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35课是两首古诗:《早发白帝城》和《绝句》。它们分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名篇,历来为人们传诵,百读不厌。现试作鉴赏,分析如下,以求教于同仁。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李白因永王璘一案的牵连,被流放夜郎(今贵州北部)。行至白帝城,即闻赦书。于是立即乘船顺流而下,此诗即于途中所作,诗题又称《下江陵》。全诗流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欢欣。就体裁而言,是一首七绝。  相似文献   

2.
《古诗二首》赏析及教学建议东北师大附小艾祝华《望庐山瀑布》、《绝句》两首古诗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一首展示了庐山瀑布倾泻而下、势不可挡的磅气势,另一首则描绘了满目生机、清新秀丽的初春景致。两首古诗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大自然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清。一、...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4课共选了唐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和《枫桥夜泊》,都是七言绝句,也都是唐代的优秀诗作。这三首诗,情趣高雅,意境悠远,色彩绚丽,画面明快,情景交融,给人以一种纯真、质朴的美的享受。现试作浅析,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晖”,能正确理解“泊、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会默写。3.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人思念家乡 ,热受母亲的真挚感情 ,培养审美情趣 ,丰富学生的情感。4 .通过本课学习 ,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 ,并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 ,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 :CAI课件。学生 :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和作品 ,带字典和词典。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相似文献   

5.
古诗是东汉以后的许多文人在汉乐府民歌影响下仿作的五言诗。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许多五言诗的作者无从考查,从晋代以来这些诗就被人们称为古诗。到了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从东汉末年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中选了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此后,《古诗十九首》就成为这组有别于其他五言古诗的专称而被以沿用,而其中每首的诗题,则为后人以各诗的首句命  相似文献   

6.
古诗的鉴赏教学着眼点是改变只凭借注释、教师讲解读懂内容、识记背诵诗句的教学模式,而应以诗的语言品味为基础,让学生学会鉴赏诗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笔者尝试着在古诗教学中"以诗比诗、以诗悟诗、对比鉴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感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纵观这节课的实施效果,发现"对比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认真倾听,发言踊跃,适时追问,机智应答,敏锐发现问题、深入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7.
语文第九册《桂林山水》,是一篇绚丽多采、图文并茂的抒情散文(游记散文)。作者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点染了一幅清秀玲珑、旖旎典雅的山水画,纵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作者喜爱自然风光,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文章辞采华美,意境清幽,融情于景,激情如诗。确是一篇陶冶美的情操,激发爱国之情的佳作,也是一篇让学生效法作者严密构思、细致观察、生动描绘的范文。教学时应紧扣本文特色,加以引导、点拨,以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这首诗描写了在春光明媚的二月,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放学以后,趁着柔和的春风,忙着放风筝的场面。诗人前两句写景。二月,正是芳草生长,黄莺飞翔的季节,低垂的杨柳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好象被春天蒙蒙的烟雾陶醉了。诗人抓住春天的特征,通过芳草、黄莺、杨柳、春烟等景物,勾画出了迷人的融融春景。“长”(zhǎng),表示芳草的生  相似文献   

9.
<古诗十九首>把审视的焦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人,从男性转向女性,着力塑造了思妇这一独特的审美形象.作者借助女性视角审视着女性丰富敏锐的内心情感世界,充分彰显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孤独忧伤的人生体验与精神苦闷.<古诗十九首>作为拟女性写作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高潮,为日后文人拟女性写作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致大海》(普希金 )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于 182 4年 ,其时 ,诗人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已达四年之久。就在这一年 ,他又遭到政府的迫害 ,被遣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告别南方之前 ,普希金留下了著名抒情诗作《致大海》。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 :黄昏寂静时 ,大海温顺、宁静 ,闪耀着蔚蓝的波涛和“骄美的容光” ,仿佛在“忧郁怨诉”着心头的哀愁 ;波涛汹涌时 ,大海喧腾、激荡、傲岸不羁 ,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 ,奔向自由的远方 ,同时又勾起他对失去自由的懊丧 :“你等待着 ,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虚…  相似文献   

1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及课外资料自主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领会诗歌所描写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学能力。2.品读重点诗句,反复诵读,感受诗境,感悟诗情。3.运用联系、比较的方法赏读诗文,感受诗人抒发情感方式的巧妙。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李白、王维的诗歌和相关资料。教学流程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谈话:我国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有许多千古传颂的佳作。其中有一部分是送别诗。我们都学过哪些送别诗?(学生交流)2.过渡: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第七单元第2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理念 常见的古诗教学是一节课学一首,或主要学一首,再拓展多首。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第十册最后一个单元《古诗二首》,试作多角度解析如下。泊船瓜洲一、朗读解析《泊船瓜洲》描写了王安石路过瓜洲时见到的景物,反映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可用中速朗读。第一句“京口”、“瓜洲”间不要有明显的停顿,然后重读“一”字,把两地只隔长江一道水的意思强调出来;第二句明显地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瓜洲、钟山虽然相距百里,诗人却说:“只隔数重山”,意思是说离自己的家已经很近很近了。其中,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古风》和宋代诗人张俞所写的《蚕妇》被编入六年制新五册教材.这两首诗虽然具体的内容不同,但是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采用的写作手法却几近相同,而且这两首诗的语言都很浅近通俗,易懂、易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这篇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一首是《所见》;一首是《小儿垂钓》.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要教给学生阅读古诗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14课《古诗二首》,试作多角度解析如下: 《寻隐者不遇》 (一)朗读解析首句“松下问童子”,既对诗人寻隐者未遇,接待他的只是隐者的书童的情况作了交代,又勾勒出隐者居处古松参天的清幽环境,要读得徐缓、清晰。其中,“问”是全诗的关键词语,以下三句均由此“问”而来,要重读。二句“言师采药去”,是书童答问的内容,“采药”点明隐者何以不在的原因,也应重读。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急于见到隐者的心情,必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诗人王安石晚年社会政治背景的分析,根据"遥知不是雪"的双层含义,即远看上去像雪及从远处可以判断不是雪,提出了诗人在这首诗中并非强调梅的洁白,而是强调梅的暗香的观点,从而逐层分析出了诗人的正直、高洁、自我安慰及对皇帝能够"遥知"改革者的苦心却"不知"的无奈。本文同时指出了要想享受古文学的美,不应该人云亦云,而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去体会作者的用意。  相似文献   

18.
宿建德江一、朗读解析唐代孟浩然所作《宿建德江》一诗,描写了诗人旅行途中舟泊暮宿所见的景色和由此而引起的愁思。朗读这首诗,宜用低缓的语调,描绘出旷野无垠、天高树低、江水清澈、月影近人的优美寂静的画面,抒发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使诗中的景物和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教材版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设计理念激情方能启思,入情才能入理。哲理诗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从诗句中领略诗的理趣、情趣。此案的设计通过引入  相似文献   

20.
一、《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这是一首交织着痛苦与希望、反思与追求的觉醒者之歌。它表达了一个民族在经历了痛苦与狂热之后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憧憬。一、二两节写历史 ,“数百年来”将历史推进到很远的古代。作者选取了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些意象唤起了人们对往事的痛苦回忆 :老水车、稻穗 ;矿灯 ;路基、驳船———向人们展示了旧中国全面的落后、贫困和悲哀 ,同时也不乏希望 :老水车虽然“破旧” ,虽然“疲惫” ,却从来没有停止歌唱 ;矿灯虽然“熏黑” ,只能“蜗行” ,却从没停止过“摸索”前进 ;驳船虽然陷身于“淤泥滩” ,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