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由此,大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采用了“初步综合阅读——深入分析阅读——进一步综合阅读”的步骤.力求摈弃迂回而追求简捷,避免讲读分析的支离破碎,注重文章的整体把握,其理论基础便是整体性原则.无疑,大纲向我们指出了一种在一般情况下收效良好的阅读教学程序.但是有的同志把不采用这种程序的阅读教学统统斥为“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其关键是对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大纲指出:“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阅读教学的顺序所作的原则规定。它不单纯是个方法问题,而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对阅读教学提出了一条整体性的教学原则,强调了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3.
一、强调整体原则,进行多元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这里所说的强调整体原则.指的是强调阅读所应遵循的整体原则。中学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熟悉.在分析课文时.总是强调一个原则.就是由部分到整体.由分析到综合。系统论也讲究整体性的原则.本人以为这一原则.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同样也是切实可行且非常适用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正确的阅读应该从文章的整体这个“大处”着眼.通过对文章整体的感受、认识、判断进而获得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将“整体把握”提升到“语文教育”的三大“特点”之一:“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一种通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对读物整体内容的把握。而我们的教学往往把整体性阅读简单地理解为“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读了课文,有什么样的感受?”等几个琐碎的问题,将一种教学理念与策略加以窄化、异化,一带而过,认为提出这几个问题了就意味着关注了整体性阅读教学了。由于整体性阅读教学在增长智力,提高能力,增益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因而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及教育专家的重视。本文就阅读教学整体性如何贯穿教学全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陈安云 《广西教育》2013,(41):42-42
整体性阅读教学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教学方式,主要侧重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局部研读以及整体把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整体性阅读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两个“整体”崇信县锦屏小学马改秀“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主动性、实践性。依据这个原则,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条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思路,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法。为什么一篇课文首先要...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强调整体教学,阅读教学过程必须整体化,教师要树立整体观念,并运用整体观念来指导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课文的整体统摄能力,对课文形式和意味的整体把握能力。用整体把握的直觉方法,对阅读对象作战略性的审视,整体上把握其主旨、意蕴、韵味以及框架结构和风格特色,并按照在宏观指导下的微观体味这一思路来指导阅读。大多数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往往是光认识事物的一般属  相似文献   

8.
1、从整体性原则出发,按文体合并单元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进行单元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把相同体裁的课文合并为一个单元集中教学,把一个个训练点化于一篇篇文章之中,而且根据知识训练序列的要求,对文章的顺序作适当的调整。对知识短文也从整体性原则出发进行重新组合,穿插于合并单元或非合并单元之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首先要正确理解整体感知的含义,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整体性原则,还要掌握整体感知课文的一些策略方法。当前语文阅读中的一些不良倾向亟盼整体感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重要部分。透过它,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内容和实质,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文章的精髓所在。既然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和把握如此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从小小的课文题目入手进行阅读教学无疑是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一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种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程序,是整体性教学原则的具体化,是把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运用到教学上来的表现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遵循整体性原则,从感知到深化,又从深化到实践,分为相互联系的几个阶段,从而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水平提高了,写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而阅读教学不能把一篇文章完全肢解开,应该注重整体性教学。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结构以及语言。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整体把握"提升到语文教育的三大特点之一:"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一种通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对读物整体内容的把握。而我们的教学往往把整体性阅读简单地理解为"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读了课  相似文献   

15.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童的重要部分。透过它,可以了解到文童的内容和实质,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文章的精髓所在。既然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和把握如此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从小小的课文题目人手进行阅读教学无疑是个好方法。面对课文题目,教者如果赋予新的思路,并合理引导,巧妙点拨,必能使“妙”生辉,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现结合《麻雀》一文谈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一、初读课文,总体感知《麻雀》一文所写的是小事情,情节也较简单,是一篇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组织材料的文章.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本着“整——分——整”的原则,指导学生初读课文.首先从题目入手,帮助学生明确《麻雀》一文是以什么为主线的.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为深入  相似文献   

17.
“大纲”指出:“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可以说是进行阅读教学的一条规律。我们对这条规律如何理解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阅读教学过程,应分三步: 第一步从整体入手,这是阅读教学的起点。讲解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1.一篇文章的本身具有整体性,是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统一体。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围绕  相似文献   

18.
“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初读课文的整体感知,是承载着贯通“初读”到“精读”的衔接、铺垫、纵深的“支架”功能.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提出要注重培养整体把握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走进文本,有效进行“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19.
教学大纲指出:“一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是阅读教学的一般教学原则和模式.落实到一篇课文,就是要尽早让学生触及课文的中心,把握作者的思路;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文章的字词句是如何准确鲜明地表达这个中心,如何体现作者的思路;最后又让学生回到整体上来,进一步理解课文.即整体感知——部分深究——整体优化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整体把握,重点突破,旨在提高课堂效率。所谓整体把握,是指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课堂讲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着眼于课文的整体,认识课文的整体,达到从整体上把握一篇课文。何谓课文的整体?课文的整体是指课文诸要素的辩证统一。首先是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统一;其次是文章表现形式和作者创作思路的统一。还有其它的一些方面,但主要是这两点。一篇文章是一个包含上述诸要素的统一体。整体把握就是要居高临下,从文章总体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