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子玲 《教育》2014,(30):27
在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今天,教育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困生,所谓学困生就是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为了一切孩子”的理念已成为教师的共识,采用什么积极的手段转化学困生呢?为了孩子的一切,也就意味着教师要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那么,重视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成了教师的责任。多肯定,少批评学困生同样渴望自己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由于知识上的空白点,严重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学困生往往有要  相似文献   

2.
付怀军 《考试周刊》2011,(78):217-217
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也是目前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先要诊测清楚他们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作者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学困生的发展。然而,“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却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要辅导好“学困生”并转化他,就应该从“心育”出发。心育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取向根据是:“心育的目标是发展心理机能、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凡做教师的人,在教学中都希望教好学生,然而,“学困生”问题又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学困生”在一个班来说人数虽少,但其会对整个班风和学风造成不良的影响,不管是任课老师或班主任,要想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都应重视研究转化“学困生”工作,寻找合适方法。因为转化“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作为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呢?下面谈些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要深入了解“学困生”的个性特征。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正常心理状态下,品德不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5.
爱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灵丹妙药”。在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经常从不同角度探索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采用鼓励表扬方式引导促进学困生的成长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表扬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要让阳光哺育每一个学生快乐地成长,教师需要具备“五心”。  相似文献   

6.
马海霞 《宁夏教育》2013,(7):137-137
教育家捷尔任斯基曾说过,爱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灵丹妙药”。在我们的教学中,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经常从不同角度探索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引导促进学困生成长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表扬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要让阳光哺育每一个学生快乐地成长,教师要具备“五心”。  相似文献   

7.
李林凤 《文教资料》2005,(28):180-181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么是学习习惯不好,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对头,还可能是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基础薄弱等等造成了一系列学习上的困难,致使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成了班上的落后生。要想帮助这些学生进步,就是研究其学习落后的病因,对症下药,讲究方法,才能使其进步。但这些学困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班里的“困难户”,要想使他们进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一个长期的慢性工作过程,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根据我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我觉得辅导学困生,教师必须要有“四心”。一是要有爱心。教师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  相似文献   

8.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往往会引起思想品德等其它方面的落后;同样,使一个后进生在学习上得到进步,也可以带动其它各方面的转变。但是,后进生戴着落后的帽子,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要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的作业做得差,怕老师指责;课堂回答问题,怕答错被老师批评;考试不及格,又怕遭到冷落。他们怀着畏惧的心情,不愿接近老师。这就要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把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而由于主客观原因的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里面出现了“学困生”。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学困生也是受教育的对象,学困生也是可以转变的。要在教育过程中逐步消除这种落后现象,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这是现代教师的必然要求,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就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措施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李铎  雷晓莉 《教师》2010,(2):99-99
“学困生”一般也称为差生后进生,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品德、学习成绩等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落后的学生。如何转化“学困生”,特别是思想品行和学习双后进的学生,是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班主任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学困生作为现代"教育病理"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问题。如何教育、转化学困生成为摆在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学困生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双向性"——既落后又能进步。采取科学的方法,可将其转化,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若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就会使其很快向"坏"的方向堕落。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转化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以爱心感化学困生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学生做错了事,老师在批评或处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首先要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教师要通过调查,和学生沟通交流等多种渠道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寻求对策。“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持续而又艰巨的任务,切忌盲目、急躁。  相似文献   

13.
王月世 《教师》2013,(25):34-34
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项工作包括对中间学生和优秀学生的教育。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学生更为艰巨,也更为光荣。因此必须将"学困生"与优秀学生同等对待。通常我们所说的"学困生"大致有三种:①行为尚好,学习成绩差;②思想品德差,但学习成绩较好;③思想品德学习皆落后,即所谓的"双差生"。"学困生"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更重要。教师要分析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学困生”的成因,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困生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15.
浅议"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困生”是“双差生”(即学困生和后进生)的一种,是指那些在学习上暂时存在着一些困难或障碍、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如果“学困生”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或转化,极易向后进生转化,蜕变为“双差生”,甚至有可能走上社会胡作非为。同在一个班级的众多学生,他们思想各异、思维能力各异、想像能力各异、创造能力各异、分析推理能力各异、意志品质各异,其学习能力必有差异,因此,“学困生”的产生是必然的。下面就“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1.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心理准备影响程度不…  相似文献   

16.
在学因生转化问题上,本人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八点:对学困生应分层要求;教师对学困生应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教师应耐心、细心帮助学困生;教师对学困生要及时鼓励、表扬,少一些指责;对学困生应确定帮扶人员,进行同伴互助;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比、帮、赶、超”的学习风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了解学困生,让家长配合抓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  相似文献   

17.
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家庭问题的频频出现使影响学生学习的原因趋于复杂化,然而最让老师棘手的就是那些在品行或学习方面受复杂原因影响暂时落后的弱势群体——学困生。学困生转化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要真正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教师必须解决学困生转化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刘海 《贵州教育》2010,(22):22-23
批评学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之一。当前,受社会上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上不少新问题在不断出现,学生中许多新情况在逐渐发生,素质教育在一些地方仍受到部分教师曲解,不少教师慨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了!于是,部分教师不敢批评学生了(尤其是“学困生”)。面对当前的教育,教师要不要批评学生?怎样批评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一、首先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人格受到尊重与保护,学困生们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心才能调动起来。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并非排斥批评教育,但这种批评教育和管理必须是出于爱心,且有耐心,言辞中肯,分寸恰当,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不能因我们急躁就伤害学生的自尊。学困生,比普通学生情感更脆弱,情绪更容易波动,常常会破罐破摔,这是直接阻碍他们进步和发挥潜能的内因。学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所重视的问题。而基于“以人为本、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要改善学困生的现状就不仅要深究其形成原因,还要分析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