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兼具美学性、文学性、人文性和寓德性于一身,组织、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离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王国泰 《科学教育》2007,13(4):27-28
很多语文教育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  相似文献   

3.
陈金芝 《现代语文》2008,(12):70-71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语言和文学的艺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做到课堂生动,教法灵活,知识丰富,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不能把鲜活的语文课上死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适当的“留白”,给学生的思想留下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兼具美学性、文学性、人文性于一身,组织、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时空都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如何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激活语文课堂,将学生引入一个更加精彩的学习世界,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很多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启发诱导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  相似文献   

6.
卢芳 《时代教育》2010,(6):220-220
中学语文教学过多的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了语文的文学性特点,使语文课成了苦教苦学课.其实语文课不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场所,更是学生感受、体验社会人生的地方.我们在教学中要越来越多的关注语文的文学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邬春琴 《现代语文》2004,(6):29-29,24
当前的语文教学面临着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新的时代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吸收多学科的教学经验,以灵活的方式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语文课如何才能进行跨学科教学呢?我尝试着语文课导入这样一个小小的窗户.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语文教育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它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读、写、听、说的能力。语文课强调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学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什么标准呢?学生学语文课又学到什么程度为基本准则呢?我认为:语文课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分析每篇课文中心、段意、特点而且,而关键是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能力而适用于写作。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D头表达能力,规范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陈桂青 《广西教育》2010,(35):41-42
在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中,一线的语文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娴熟和灵活地驾驭教材的基础上,将语文课上得有个性、有特色,让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能给学生惊喜,给他们一个独特的世界,给他们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以我的教学实践体会。我认为应当展示语文教师魅力,激活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  相似文献   

11.
教育工作者都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探讨本学科自身教学规律,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设置准确而又巧妙的提  相似文献   

12.
如果要我说实话,我是不愿干教师这行当的,更不愿当一个语文教师。因为“,上课讲试卷,下课排名位,外出开考会”的教学方式和我所向往的语文教学相差实在太远。我所向往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完全开放式的,师生应该是完全互动的,课堂气氛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师生情感应该是轻松愉快的。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当然要有语文味,这好像是废话,其实不然。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有之;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的有之;还有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的。那语文味又如何在语文课中体现,我的理解是:作为语文教师,教学用语简练、流畅、准确、生动、感人,要有语文味;教学思路安排巧妙、合理,伏笔、呼应,层层推进,需有语文味;学生回答的语言需在老师的指引下越来越有语文味;教学内容需围绕字词句章、听说读写,需有语文味。语文是工具,语文课是基础学科,那便要求老师首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笔者以为,《标准》提出的“积累、感悟、运用”这三个行为动词,“感悟”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课教学中,学生只有深刻感受并真正领悟了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去积累语言,才能灵活地运用好语言。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在语言的感悟上下功夫。一、突出“情”的抒发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因而,情的抒发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说,“情”是联结教师、学生和文本的纽带,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催化剂。是故,语文教学“情”的问题,就成为贯穿课程…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兼具美学性、文学性、人文性和寓教性于一身,组织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时空都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如何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激活语文课堂,将学生引入一个更加精彩的学习世界,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今,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激活语文教学呢?一、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6.
论语文课的语文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研员 ,在下校听课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节课下来 ,学生听得兴味索然 ,说 :“语文课真没有味。”看来 ,上课是否有味道这个问题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笔者认为 ,课要上得有“味道” ,就得灵活地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 ,使教学充满趣味 ;就得巧妙地运用情感熏陶 ,使教学饱含情味 ;就得切忌全盘授予 ,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使教学具有韵味。一、语文课的趣味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 ,课堂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 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 ,从中得出结论 :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语文教材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语言水平决定语文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语言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正本清源,教师应该紧紧扣住语言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牢固确立语言教学在语文课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在语文课上如何进行语言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怎样提高分析表达能力,而且怎样做教学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一直是语文教学界的朋友们苦苦探索的问题。对此,我提出如下建议,仅供语文教学界的同仁参考。一、一节语文课应确定一个主题,选好一个切入点一节语文课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总会有的。一节好的语文课正像一篇优美的文章,总有一个中心内容或一个中心的议题。不管是师生互动教学,不管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管是讨论合作学习,一节课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总应是明确的,集中的,我们不妨把它叫做一节语文课的主题。例如一位教师把《长亭送别》中…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传统学科。“语文”这一概念的内涵有多种说法,如“汉语文学”、“语言文字”、“语言文章”等等。依照现行语文的教材内容,语文课至少包含文字、语言、文章、文学及文史知识诸种因素,这是毫无疑义的。如果从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来看,则语文课还应包括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等项教育在内。由此看来,语文教学担  相似文献   

20.
<正>相信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是"语文味"。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要落实这些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换言之就是:语文课必须有"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读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多年来,语文教学大多行走在它的边缘。而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