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类语言系统非常复杂,所以必然是不够精确的。人脑中形成的概念,多数是模糊概念;人们相互交际使用的词句,多数是模糊词句。语言的模糊性质决定了语言中的许多有特点的现象。数词应该是可以表达概念的界限的,而在汉语中,这些界限常常被打破,产生出模糊义,除了语言结构的差异外.审美心理的差异是数词模糊义产生的重要条件,同时充分说明民族审美现念与语言形式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将家具产品客观的美学特征与人们对家具产品的主观审美认识结合起来,利用模糊理论将二者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能形成一个对家具产品审美较为全面,有着较好的客观公正性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具有更好的信服度。  相似文献   

3.
文学艺术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来传递艺术信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人们在运用语言去描述它们时就带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根据事物某种程度的模糊性来进行感知、识别和判断,正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突出特点。人们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常常要运用人脑的模糊识别能力,去感知作品中的模糊信息。人脑的模糊识别能力不但被广泛地应用着,而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龙飞凤舞”的书  相似文献   

4.
当前,基础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带有与其相关特征的词汇也经常出现在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但是,必须承认,我们对有关“以审美为核心”的很多概念理解得还不够完善,因此,所谓“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实践也必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想要更有意识和更有成效地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正确地理解“以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认识模糊原因、提出其背景及涵义是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人脑具有模糊思维的识别能力.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在1965年提出了费晰集合理论(即模糊集合),这使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相互关系方面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断断续续的语言之所以能听懂,含蓄朦胧的诗句之所以能领会,这些都是与模糊思维的作用分不开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碰到课文中有模糊的内容和模糊的表达时,笔者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的。一、根据审美对象的模糊性,提供有关资料,启发学生进行合乎情理地思考和想象。从模糊学的理论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含蓄,是相对模糊的心理效应,是作家的情思在审美形式的掩蔽  相似文献   

6.
“模糊思维”是指人有运用模糊概念的思维能力。“龙飞凤舞”的书法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美感,断断续续的话语之所以能让人听懂,朦胧含蓄的诗句之所以能让人领会欣赏,……这些都不能不归功于人脑的模糊识别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碰到课文中具有模糊思维特征的内容时,笔者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的。一、根据审美对象的模糊性,提供有关资料,启发学生进行合乎情理地思考和想象。从模糊学的理论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含蓄,是相对模糊的心理效应,是作家的情思在审美形式的掩盖下的一种朦胧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一段:“我爱热闹,也爱清静,……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想”。这里,作者想什么,不想什么,极其模糊;被迫说什么、做什么,也没有明说。语言的模糊性,为阅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人脑具有模糊思维的识别能力,不仅被应用着,而且还有一定的优越性。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在1965年提出了著名的费晰集合理论(即模糊集合)。这个理论的提出使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相互关系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龙飞凤舞”的字迹之所以能识别,断断续续的语言之所以能让人听懂,久别重逢的朋友之所以能立即确认,朦胧含蓄的诗句之所以能领会欣尝……这一切都归功于人脑的模糊思维识别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可以在某些环节上有意识地采用模糊  相似文献   

8.
进入90年代,“审美文化”一词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提及.这是因为,“审美文化”恰当地描述了90年代人们的文化需求。当令社会.普通文化不断向审美靠近,审美不断渗入到社会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审美与人们的生活已密不可分。本文仅从比较的角度谈谈80年代到90年代审美文化的变迁。80年代的审美是完整的纯审美.反映人们精神的向往。到了90年代,纯审美被泛审美所代替,更趋于生活化、实用化、商品化、通俗化。从纯审美到泛审美的这种过渡,体现在充满魔力的广告中,商品的魔力通过广告被体现出来,经典的艺术被运用到商品中时,审美…  相似文献   

9.
朦胧美是客体事物在模糊状态下的呈象与主体心态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特异审美情致。客体事物具有自足整体性,人们在进行审美反映时可能将整体形象加以简化,造成一定“空域”,于是产生朦胧美。朦胧状态在人的视知觉中的模糊呈象蕴藏着不够确定的丰富内涵,通过形象转换和情景对应来表现,往往“见仁见智”,触类多通。从朦胧美的角度看类似审美体验传达出来的是可能有而不是必然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人们用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语表与语里既对立又统一的模糊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而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又带来了无限性、灵活性、多样性,给听、读者提供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1.
美育,即审美教育,亦称美感教育。它主要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求塑造合乎时代需求的审美素质。苏霍姆林斯说:“美似乎在打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经过长期的美的熏陶,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不良的、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美教给人识别恶,并与之进行斗争。”  相似文献   

12.
刘伟 《文教资料》2007,(20):105-107
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模糊语言已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并逐渐成为语言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对模糊语言的理论和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着重讨论模糊语言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模糊语言的存在不仅是交际的需要,而且是人们审美需求和美学价值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定格的承诺     
在诗歌审美教学过程中,处处存在着模糊性,人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模糊艺术。所谓模糊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用模糊、小确定的教学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想像和审美情思,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国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而我国的大部分品牌在含义上还十分模糊。品牌的含义包括六个层次:属性、利益、价值、化、个性和用户。给品牌一个清晰的含义,使人们能从六个方面识别一个品牌,是品牌竞争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模糊自动机是关于在给定输入下信息程序装置的数学模型。在本文中,模糊自动机被视为识别模糊语言的装置,有时也作为翻译模糊语言的装置。和模糊语言族φ(2)的种类相应的模糊自动机的种类被讨论。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具有意象美、含蓄美、朦胧美和神秘美等审美具体形态;清晰与模糊,具体与抽象,相对与绝对的不确定性;简要、委婉、幽默的审美表达的选择原则.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达能给人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具有意象美、含蓄美、朦胧美和神秘美等审美具体形态;清晰与模糊,具体与抽象,相对与绝对的不确定性;简要、委婉、幽默的审美表达的选择原则。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达能给人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兆升  方英姿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19-121,124
模糊语言的出现由来已久,其存在发展的客观根源在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界限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止引起的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主观根源在于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目的地使话语言外有义。模糊语言有其审美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所带给审美主体的模糊朦胧美、精确美、以及得体美和幽默。  相似文献   

19.
朱叶飞 《海外英语》2012,(22):180-182
文学模糊已经成为文学的必然部分,但为什么文学模糊能产生审美,文学模糊审美与翻译之间有哪些联系,该文试着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证明其审美性,并通过读者,作者,文本,译者这四级来讨论其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使君在《陌上桑》中是作为罗敷的反面形象出现的,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丑恶和愚蠢的象征。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给使君的形象重新定位。从审美的角度看,使君的形象是审美主体被审美客体所感染的一种本能反映,美的事物能引起人高度的审美注意,能使人逐渐进入审美着迷,忘情的状态。由于罗敷具有沉鱼落雁之容,竟使“行者见罗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