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打来打去     
放学的时候,我们是要排队出校门的。我们排队走的时候,总是你打我一下,我推他一下,从不好好地走。毛老师说:“我知道你们这样非常开心。”因为他小的时候也是这样。他小时候和我们一样的地方好像很多,可是长大了怎么也能当老师?“毛小弟,你给我站出来,你为什么走路不好好走,要推别人?”这是一个年纪很老的老师在训毛老师。我们毛老师叫毛小弟。毛小弟只好站了出来。“你以后放学回家,还推别的同学吗?”很老的老师问。“我以后不推了。”“你总是说不推了不推了,可是一转身什么都忘记了。”“我不会忘记的。”可是还没走出校门呢,已经有人喊…  相似文献   

2.
放学的时候,我们是要排队出校门的。我们排队走的时候,总是你打我一下,我推他一下,从不好好地走。毛老师说:“我知道你们这样非常开心。”因为他小的时候也是这样。他小时候和我们一样的地方好像很多,可是长大了怎么也能当老师?“毛小弟,你给我站出来,你为什么走路不好好走,要推别人?”这是一个年纪很老的老师在训毛老师。我们毛老师叫毛小弟。毛小弟只好站了出来。“你以后放学回家,还推别的同学吗?”很老的老师问。“我以后不推了。”“你总是说不推了不推了,可是一转身什么都忘记了。”“我不会忘记的。”可是还没走出校门呢,已经有人喊…  相似文献   

3.
儿子以571的分数被清华录取后,不断有人向我们提问“他怎么考得这样好?”我们总说,有运气也有努力。有人不满意这个答案,再问,我就会说,他非常爱读书。真的,我相信,是读书给了他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奋斗的高度,是读书牵引他走向清华。  相似文献   

4.
“站住!干什么的?口令?”这是40多年前我当兵夜里出岗时,班长曾经嘱咐我的夜岗问话要领,他说这是他的班长传给他的。就是站夜岗的时候,如果远处有人向哨位靠近,要立即向他这样厉声发问。其实,一般情况下,问一声“口令?”就够了。但是,我们驻地在村里,晚上没有路灯,会有一些老乡走夜路,误打误撞靠近哨位,而他不可能知道口令,所以要先喊“站住!”,然后问:“干什么的?”再对口令。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 《中文自修》2003,(11):42-43
“亲爱的爸爸妈妈,”妹妹说话了,一面用手在桌上拍了拍,算是引子,“事情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你们也许不明白,我可明白。对着这个怪物,我没法开口叫他哥哥,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一定得把他弄走。我们照顾过他,对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我想谁也不能责怪我们有半分不是了。”  相似文献   

6.
夜。茶座。各式各样的灯,各式各样的人,他竟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他在等什么?什么是他等待的?“你需要点什么?”温柔的声音。如果说有人认为这个站在桌子前的女人不美的话,他一定是瞎子。“两杯咖啡。”他毫无表情,放在桌子上的手机泛出金属的光。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事情会阻止李淘准时到这里(他想不出,所以不想。门开了。进来的是个男人,西装,金丝眼镜,脸上的笑容能让十八岁到八十岁的人都为他发疯。这个男人坐在他面前。喝了一口那杯没有动过的咖啡。男人笑了笑:“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迟到了?”“不知道。”“那你为什么不问问我?”“我不…  相似文献   

7.
盲人的灯笼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增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  相似文献   

8.
走在斑驳的石板小街上,就呼吸到远远飘来的沁人幽香。栀子花的香气。初夏的小雨轻轻地落下,迷蒙烟雨中馥郁的淡香不禁荡起我心中的涟漪。那一年,也是这个季节,也是在这条我熟悉的小巷中,我不紧不慢地走着。就在我前面几步远,一位年轻母亲牵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女孩,小女孩手拿一束洁白的栀子花。“妈,他看不见吗?”“他眼睛瞎了。”“他该回家呀?”“也许他没有家了。”“没有家,他不饿吗?”“他就在街上要点钱。”女孩没有再问她母亲,又走了几步,女孩拽住了母亲,“妈,给我五毛钱。”“做啥?”年轻母亲停下来。“你给我嘛!”女孩像是乞求,…  相似文献   

9.
还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我在外地借班上课。讲《在烈日和暴雨下》时,问学生:“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 ?”几乎全班学生都说:“喜欢。”我高兴地说:“嗯,我也很喜欢这篇课文,这的确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可是,有没有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呢 ?”这时,前排靠边的一个男同学勇敢地举起了手,他明确说他不喜欢这篇文章。我问他为什么不喜欢这篇文章,他说:“我觉得这篇文章里有许多词语用得不太好。”为了说明他的这个观点,他还举了好几个例子。我当即满腔热情地表扬他:“同学们,虽我个人并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但是,我非常赞赏他的这种精神,因为他敢…  相似文献   

10.
“中头彩”,这是我们班老史创造的。老史,就是史帅雷了。嗨,坐在我后面的那几个男生,什么都想得出来,别说你们听不懂他们嘴里的许多词语,就连我也常常给他们弄得一头雾水。那是在一堂英语课上,大家都在背书,后面那几个不知道又在叽里咕噜地说些什么。“潘伟,订正作业。”老师叫了一声,潘伟走了上去。他走下来时,老史张口便说:“嘿,蟠桃,‘中头彩’了。”“中头彩?”这词新鲜。“嗨,老屠,什么意思啊?”我好奇地问后面的屠戈锋。“什么意思?嗯,不告诉你。”屠戈锋看起来很得意。“不告诉就不告诉,有什么稀罕。”我摆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老潘,…  相似文献   

11.
蹲下来     
刘俊俐 《山东教育》2004,(23):87-87
记得前几年我们一家三口去郊游,看着小路边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儿子兴奋极了。走着走着,他忽然低下身子,和路边的花儿说了些我们听不明白的话。我问他:“你对花儿说了些什么?”他听不清,我只好蹲下来对他又说了一次。他说:“我对花儿说:‘你今天开得真好看。‘”他还告诉我,如果我要对花儿说话,一定要蹲下来在花边耳语,这样花儿才能听见。我想,这就像我对他说话也要蹲下来一样。  相似文献   

12.
谁最重要     
“我最重要!”“不对,是我”,词语王国里的词语们互相争论着,几乎要把王国翻个个儿。“别吵了。”“才学”抬手推了推鼻子上的眼镜说:“我们还是去问问字典爷爷吧!”“对”,词语们一致认为这是好办法,因为,字典爷爷是王国里的权威,他说话,一定错不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印第安男孩同他的一个朋友走在纽约市中心的道上,他的朋友是当地的居民。突然,这个印第安男孩对他的朋友说:“我听见一只蟋蟀在叫!你听到了吗?”他的朋友仔细地听了周围后回答:“没有!也不可能!你一定是听错了!”  相似文献   

14.
“大母鸡,下白蛋,没有妈妈怎么办?跟狗走,狗咬我;跟驴走,驴踢我……”同学们忘我大声朗诵的跳绳歌谣,深深吸引了我。“这母鸡的白蛋也太可怜了吧!”停住跳绳的脚步,我冲口问道。我这么一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是啊,是啊!”“小动物们相处也太不和睦啦。”“可跳这种皮筋早就这样说呀!”“这算啥,老师你再听听这个:扑克扑克迷,专打扑克不学习,老师问他一加一,他说等于红桃七。”还没等他说利索,快嘴的吴私抢着说:“老师再让你听听我们的打油诗:春天不洗脚,处处蚊子咬,夜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说完一遍,还觉不…  相似文献   

15.
解词 :“饱经风霜”(第十二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师 :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熟了 ,对课文中这位冒严寒、顶酷暑 ,一年到头在马路上奔跑的车夫有了了解 ,他“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呢 ?如果他才三十几岁 ,如果他才四十几岁……请你展开想像 ,把他的脸刻画出来。下面是一位学生的当堂描写 :这位车夫才四十多岁 ,可看上去像五十多岁的人。他满脸的皱纹 ,像刀刻一般。两只眼睛深陷下去 ,眼里布满血丝。他的头发白了 ,乱蓬蓬的。他拉着一辆车 ,吃力地走着 ,走着。这仅仅是词语的解释吗 ?不 !这是绝妙的综合训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运…  相似文献   

16.
共享时代     
王磊  背影笑了 《初中生》2018,(16):12-14
有一次上课讲中国古代史,我讲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如何影响这个世界的.这时,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您知道中国新四大发明吗?”我问是什么,他说:“这都不知道啊?高铁覆盖,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原来是这四大“神器”.还真是啊,尤其是“共享”这个词.好像有人管2017年叫“共享元年”.似乎平常我们聊天的时候,如果不带这两个字,感觉都没法往下聊了.  相似文献   

17.
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常常用关联词语来表示。所谓关联词语,指的是连词和能够起关联作用的副词等。不同的关联词语表示不同的意义关系。于是有人认为常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就一定是复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下面就这一观点发表自己一点看法:带关联词语的句子可以是复句,也可以是单句。那么如何去辨别呢?我认为只要把握单句和复句的语法结构这把钥匙就可以了,因为单句的成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包括的。也就是说,主语是陈述对象,放在谓语前面,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校园逸趣     
快吐出来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化学分子式,然后问学生:“约翰,你来说,这是什么的分子式?”“是……是……”约翰嘟噜着,“它其实就在我的嘴边……”“那还不赶快吐出来,要知道那是盐酸。”历史考试历史考试时,老师提了三个问题,这个学生都答不出来。为了给他一个及格的机会,老师最后问他:“美洲大陆是谁发现的?”“……”老师气急败坏地喊道:“克里斯朵夫·哥伦布!”这个学生拔腿就往外走,老师惊奇地把他叫住:“喂,你为什么要走啊?”“对不起,您不是叫下一个考生吗?”拜访耶稣老师在课堂上打了一会儿瞌睡,当他醒来时,他哄骗学生说:“我做了…  相似文献   

19.
我已经无药可救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能迷路,即使有人带我走几百遍,我也记不得该怎么走。对于一个“路盲”,只有“多在家、少出门”的理论。所以我的身体一向不太好,见识也很少,就像鸟在笼子里一样,能飞也飞不高。这个时候,谁会来拯救我呢?一位具有“超强心灵感应”的“英雄”来了,他是我同学,不仅长得帅,而且还很幽默,有一张“铁嘴”,我称他为“路神”,他就是魏阳。他拥有识路的本领,这可是家传的哟!因为他妈妈就是一位天天奔波在外的人,“有其母必有其子”啊!说到认路,他可真是我的师傅,因而我俩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每次我总想让他带我去“…  相似文献   

20.
最好的老师     
习惯闷闷吃饭的外甥突然讲起他的老师。外甥郑重告诉我,他认为最好玩的老师是美术老师。我不明白他为什么用“最好玩”这个词语而不是“最好”。“为什么?”“我画了一个储钱罐,是猪。他说我画得像一条萝卜。”外甥很开心地笑了。但在我看来一点趣味也没有,这个美术老师也没有表现出“好玩”的地方。不过外甥对这个细节却记忆的很深。“那你就是画得不像了!”我说。他羞郝一笑。姐姐把他送到补习班学画画,如果说他有什么特长的话,画画勉强算一项吧!我理解他为什么不用“最好”来评价美术老师了,假如听到的是“你画的猪很像啊!”那外甥会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