师把座位往前排,别累坏眼睛等等。二是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就连短信也看不太明白,配合教师的工作有一定难度。三是家长教育知识、方法匮乏,只知道一味地要求孩子做什么,不懂得引导鼓励孩子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四是家长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意识淡薄,家长只注重成绩,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义红 《班主任》2006,(10):46-46
又一个教师节即将来临.路上,我看到上学的孩子们,有的手中拿着精致的工艺品,有的拿着相册,有的拿着漂亮的丝巾……不用问,这是他们送给老师的节日礼物.我暗自思忖:孩子在一个家庭中的花费本来就很大,再给老师送礼物,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家长的负担:虽然孩子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没什么不妥,但这种与钱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式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是,我便在班队会上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允许同学们向老师赠送节日礼物,表达祝福之意,但必须做到不花钱.至于什么样的礼物最好、最绝妙?就看你们的喽."  相似文献   

5.
时下,在中小学生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就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应吧.有的孩子甚至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以至于影响到了学业进步,让家长为此大伤脑筋.那么,孩子究竟该怎样与老师交往呢?笔者认为,只要家长教孩子做到以下几点,就会对孩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知心话”贴近家长的心文/吴敏为了纠正某些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往往需要和家长及时地沟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通常,我们是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面对面地和家长交谈。由于家长太多,来去匆匆,时间短暂,不易取得有效的沟通。有的家长甚至当着老师的面责...  相似文献   

7.
老师在对待孩子时,无论如何要求,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进步。但同一种方法,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孩子会在心里产生对立情绪。如果孩子因为不喜欢老师造成偏科怎么办,家长们支的招也许会对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周晓华 《考试周刊》2010,(53):249-250
在与很多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都是身为家长,但对于幼儿在园的生活所关心的情况却是各有不一.有的关心幼儿吃得好不好,有的关心幼儿学得好不好,有的关心幼儿与同伴之间相处如何……真是五花八门.当然这些关心都是人之常情.面对家长们的这些形形色色的关心,我对班里的幼儿及家长作了一个分类统计.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好幼儿是家园共同的责任;有的认为老师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大;有的家长有许多想法,却由于自己的性格使然,不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更有甚者认为教育全部都是教师的责任.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任何时候父母的教育及对幼儿的影响都是不可取代的.虽然家长文化程度的不同,对于教育的看法不同,但是只有让这些形形色色的家长都了解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各方面都有更大的提高.对于如何来让家长了解并配合教师,我做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9.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班的孩子们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本本干净整齐的作业,心里由衷地高兴。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太好:好动,上课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等。于是我决定召开一次家长会,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开完会,还有许多家长主动留下来,与老师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久久不愿离开。一位家长有些紧张地说:“陈老师,我的孩子表现得怎么样?”我一看,是李启明的家长,便把李启明的情况向他做了介绍:“您的孩子很聪明,接受能力强,回答问…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不少家长感觉学前儿童普遍存在任性、贪心、自私、孤僻、急躁、不依不饶等不良性格,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不良行为,是我们家长在处理问题上存在的弊端。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是有求必应;有的家长是虚荣心在作怪,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有;有的是家长思想意识不对,认为都是一个宝贝孙子,样样事情都包办代替。孩子整天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剥夺了孩子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优裕的生活环境纵容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我们的这份"爱心"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家长对待孩子的这种有求必应、百依百顺的"爱心"对孩子的成长是一剂"毒药",让我们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贪心。自私、孤僻、急躁、不依不饶等不良性格也就随之助长。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预防这些不良性格的养成呢?我觉得:家长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运用延迟满足,让我们的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等待、学会忍耐、学会抗挫,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相似文献   

11.
又有一批孩子要上小学或是升入中学,如果有选择的可能,什么样的学校是父母应当为孩子选择的?考虑的时候,学校的哪些因素是父母应当关注的?冉乃彦老师在他的QQ群里和家长讨论了这个问题。参加讨论的有的是家长,有的是老师,有的有双重身份;他们的孩子有的已经上学了,有的将要上学。他们的想法,或许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2.
金璐 《考试周刊》2013,(14):193-193
所谓"习惯"是指由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而在幼儿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一般有讲卫生、文明进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两者合一,寓养成教育于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倾向,是与家长头脑中存在的一些糊涂观念分不开的。有的家长并不是认为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习惯培不重要,而是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管教早了没有么用处,等孩子长大了再管教也不迟。有这种糊涂识的家长不明白,正因为孩子人小不懂事,做父母的应该对他们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教他们尽早掌握正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逐步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年龄小、自律性不强,让家长通过"签字"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及时和老师进行信息沟通,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办法,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签字"作为老师和家长共同实施教育活动的一项内容很有必要。然而,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许多"怪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与家长交流,家长总是提出希望老师对孩子的阅读和作文要多加指导。我经常会问一问他们,孩子平常都读些什么书。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喜欢读一些网络作家或者少年作家的书,言辞中多有不满之意。其实,只要孩子肯读书就是好事,如果在此基础上能选择一些好书就更好了。很多老师会不定期地推荐一些名家名篇,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买书上也是毫不吝啬,一些专  相似文献   

16.
现在,家长们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有的甚至从孩子刚出生就开始了。然而,有不少年轻的家长把早期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只是教孩子识汉字、学外语、背古诗、弹钢琴、练书法等.却把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家长说:"孩子还小,不太懂事,管教也没用,等他长大一点儿,懂事了,再管教也不迟。"  相似文献   

17.
说起家长、老师之间的相处之道,可以说是许多家长、老师都很关注的问题。很多老师在学生违反了纪律、学习总是很差的时候,或者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受阻后,也会找家长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但是,就像孩子害怕老师一样,许多家长害怕老师的“召见”。因为有的老师就像训斥  相似文献   

18.
我连续几年从事幼儿园大班的教育工作,对独生子女在幼儿园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和总结,发现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家长往往“望子成龙”心切,施行“拔苗助长”之策,而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身体健康却不重视,结果使孩子体智德美的发展失去平衡,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一是强塞知识。对一个还是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却迫不及待地灌输小学的知识,教孩子写字、计算。有的家长不懂基本的教学方法,不懂写字的笔顺规则,致使孩子握笔方法不对,书写姿势不正,笔划不顺。孩子成了习惯,极难纠正。有的家长教幼儿背乘法口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有这样一所小学,家长是家里的“老师”,老师则是校内的“家长”,孩子的全面发展是他们共同的目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拧成了一股绳;在这所学校里.有这样一位校长,潜心研究少儿德育十多年,用程序化与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将养成教育渗透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程静 《陕西教育》2005,(5):39-39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一、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家长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一次,上课铃响后,我先进到教室,在教室前正中有一个板凳躺在地上。按照以前的惯例怕摔着孩子,老师会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