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欧盟委员会开发的全球多维大学排名(U-Multirank)是一个全新的、立足全球的、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与科研系统透明度的工具,它致力于继承已有排名之优势同时规避已有排名之不足。U-Multirank遵循包括用户导向原则、多重维度原则、机构可比性原则、排名的多层次性原则和方法的可靠性原则在内的五个设计原则;设计了包括教学、科研、知识转换、国际化定位和地区参与在内的五个绩效维度及一系列指标;为用户提供了在线工具以创建院校排名和领域排名两种类型的排名。试测和实施阶段的初探表明,在维度与指标的可行性、院校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参与规模的可操作性方面,U-Multirank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将逐步实施于全球高等教育与科研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排名备受关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与反思。回顾大学排名的发展,很多学者都曾对它产生过疑虑和担忧,排名带来的并非创新而是大学的同质化,其背后在意的是公众的关注度,本质上是与排名机构"利益的交换",更是对大学文化意蕴的剥夺与侵蚀。然而,一味地拒绝或者排斥似乎也并不理智,它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趋势,也有其现实的土壤和深层的逻辑。如何应对大学排名带来的迷失和抉择是值得持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将使世界高等教育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只有在国际化、网络化方面领先世界的大学才能谈得上是世界—流大学,中国大学首先要“冲出亚洲”,才能最终“走向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差异的世界:大学排名的全球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全球19个大学排行榜,描述了排行榜作为质量评价手段是如何运作的,详细讨论了现有排名系统使用的质量指标并归纳出在排名上存在的不同地域模式。本文发现,世界上的主要排行榜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它们采用差别很大的指标和权重来评估大学。但是,有一些大学,无论是用何种的指标和权重,都会居于排行榜的前列。本文还探讨了与目前流行的严格按分数高低排名的“排行榜”不同的做法,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5.
全球对大学世界排名的关注促使中国加快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发现这条道路不像当初设想的那么平坦与顺畅,或许我们应该驻足反思一下问题所在。文章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概念及标准的解读,探讨中国致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缘由、存在的不足以及建设路径,以期引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对《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04年和2005年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考察,深入地分析了其排名方法、指标和结果,并从中剖析了该排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最后,通过该排名来观照和反思清华大学的办学实践,提出了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众多大学排名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大学排名测量的是什么?大学排名为谁服务?大学排名对谁最为重要?作者还通过具体分析一些欧洲大学排名与全国性大学排名,阐述这些大学排名对国家高等教育系统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该如何正确运用大学排名、发挥大学排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规模增长到质量提高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奠定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力量,世界一流大学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流大学的发展应该走国际性与本土化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并重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英国THE世界大学排名、美国USNEWS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以及中国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全球公认的四大排行榜体系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分析了不同指标体系的特点。同时,结合2016年最新数据,比较了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前20所中国内地高校在四大排行榜中的排名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学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满足了公众对大学透明度和信息的需求。但同时,大学排名也可能诱使高校趋同发展,产生片面的导向。改进大学排名应明确排名的目的、作用;使用多渠道数据全面评价;将评价指标重心落在产出上;对排名进行分类,使用有差别的指标体系;建立适当的监督或顾问机构。  相似文献   

11.
张旺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1):19-26,76,117,118
随着大学排名的不断流行和多样化,关于对大学排名的影响的关注也不断增加。围绕大学排名对学生、高校和政府的影响的争论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和主流新闻媒体的一个普遍话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学排名对高等院校的决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人事招聘及组织结构、资源分配和资金募集、学生择校和高校招生、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避免大学排名的消极影响,提高大学排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是全球大学排名活动中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罗燕 《江苏高教》2006,(2):14-17
本文是对大学排名的一种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考察。文章阐述了大学排名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市场指引制度在美国的兴起与构建,及其该制度在向中国传播时所陷入的误区、由此带来的制度后果。  相似文献   

14.
15.
An analysis of the rankings of university's in parts of Russia shows how the presence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innovative clusters can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positions of these institutions. universities. It finds that clusters can act as the main breakthrough mechanism for advancing Russia's universities in world rankings on the global scale.  相似文献   

16.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2010-2011,是一个新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价体系。其排名理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个有关世界一流大学质量标准的重要参考,无疑具有作为国际化外部基准的价值;作为政策工具,它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政策分析与决策依据,同时激发了大学在组织和行为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18.
Departing from the usual ‘From the Editors' piece, Jamie Merisotis, President of 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Jan Sadlak, Director of UNESCO‐CEPES, reflect on the content of this issue of the review. At the same time, they outline the essential developments affecting ranking systems and methodologi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se developments made up the main topic of the meeting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UNESCO‐CEPES for the project “Higher Education Ranking Systems and Methodologies: How They Work, What They Do”, and held in Washington D.C., USA on 10–11 December 2004. Most of the articles presented in this issue relate to the context of the above‐mentioned meeting.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学排行榜的不断流行和多样化,对大学排行榜影响的关注也不断增加。围绕大学排行榜对学生、高等院校和政府的影响的争论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和主流新闻媒体的一个普遍话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学排行榜对地区及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高等院校的决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人事招聘及组织结构、资源分配和资金募集、学生择校和高校招生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避免大学排行榜的消极影响,提高大学排行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是全球大学排名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major expansion b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setting up ‘for-profit’, offshore programmes and campuses. It has been claimed that for-profit provision in a free, or unregulated market, responds to student demand and acts as a catalyst for innovation, thus fuelling arguments for a global ‘free market’ in higher education. There are few opportunities to test these claims since higher education is overwhelmingly provided within national systems of education and is generally subject to strong local regulation. Israel, in the 1990s, offered a rare case of an unregulated market in higher education for foreign providers, albeit one which contained significant distortions: British institutions took the leading part in development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at experience in the light of documentation in the public domain and of practitioner research and argues, contrary to unsubstantiated claims, that provision fell below acceptable standard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in this field, consumer demand did not operate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and that the market-place cannot assure standard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verseas provision. Furthermore, until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re agreed, governments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regulate provision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lives of their citiz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