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杨国庆 《物理教师》2011,(12):66-67
1第一次综合——牛顿力学 17世纪,牛顿力学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可以说,这是物理学第一次伟大的综合.牛顿将天上行星的运动与地球上苹果下坠等现象概括到一个规律里面去了,建立了所谓的经典力学.  相似文献   

2.
小车的联想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少年时期,看到书上讲的或是观察到周围的新鲜事物,总爱动脑筋想一想,动手做一做。他23岁的时候,发现了“牛顿第一定律”,这里面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公元前希腊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亚里士多德。他对物体的运动曾作过这样一个结论:“当推一个物体的力不再去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静止下来。”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这句话一直被当作真理,没有一个人有过丝毫怀疑。这句话也给年轻的牛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不是死板地记在脑子里,而是反复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思考力与运动物体之间的关系。有一天,他走在街上,看见有人推着一辆…  相似文献   

3.
1846年,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王星以一种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的规律偏离正常轨道“摆动”,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重写牛顿的物理定律,要么“发明”一颗新的行星来解释这种奇怪的重力拖曳现象,结果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海王星”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一、掌握万有引力定律推导过程及内容根据圆周运动的条件可知行星必然受到一个太阳给的力.牛顿认为这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那么,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应该为行星运动所受的向心力,即:  相似文献   

5.
在以牛顿三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来的,但从历史看,动量守恒定律首先是笛卡尔提出的、惠更斯等人通过研究弹性碰撞验证的。而角动量守恒定律在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二定律(太阳到行星的矢经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中就有所体现(即关于行星运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这些都是牛顿概括三大运动定律的基础。另外,近代物理学表明,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完全适用于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微观、高速领域,由此可见,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应看做是从实验室总结出来,比牛顿二定律具有  相似文献   

6.
牛顿为什么能成为一位划时代的科学家?牛顿做的不是老师给出的题目,而是自己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提出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可谁没见到过或不知道果子会从树上掉下来呢?但没有人能像牛顿那样提问。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  相似文献   

7.
“神六”升天,举国欢腾.同学们,在激动兴奋之余,你是否对神秘的太空产生了更浓的兴趣呢?你可知道,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的海王星,是由  相似文献   

8.
田霞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43-146
作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词,考察了《圣经》中的God与中国的“上帝”和“神”各自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后发现,God在宗教形象和文化内涵上并不等同于中国的上帝或神;在这种跨文化词的翻译中,所谓的“神”已不再具有它原始的文化内蕴,而是演变成了西方的God和中国的“上帝”和“神”的形象复合体。由此可见,这样的跨文化词的解读和翻译应该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论文指出文化词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性和交际性的问题,并提出了异化翻译的策略,这有利于加强本土意识,凸现民族文化的特色。在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避免卷入到文化殖民霸权的意识中去,在各民族文化间的交融和互补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语》所记孔子关于仕隐问题的言论有自相矛盾之处,这说明孔子的仕隐现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孔子早年对出仕辅政持理智态度,在经历了种神政治坎坷后,晚年的孔子已不再依据理性原则,而是从“义”的理念出发,去面对“乱世该仕该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神六”升天,举国欢腾.同学们,在激动兴奋之余,你是否对神秘的太空产生了更浓的兴趣呢?你可知道,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的海王星,是由两位天文学家用数学方法“算”出来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愚昧者的悲剧发生的地方,不是边远闭塞的山村。也不是遥远的历史,更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人群汇集,人类文明发达的今天。这是一个既真实又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松花江北岸某乡李公屯。这一天病了很长时间的李某跟丈夫王某说:“听说咱屯的张某出马了,神可灵了,看一个好一个,你去打听打听,我这个病她能不能治。”王某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一条道跑到黑。听妻子这么一说赶忙就去了。这天晚上,王某领着妻子来到女大神张某的家。张大神何  相似文献   

12.
自从新课改以来,我校选用了苏教版《科学课》教材。说实话,刚开始拿到教材,我有些迷茫。因为她不像《自然》那么平整,一课就是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点,而她显得很“散”,觉得无从下手。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她好就好在这个“散”上,妙也妙在这个“散”上。她是由一点发出的许多条射线,“形”是射线,“神”是点。她不是七零八散,而是形散神聚。  相似文献   

13.
牛顿     
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在内,为什么总是向着地心方向下落而不“掉”到空中去呢?为什么行星总是绕着太阳按一定的轨道运行而不飞离太阳,月亮总是绕着地球运动而不飞离地球呢?……首先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的是著名的科学家牛顿。伊撒克·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附近的小村伍尔素普。他自幼身体纤弱,曾在格兰瑟姆文法学校受过教育。他幼年对制造机械玩具比读书更感兴趣。1661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三年后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太阳     
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木星称得上是鹤立鸡群: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是其余8颗行星质量总和的两倍半;它的体积是地球体积的1316倍,亦居九大行星之首,它是太阳系行星中的巨人。木星的英文名字叫“朱庇特”,它是罗马神话中的天神。这个名字起得非常有远见,用天神的神奇巨大和变幻莫测来形容木星是再恰当不过了。木星是一个由液态氢构成的流体行星,没有固体表面。木星表面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在木星赤道以南有一块大红斑,它至少已存在350年,很可能还要长得多。它的大小有三个地球那么大,颜色一般都保持着红而略带棕色的调子,有时鲜明,有…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的不断完善;不是重起炉灶,而是继承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更加重视知识。专家指出,传统教育好比洗澡水和孩子,倒洗澡水时不能倒掉孩子——重视能力不能以轻视知识为代价。针对教育问题进行改革好比医生看病,要找准问题,把好脉,开好药方。专家指出,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进行思考,有助于推动工作,然而以此推论“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也是对立的”却犯了逻辑错误,有移花接木之嫌。用轻视知识的思路去医治传统教育的“病”,是一个不良的药方。学生是马…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亦不能外,抓住课堂45分钟,用多元化的活动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想必大家都听过牛顿和苹果树的故事,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在牛顿的头上。一般人都会对此事置之不理,但是牛顿却开始思考一个看似普通的问题——“是什么使苹果掉下来的呢?”最后,牛顿凭着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做风车的故事》是写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文中几处写到人物的“笑”,展示了牛顿由“得意”到“难受”的复杂的心理变化,进而使牛顿发愤学习,并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直至成为大科学家。教学中如何扣“笑”,带领学生入文中境,悟文中情,理解人物的感情变化,剖析人物形象呢?  相似文献   

18.
神奇的苹果     
约翰最嫉妒的人就是牛顿,约翰和牛顿在同一时间出生,又生活在同一村庄,可牛顿自从被一个神奇的苹果砸中之后就出了名,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而约翰从未遇到那样的苹果,因而他只成了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约翰就是这样认为的。也在同一天,约翰和牛顿都去世了,他们俩就一起去见上帝。  相似文献   

19.
贾婧 《教育》2011,(11):44-45
孩子的学习应该遵循教育规律,虽然一些“神童”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天赋,但终究他不只是“神”,而且更是一个“童”,我们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应放在“童”字上面,而不能被“神”迷惑了头脑。  相似文献   

20.
许多老师往往把学困生看作是“朽木不可雕,”当作“包袱”,时时想丢出去。于是乎学困生受歧视、压抑,学习、生活在一种不公正的待遇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针对这种情况曾经深刻而痛心地指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并非每一个学困生都是“朽木”,而是可以转变好的。关键是看我们做老师的用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他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育他们。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