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没有个性就没有区别,没有订制就没有特色。军事新闻摄影的个性订制,是区别于其他题材新闻摄影的关键。拍摄具有突出个性的军事新闻摄影作品,既是军队新闻宣传的需要,也是适应全媒体时代新闻激烈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眼目睹“神舟”四号升空,我是全国惟一的地方媒体记者;而新民晚报也是参与此盛事报道的惟一地方媒体。这中间的过程,颇多曲折。如今回味起来,这次采访,也是我不长的记者经历中颇为幸运的一次。被“总装”拒绝,暗下决心“硬”闯最初我得到的消息是,“神舟”四号将在今年1月底之前升空,可具体时间却一直被视为“最高机密”,甚至有些被采访对象和我提到飞船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用上“隐语”,免得让别人听到,以为他们在“泄露国家机密”。11月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中国航天报的采访部主任告诉我,他们报社派出的记者,已…  相似文献   

3.
李超 《新闻爱好者》2008,(12):168-169
2008年3月25日,第四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培训中心落下帷幕。64位国内外摄影师的78幅(组)作品分别获得8类16个奖项。陈庆港、郝笑天、李含军、张村城、李强、赵亢等是本届大赛获得金奖的中国摄影师。一张张富有震撼力的新闻照片,无不传达出作品所表现题材内容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刘刚 《记者摇篮》2004,(5):48-48
众所周知,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手段之一,那它就必须遵循新闻理论,遵循新闻的五要素去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因此新闻摄影作品中大多采用“抓拍”的手法。因为“抓拍”,不干预被摄对象,客观而真实的记录被摄体,真实准确的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完全符合了新闻摄影的基本风格和宗旨。虽然在目前新闻摄影作品中有少量的“摆拍”和“抓拍”相结合的现  相似文献   

5.
在摄影圈子里,同事黄宅裕成名很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摄影作品先后人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第一、第四届国际摄影作品展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黄宅裕和许多摄影发烧友一样,拍的是“沙龙摄影”,就是用相机很“纪实”地拍摄很美的风光,照片如明信片一般,美则美矣,却难登大雅之堂。为何?“沙龙摄影”选材单一,审美情趣单一,摄影语言单一,相互模仿,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期,新闻摄影界的一些人士对纪实摄影颇为热衷,大有取代新闻摄影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一些同志对何为新闻摄影、何为纪实摄影,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和区别等问题搞不清楚。为此,本刊特刊发两文,以供对这此一问题有兴趣的同志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报纸极力追求文图并茂,每天都要刊发数量众多的新闻图片:又因为新闻摄影爱好者增多、设备普及、传输便捷,每天又有大量的照片传向报社.  相似文献   

8.
涂志勤 《新闻世界》2013,(5):274-275
摄影需要有快速的反应,没有快速的反应,就没有优秀的新闻图片。新闻现场是摄影记者的主战场,作为新闻摄影记者应做到抵达现场速度快、现场拍摄速度快、发稿速度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事件第一时间报道,使大众及时了解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9.
正新闻摄影不仅能歌颂生活中的美、揭露生活中的丑,同时也能记录下历史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社会纪实摄影及实用摄影是有所区别的,新闻摄影是新闻范畴的一部分,它首先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否则就不称为新闻。新闻摄影的题材非常多,有经济建设、科教文教、精神文明、新闻人物,以及军事、公安、体育新闻、日常社会生活、环境保护与大自然新闻和国际新闻等等,宏观世界、微观世界无所不有。因此,作为新闻摄影工作者,关键是如何去发现、去选择新闻和美的关系,以此反映读  相似文献   

10.
导演的新闻照片,一般来讲,是在新闻事实发生过后,或新闻事实正在发生而没有精彩的抓拍瞬间,或为了某种需要,作者按照自己的意图而组织拍摄的。这样的新闻照片,给人一种做戏的假象,与新闻事实严重不符。据笔者调查的情况,有如下几点可以证明:首先,拍摄的主要对象有的不是新闻事实的主体者或直接参与者,甚至与新闻事实毫无关联者也参与拍摄(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是在拍摄时,主要当事人因事外出,而正好无直接关系者又在场)。有的虽然有主体者或直接参与者参加,但其中也有未参与者或非直接者参加拍摄。谁来当“演员”,有时是  相似文献   

11.
翻开报纸,就可以看到不少导演的新闻照片。以笔者在5家地市报查阅的资料为例:在10天内,这5家地市报共用新闻照片184幅(不含周末、副刊和广告),其中现场抓拍的126幅,占68.5%,有明显导演痕迹的达58幅,占31.5%;5家报纸中有两家报纸明显导演的照片分别占各自照片总数的40%以上。这些经过导演拍摄的照片,构图大体雷同,似曾相识,许多是有关负责人、科技工作者和其他人员在厂矿车间,农村,机关,事业单位检查工作或座谈或劳作的情景,画面上的人物一般三五人,人物多数侧向或面对镜头,有的望着照相机,画面前方一般留有一定的空间:人物的表情、动作、场景都不自然、不协调,具有明显的做作痕迹。 导演的新闻照片,一般来讲,是在新闻事实发生过后,或新闻事实正在发生而没有精彩的抓拍瞬间,或为了某种需要,作者按照自己的意图而组织拍摄的。这样的新闻照片,给人一种做戏的假象,与新闻事实严重不符。据笔者调查的情况,有如下几点可以证明:首先,拍摄的主要对象不是新闻事实的主体者或直接参与者,甚至与新闻事实毫无关联者也参与拍摄(出现这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5,(2):30-33
"管窥效应"是理解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一种新阐释。本文从摄影自身的特点、媒介特性两方面入手,分析了摄影拍摄与观看的方式,指出观察能力的不同是相机和人眼的重要差别之一,透过镜头产生的新闻照片受到"管窥效应"的深刻影响。"管窥效应"从揭示、选择与遮蔽三个层面体现在新闻摄影传播过程中,新闻照片是有超越人眼的揭示能力,但也是主观建构的结果,同时也遮蔽了很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
10月31日至11月1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举行了“新闻摄影工作研讨会”。社长陈敏尔,副总编傅通先、应金泉,编委陆熙等参加了会议。除报业集团内各报的摄影记者外,各个采编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编辑也参加了会议。其中,有5位摄影记者作了书面发言。研讨会还邀请了《人民日报·华东新闻》资深记者张蔚飞作了专题讲座。 在研讨会上,与会者就新闻摄影如何面向新世  相似文献   

14.
吴兴人 《新闻记者》2008,(9):F0002-F0002,F0003
徐裕根先生在新闻摄影舞台上旋转了36个春秋,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献给了新闻摄影事业。他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又像一只衔泥的燕子,一点一滴,一砖一瓦,南来北往,四出奔走,用自己的镜头对准了大千世界,为中国的摄影事业构筑了一条五彩缤纷的光与影组合的艺术长廊。他先后发表了12000余幅摄影作品,这次摄影回顾展不过是他一小部分的精品荟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摄影术的日趋完善,人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可以掌握摄影技术。像佳能EOS—5相机。摄影者眼睛对着哪里,哪里便会留下清晰的图像,一切均可以自动完成。那么摄影记者的水平显示在什么地方呢?摄影记者的水平就显示在把相机镜头对准何方和在什么时机按下快门等方面,也就是说,新闻摄影题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我是一名地市报的摄影记者,从事新闻摄影8年多的时间,最大的苦恼莫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瞬间,能入镜头者,皆有其故事。这故事不需要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而更多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凡人小事。作为一名主流都市报的摄影记者,我认为在日常生活巾,无处不生辉。大干世界,人生百态,有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口常生活中的区区小事和平平凡凡的人。只要做有心人,本着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态度,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原来有许许多多值得引起我们拍摄欲望的东西。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人和事,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耐心地等待,  相似文献   

17.
旱区的荷叶精神 2O06年8月31日,重庆市永川双石镇脚盆井村,两个小孩子在采摘荷叶带回做荷叶稀饭清除暑热。这亩荷塘因干旱而绝收,只剩下荷叶顽强地长在龟裂的田地里。孩子的母亲告诉记者:“荷藕没有了还有荷叶可用,家里的井里没水了可以到远出找,干旱难不倒我们。”  相似文献   

18.
邵薇 《军事记者》2001,(2):35-37
奥丽亚娜·法拉奇,2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信仰极端个人主义,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又不排斥权力(成功)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于是,她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自我表现欲望、蔑视一切权力同时又利用自己的“明星权力”等,都无可避免地反映在她的新闻作品中。她的新闻,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有价值,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部工作,自然离不开会议报道。可能很多记者对参加政府会议都不太感兴趣,因为模式化、时间长、内容乏新,尤其是以社会新闻报道为主的晚报来说,可采写的内容更是较少。但是,多年的跑会、听会中让笔者得出一个结论:很多会议采访并不是单纯的听会、报道会议,嗅觉敏感的记者能在会议  相似文献   

20.
所谓“华赛”,是指在中国组织的世界性摄影大赛。她所倡导的最开阔的新闻视野、最敏锐的洞察目光、最高超的摄影技巧、最快速的客观反映、最强烈的视觉冲击的新闻摄影理念,让我们开阔眼界。“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引导新闻摄影进入了竞争激烈的读图时代,而“华赛”理念的形成和出台翔实地界定了新闻摄影的标准和要求,也将是当前和将来一个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