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幼小的生命,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其成长的日日月月,在沐浴着父母亲人、师长及社会关爱的同时,来自外界的各种伤害也像阴影时时笼罩在身旁。少年儿童伤害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当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为避免学生安全事故殚精竭虑时,相对于显性的伤害,那些无法预料且不时发生的隐性伤害,却很少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一、校园隐性人身伤害及表现形式对少年儿童而言,隐性人身伤害发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不同场所。在校园中,隐性伤害主要是指人为地对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伤害,即校园情境中由于教育方法、管…  相似文献   

2.
毕婷 《教育》2009,(4):22-22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多万所,在校学生2亿多人,校园安全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事故更是牵动着家长的心。显性伤害易晓,而隐性伤害难测,但隐性伤害同样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人们对这类隐性伤害知道多少?《教育》旬刊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此展开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  相似文献   

3.
学校校园本是社会中的净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天堂,但近年来各种伤害学生身体或生命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另外悄然发生的校园伤害:隐性伤害,这种伤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由于学校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不完善或失当,以及学生群体的不良行为而造成的,藏匿于其中的难以估  相似文献   

4.
毕婷 《教育》2009,(10)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多万所,在校学生2亿多人,校园安全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事故更是牵动着家长的心。显性伤害易晓,而隐性伤害难测,但隐性伤害同样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人们对这类隐性伤害知道多少?《教育》旬刊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此展开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教育中,人们对校园伤害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显性伤害,对危害更大的隐性伤害认识不足。隐性伤害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和学习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因其隐秘性和滞后性,容易被人们所忽略。作者拟通过对学校教育中造成学生隐性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规避策略,以减少对学生的伤害,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地成长并得到最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生安全问题虽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可校园伤害事件仍频繁发生且屡禁不止,其中,隐性伤害最容易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盲点.因此,立足于我国中小学隐性伤害的现状,从社会、学校、教师、同伴、家庭和网络多维视角,分析不良行为对中小学生造成的隐性伤害,并从社会监管、学校治理、教师培训、家长自省、同伴自律、网络净化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校园隐性伤害,伤害的是学生心灵,损害的是教育形象,危害的是社会发展。那么,如何预防校园隐性伤害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一、加强宣传、转变观念,营造促进教育良性发展的社会氛围社会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优劣的标准,学校唯成绩求生存,致使"师源性"隐性伤害不断发生。对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小学的隐性伤害主要表现为体罚、变相体罚、心理惩罚和校园欺侮,而落后的教育观念、教师素质低下、学生自身的素质、学校教育中的"过度社会化"等是造成隐性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农村中小学隐性伤害事件的发生,必须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保护特殊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实施人性化管理、重视家庭教育,以加深对农村中小学隐性伤害的认识,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法制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学生的权利亦逐步受到重视。然而本应是纷繁复杂社会一处净土的学校近年来却频繁出现了各种隐性伤害事件,这也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对这类隐性伤害事件的分析需要我们首先理解隐性伤害的内涵以及校园隐性伤害的独特性,并找出校园隐性伤害的权利指向,从而通过权利保障来对校园隐性伤害进行科学有效的规避,推进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校园安全管理是中小学最为重要的任务,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学校的主要任务,而且也关系着学生的未来。近年来,由于校园暴力和意外伤害等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了严重威胁,外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起起安全事故,提示和警醒我们校园安全形势并不乐观。校长作为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应当充分认清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全面抓好学校基本建设、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校园安全事务。尤其对于完全中学而言,学校包含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学生个体之间的成长背景、生活阅历、身心发展等各方面的差异明显。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基于校园发展特点,肩负起社会及学校赋予的重要责任,不断加强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反思,通过科学的安全风险预防机制构建,为学生营造幸福安全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学生校园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 01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中学生校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学生、家庭四个方面的因素。解决中学生校园伤害事件应净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学校安全教育要回归根本;积极干预,标本兼治;建立校园伤害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的隐性伤害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其存在形式主要是师源性隐性伤害、生源性隐性伤害和学源性隐性伤害,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加强学校管理,关注学生同伴关系的发展,才能避免教师、学生和学校等因素造成的隐性伤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一直困扰着学校,处理发生在校园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学校管理中遇到的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情。学生在校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有多种原因,有些学校可以预防,而有些的确是防不胜防。近一两年,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尤其是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有增多的趋势。校园意外伤害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头号杀手,据报道,每年我国有大概1.6万名中学生非正常死亡。上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造成的伤害事件是各种意外事件中频率最高的。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妥善处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校园伤害(也称学生伤害)事故在各地学校频发,各种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重视。产生校园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许多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因此,研究校园伤害事故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强化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已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一、校园伤害事故特点校园伤害事故基本有以下特征:1.突发性。校园伤害事故何时、何地发生,发生的对象都  相似文献   

15.
张小武 《教育》2009,(4):18-19
校园隐性伤害因为其“隐蔽性”,所以往往被学校、老师及家长忽略,更有甚者连何谓“隐性伤害”都不知,这在《教育》旬刊记者所做的“校园隐性伤害调查问卷”中也有明显的反映。3月13日,《教育》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著名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  相似文献   

16.
学校对中小学生校园伤害的责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由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管理关系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责任是学校对校园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案件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律依据。学校不是也不能成为学生的监护人 ,对学生没有监护责任。学校在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中的过失使在校学生遭到人身伤害 ,学校应当承担责任。反之 ,在学生及其监护人有过错的情况下 ,应当减轻或免除学校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庄可 《继续教育研究》2007,4(1):162-164
校园中的隐性教育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重视隐性教育,不仅是教育观念与方法革新的表现,也涉及教育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而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生长、发展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谈及教育时提及“安全”二字。他指出:“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青少年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校园作为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须做好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校园欺凌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伤害,亦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当前,校园欺凌种类和方式多样,具有较大危害性,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特别是对于被侵害的青少年而言,不仅身体上受到伤害,亦会  相似文献   

19.
追寻人文理想的校园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不仅仅具有空间的物理意义,它应该是一个教育共同体,一个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德性生成的教育共同体。校园中存在着三对主要关系:师生关系、同侪关系和同僚关系,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隐性教育资源的校园伦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陶冶和熏陶的功能。校园伦理研究要从制度上对校园进行伦理的审视,研究学校这个组织性团体应当担负的伦理责任和应尽的道德义务。虽然学校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但是学校不能流于世俗,它应是理想和超越的化身,不断地追寻人文理想应是校园伦理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内或学校外,施加于学校成员并导致其身体或精神感到痛苦的行为。它是一种对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存在隐性或显性危害的常见现象。目前,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挪威、美国等国家依据研究成果已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来保护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