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宪法司法化的现状并不乐观,甚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宪法并未真正进入司法领域.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我国应当借鉴美国司法审查制度推进我国宪法司法化进程的观点,并就如何借鉴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建立我国自己的宪法司法制度提出建言.  相似文献   

2.
中国宪法司法化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宪法不具有可司法性或可诉性,因而总是面临这样一种质疑:宪法是不是法?如果是,又为何不具有任何法律所必备的可司法性或可诉性?这种质疑极为严峻,因为它所涉及的不单纯是宪法的法律属性问题,而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民的共和国”,是不是在真实的意义上实施宪法、落实宪政的问题。就目前情况看,宪法司法化在我国的实现有其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宪法不为人们重视的原因,阐明了宪法司法化的必要性,并对涉及宪法适用的几个司法解释进行了评议。  相似文献   

4.
反对宪法司法化的学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可以通过宪政立法的方式将公民的宪法权利具体化,用这些具体法律去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因而从根本上看不需要宪法规范的直接司法适用;二是宪法规范只是行为规则,不是裁判规则,不具备可司法性。对这两点,我不表赞成。首先,公民的某些宪法权利不可能也不需要用宪政立法的方式具体化,因此宪政立法虽然重要,但不可能替代宪法司法化的价值;其次,宪法中虽然有一些纲领性权利规范不具有可司法性,但多数宪法规范既是行为规则,又是裁判规则,具有可司法性。当然,就宪法司法化的具体操作而言,在受案机关上,出于对法治成本的考虑,可以利用现行普通法院系统,而不必另行设立宪法法院专司违宪诉讼案件;在受案范围上,只宜受理具体行为违宪案件,而不应行使对立法的合宪性的审查权和对国家机关权力争议的审查权;在受案程序上,可以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处罚前置等程序,而不必单独设立一套宪法案件的司法诉讼程序;在宪法解释上,应依据经验法则限制在常识范围内,不应作扩大或限制解释。  相似文献   

5.
由齐玉苓诉陈晓琪案引发了宪法司法化的大讨论,对于宪法司法化的理解有两种立场:法律解释学立场和法律政策学立场。笔者认为,基于宪法的二重性和中国大陆法系的传统和具体实际,建构中国的宪法司法化制度只能采取法律政策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遵守宪法是适用宪法的逻辑基础,适用宪法行为的本身也是对于宪法的遵守,不可将两者完全隔离开来.宪法的司法适用也不意味着法院享有宪法解释权及违宪审查权.我国宪法司法适用应先从保护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利开始,从解决宪法权利受私权侵犯开始,逐步建立起宪法的"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的关系 ,探讨了造成我国公民宪法意识淡漠的主要原因 ,强调宪法司法化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宪法的司法化是指将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纳入司法权范畴。宪法的司法化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我国学界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我国宪法发展的趋势。然而,宪法司法化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尚未解决,从规制方式、规制模式到监督主体等的转换是宪法司法化的重要途径,并基于此对宪法规则作重新构设,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宪法司法化实质上是把宪法作为判断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纠纷的法律依据的依据。宪法具有法的规范性、可诉性等根本属性,作为根本大法它有实现司法化的必要性。而实现宪法司法化,其核心在于建立违宪审查制。唯此才能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真正的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0.
自美国 180 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以来 ,宪法司法化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宪法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的宪法到目前仍未得以司法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发展 ,特别是人民群众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 ,宪法的司法化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1.
该是在对宪法基本权利之一的“平等权”保护的基础上探讨了宪法司法化的有关因素问题,并根据四川省的“身高歧视”案,提出了把宪法纳入司法程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宪法司法化的必然趋势。建立完善的司法制度,从而建立起真正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司法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宪法司法化问题成为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我国 ,制约宪法司法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有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误解 ;宪法长期以来形成的“纲领化”、“政治化”形象在人们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宪法解释工作的落后 ,使宪法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我国社会整体民主意识和公民宪法权利意识的淡薄 ;苏联等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模式对我国宪法产生的深刻影响 ,等等。  相似文献   

13.
宪法司法化是中国法治化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宪法司法化存在宪法理论、社会宪法意识、国家机关体制建设以及司法人员素质方面的障碍需要逾越。当前,我国正在实行依法治国和市场经济,用宪法来限制政府权力,扩大公民自由,推进社会进步,是时代的要求。中国法治建设必将克服宪法司法化的障碍,进而推进中国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宪政,研究者共识较多;关于宪法的司法化,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存在较多争论。文章分别阐述了对宪法的司法化和宪政的认识,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宪法的适用,宪法的司法化是走向宪政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5.
拥有一部完备的宪法,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实现宪政。宪法效力的阙如,是没有宪政的表征,同时也是宪政发展的障碍。中国宪政之所以难以实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文化背景和制度因素两个方面。促成文化观念上的转变和进行制度层面的构建,实现宪法司法化,使宪法走下神坛,是实现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探析宪法的司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宪法不能作为裁判直接依据的司法惯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随着法制化社会的建立,宪法司法化将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有助于保障人权,有助于推动宪政,实现法治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宪法司法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宪法发展趋势之一,而我国宪法至今并未在司法程序中被人民法院作为裁判直接适用的依据,文章从何为宪法司法化,我国宪法司法化的现状,其在我国难以适用的原因以及宪法司法化在我国适用的必然等几个方面揭示宪法司法化是我国法治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离不开宪法作用的发挥。本文将从讨论法治和宪法司法化的概念以及宪法的特点入手,简单分析宪法司法化和法治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宪法司法化是世界各国司法发展趋势之一,受宪法的法律特性及地位、作用所决定,宪法在司法活动中予以适用是必然的。中国宪法目前在司法活动中还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致使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及宪法与人们之间的联系不甚密切,这直接影响了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实现宪法的司法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宪法司法化的内涵,宪法司法化的必要性,并对宪法司法化的各种模式进行了评述,提出了宪法法院模式是我国宪法司法化模式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