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静从2011年8月入主央视一套《看见》周末版人物专栏,就以一名记者型主持人的身份发问"记者如何看见?",深入事实真相、呈现事实真相,期间她的采访风格有哪些变化?本文将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探讨柴静的采访风格在访谈场中的形成,及柴静的采访是如何实现与公共议题对接的,并结合节目的个案,总结柴静采访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12月15日,央视知名主持人柴静的新书《看见》在首都图书馆举办首发式,除柴静本人到场以外,主办方还邀请到白岩松、崔永元、张立宪、罗永浩等著名主持人、学者等参加活动。柴静在首发式上畅谈了《看见》的创作初衷,并与现场700余名读者分享了写书历程中的感想。此次活动标志着首图尚读沙龙新书名作首发式系列活动正式开启。活动中,柴静鼓励年轻人亲近阅读、感  相似文献   

3.
柴静是一名优秀的记者,她在采访中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试图结合央视专题节目《看见》中的案例,从尊重采访对象和注重情感交流这两个方面,分析柴静在《看见》节目中的采访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记者柴静在新书《看见》的序言第一句便写到:“十年前,当陈虻(编者注:著名媒体人生前曾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  相似文献   

5.
年初,央视知名记者柴静讲述十年记者历程的随笔集《看见》受到市场热捧,100多万册的销售量被称作出版界的“泰囧奇迹”。因为新书热卖,她的采访风格、采访方式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凤凰卫视知名记者闾丘露薇发表长篇微博《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对柴静的采访理念提出质疑。闾丘露薇所提倡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置身事外”式的采访,抑或柴静践行的“全情投入”式的采访,实际上反映了不同职业环境中记者的自我认知和身份定位差异,也凸显了新闻改革背景下新闻价值观念、新闻操作理念的多元化与相互碰撞。  相似文献   

6.
温柔的力量     
<正>一般而言,名牌栏目与明星主持人是同步流动的。名牌栏目之所以成为名牌,是因为有明星主持人在主持。同理,设置主持人的名牌栏目,倘若没有明星主持人来支撑,也就很难称其为名牌了[1]。敬一丹于《焦点访谈》,孟非于《非诚勿扰》,何炅于《快乐大本营》,相辅相成,一同成长。而在新闻界也有一个汇聚众多名嘴的节目《新闻调查》。在这个节目的历史中,柴静、董倩、王志等记者因不同的采访风格被观众们熟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柴静与她的《新闻调查》进行论述。一、创新还是失败在百度搜索"新闻调查"四个字,会立即弹出"双城的创伤"这五个字。的确,这一期  相似文献   

7.
用现在的标准,华莱士很不专业南方周末:你在微博上贴出《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哪些问题让你非说不可?闾丘露薇:我看到很多关于柴静怎么做新闻记者、怎么采访的谈论,看到有那么多人认同这样的新闻操作理念,尤其认同的人很多是同行,还有更多是教新闻的,这让我觉得着急。《看见》这个栏目,官网上写的是一个专题栏目,柴静在官网上注明的身份是主持人。栏目关注人,我觉得没  相似文献   

8.
1995年12月央视主持人赵忠祥出版《岁月随想》,正式了拉开知名主持人出书的序幕后,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从电视到广播甚至新媒体等各类媒体的知名主持人竞相著书立说,其中如柴静的《看见》等一些作品还形成全国热销之势.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每年仍不乏主持人图书问世,但出书热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知名主持人出书现象进行冷思考,探讨在出书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与措施,以期知名主持人更理性地出书,为读者奉献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闫薇 《新闻传播》2014,(3):292-293
由柴静主持的央视人物访谈类节目《看见》,以其"呈现事实"的理性态度展现人物、事件与问题;栏目以"看见新闻中的人"为主题,秉持"不为教化和改造,把人物背后复杂的坐标系和因果逻辑尽可能多地呈现出来"这一理念,让习惯了"自我审查"的记者,找到了根据地;节目以选择的时新、多样,及具有稳定价值观为推动力,辅以柴静个人采访素养及影响力,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栏目。在它出生与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整个传媒环境对它的接纳,媒介自身的开拓及以柴静为代表的记者等各种因素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综上,从宏观采访背景上的变化,中观电视台栏目组的理念更新,以及微观记者角色、职责的重新定位与思索,都值得我们进一步考察与分析这些改变产生的原因为何,效果如何。基于此,从《看见》中的人物专访出发,对其访问对象、访问方式的创新、具体改变进行分析,进而对记者修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枫 《今传媒》2007,(10):4-5
肖东坡,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主持人兼制片人.1994年进入山东电视台,1997年到央视"乡村季风"栏目担任记者、主持人至今.作品曾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2002年获得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惟一的电视作品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金奖提名,中国电影电视神农奖金奖(两项),全国对农节目奖一等奖(三项).2001年,所主持的"乡村季风"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  相似文献   

11.
7月27日,央视新闻频道栏目全新改版,节目播报形式的耳目一新,而被誉为“央视最让人惊艳的女主持人”——来自陕西西安的胡蝶首次在栏目中担任主播,与长啸搭档,更是给全新的《朝闻天下》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2.
传媒视野     
传媒资讯广电总局推荐2010年十大创新创优栏目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广电系统推荐2010年十大创新创优栏目:央视《星光大道》、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央视新闻频道《我的这五年》、央视军事·农业频道《生活567》栏目、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大家看法——我建议》栏目、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万家灯火》栏目、浙江卫视《江南》栏目  相似文献   

13.
山东电视台韩国强台长向《媒体人访谈录》栏目推荐齐鲁频道的80后主持人王羲。年纪轻轻的她是山东台"双十佳"节目主持人,还曾被山东省政府授予二等功。从2004年起,她担任齐鲁电视台《为您办事》(于2012年改为《小溪办事》)记者、主持人,其间为观众解决难题3000  相似文献   

14.
如今,电视节目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主持人的风格也日趋多样,一些既具有一般主持人的特征,形象佳、声音标准又具有记者采编能力的主持人——记者型主持人便产生了。中央电视台的柴静、王志等都是很好的记者型主持人。就记者型主持人发展的阶段来说,第一阶段是从《东方时空》开始的记者型主持人代替播音员  相似文献   

15.
水云 《新闻天地》2006,(9):25-28
2004年,央视众多名牌栏同和名嘴曾接受过一次价值评估.其中,王小丫以3.5亿元的身价位列最具价值主持人的第二位此外,她担任主持的《经济半小时》、《开心辞典》分别被评估到7.7亿元和5.1亿元,在央视最具价值的五大栏目中占据了两个席位.一时成为中国青年男观众最推崇的电视主持人,作为著名主持人,给观众带来欢乐,给央视创造了财富,也给职业女性塑造了新形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正>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记者柴静在新书《看见》的序言第一句便写到:"十年前,当陈虻(编者注:著名媒体人生前曾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而对于传媒行业未来的讨论与探索从未停止。激荡变化,瞬息万变;我们关注的是传媒行业的发展,关心的更是处于大潮中一个个的人。2012,是不平凡的一年……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10,(6):59-59
水均益(1963年9月20日-),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 甘肃省兰州市人.1980年至1984年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1984年至1993年新华通讯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任编辑、记者.1989年至1991年新华社驻埃及中东总分社,任驻外记者.1993年至今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记者和主持人,<焦点访谈>主持人、记者、制片人,<国际观察>、<高端访问>、<环球视线>节目主持人等.  相似文献   

18.
劳春燕,浙江绍兴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新闻中心首席记者,东方卫视《东方夜新闻》主编、主持人。1994年7月因成绩优异提前一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3年1月获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进入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工作,先后担任国际新闻编辑、记者,《今日报道》主持人,深度报道栏目《新闻透视》主持人、责任编辑。  相似文献   

19.
好新闻作品有什么标准?央视《新闻调查》中著名的大眼睛记者柴静说:“好的新闻是有人情味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2008,(1):61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记者柴静回答解放日报“解放周末”记者采访。 问:在你看来,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