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清楚地记得那条古老朴素的大街 ,她和父母一次又一次地走过 ,留下的是她幼稚的脚印和欢笑。她喜欢去那间大大的理发店 ,真的好大。那里的味道很特别 ,淳厚却又很清新。大胡子伯伯嘴上抹满了白白的泡泡 ,小刀刮过去的声音 ,很有趣。她还记得 ,走过那条大街 ,向右拐 ,有一条天桥似的路 ,像是通往天堂。路的一边是荷塘 ,一边是稻田。盛夏的傍晚 ,蚊子满天飞着。她走在田间的小路上 ,在那条泥沟似的小路上追逐着她的梦想。她也爱那荷塘 ,喜欢看盛开的荷花 ,大大的荷叶上小水珠也会跳舞 ;喜欢看农民伯伯挽着裤脚在黑糊糊的泥里突然挖出白白的莲…  相似文献   

2.
穿越荷塘     
夏天的荷塘真美呀,两只小鸭子一来到荷塘,就高兴得呱呱直叫,它们兴奋地游玩了起来,渐渐地,它们越游越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两只小鸭子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曲曲折折的荷塘,究竟哪里是通向回家的路呢?小朋友们,你们来帮帮它俩吧!  相似文献   

3.
第二天课间,夏荷依的手机上忽然收到一条陌生的短信。“中年一点,到荷塘来一下。”中午一点?荷塘?  相似文献   

4.
《红蜻蜓》2022,(27):23-24
<正>美丽的荷塘安徽省合肥市亳州路小学2018级1班余陈伊在杏花公园的石桥下,有一片美丽的荷塘。站在石桥上,向下俯视,便可一览荷塘的美。看,那一片片碧绿的“圆盘”紧紧地抱在一起,重叠在一起。还有一些,是嫩绿的,像刚睁开眼的娃娃,它们的荷叶边还是卷卷皱皱的,好似姑娘们烫的波浪卷。荷叶只是衬托,荷花才是主角。  相似文献   

5.
一泓清泉     
太阳刚露出红脸,我便跨上自行车出发了。教育局派我送一份特级教师登记表去荷塘中学,填表人正好是我中学时的班主任贾静。久别母校,心里痒滋滋,今日如愿以偿,登车份外轻快,三十几里路,一溜烟就到了。荷塘中学文化大革命前就是省重点中学,文化大革命中成了重灾区,驻过部队,办过工厂,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重新挂起“荷塘中学”的牌子,不久又被命名为省重点中学。当我赶到荷塘中学时,贾静老师已下乡家访去了.  相似文献   

6.
一《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抒情散文。向来脍炙人口,令人爱不释手,不愧是一篇典范性的抒情文章。它的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的,因此,正确分析准确理解文章景中之情,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那么,作者是怎样运用写景来表情的呢?笔者想抓住行文的线索来谈一谈。二本文的行文线索有两条: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就是游踪,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走出家门——漫步路上——荷塘观赏——目击四周——回到家中。另一条暗线是,隐匿于景物文字  相似文献   

7.
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其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描绘出一张朦胧、静谧、美好的月下荷塘图,而这幅存在于读者心中的美好的图画实为作者笔下理想的逃避现实的处所,其带给读者审美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感染一方面是作者多角度、多手法的描写所致,另一方面是读者对文中空白点的充实完善而得,"荷塘"是我们与作者一起想象出来的一个与现实隔离的"另一个世界"。而真实的荷塘只作为一条引线,带领我们去探索这个理想中的"荷塘"的虚影。  相似文献   

8.
点点旅行记     
《小学生天地》2011,(9):22-23
1.小水珠点点喜欢旅行,风婆婆鼓起腮帮吹口气,“扑通”一声,点点掉进了荷塘里。2.“哇,荷塘可真大呀!”点点在荷塘里快乐地游呀游。3.一条大鱼游过来和点点一起做游戏,逗得点点咯咯直笑。4.中午,气温渐渐升高,点点感觉自己越来越轻。太阳公公一使劲,将她抱进怀里。  相似文献   

9.
过渡有明渡和暗渡两种方式。明渡,是指用词、句、段或标志来过渡,可称作“笔联”。暗渡,是指不需要用字、句、段或标忐而自然过渡,可称作“意联”。一般说,文章的上下文的意思转折较大,必须加上适当的文字或标忐,彼此才能衔接,这就要明渡。如果文章的上下文在意义上本来就很密切,不需借助文字或作志,就能自然地衔接起来,读者并不感到生硬,这就用暗渡。 例如,《荷塘月色》第一段写“我”去荷塘的缘由,未尾说:“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往哪去?显然是往荷塘走。下面第二段开头紧接着写:“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两段衔接得很紧,也很自然。这是暗渡。第六段写荷塘四周的景物,第七段写江南采莲的情景。时间、地点和内容都不同,如何衔接呢?作者在第七段开头用了这么一个过渡句:“突然想起采莲的事  相似文献   

10.
看得出来,是清清浅浅的五月之水, 看得出来,是坦坦荡荡的村庄之塘。“谁在村庄的荷塘开始了跳舞? 谁在村庄的荷塘开始了歌唱? 在水一方,荷的舞蹈是那样优美d 在水一方,荷的歌声是那样动听。 荷在用一种坚持,荷在用一种信念,荷在水中站住了。 荷在用一种智慧,荷在用一种灵巧,荷在水中站住了。 荷在用一种模式,荷在用一种状态,荷在水中站住了。 显得认真显得执著显得玲珑。 以水为家,荷沿五月迅速生长。一路走,一路留下多少乡情? 以塘为家,荷沿池塘不停张扬。一路走,一路留下多少身影? 经历过多少风吹雨打,经历过多少云遮雾盖。荷在水中站住了…  相似文献   

11.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意境之美、绘画之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2.
看得出来,是清清浅浅的五月之水看得出来,是坦坦荡荡的村庄之塘谁在村庄的荷塘开始了跳舞谁在村庄的荷塘开始了歌唱在水一方,荷的舞蹈是那样优美在水一方,荷的歌声是那样动听荷在用一种坚持,荷在用一种信念,荷在水中站住了荷在用一种智慧,荷在用一种灵巧,荷在水中站住了荷在用一种模式,荷在用一种状态,荷在水中站住了显得认真显得执著显得玲珑以水为家,荷沿五月迅速生长,一路走,一路留下多少乡情以塘为家,荷沿池塘迅速生长,一路走,一路留下多少倩影经历过多少风吹雨打,经历过多少云山雾罩,荷在水中站住了站住的荷,是美丽的荷,荷的美丽,一半…  相似文献   

13.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意境之美、绘画之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4.
边庄     
<正>从水北门出了以小江南著称的T城,沿着弯弯曲曲的清流走去,一路数着石桥、绿柳,荷塘、鱼湫,约莫二十分钟,远远听得鸡鸣声、捣衣声、卖油盐酱醋的小贩吆喊声的时候,抬头就是边庄了。踏进边庄最初感到的,是它那淡淡的苏州似的风味。一道溪流从村中穿过,画成了一条水衢。两岸住户出入通过石板桥,恰合《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那般的情趣。桥畔植桃、杏,桥下浣衣、洗菜、  相似文献   

15.
大凡读过《荷塘月色》的人,想必不会不记得朱自清笔下关于“月下荷塘”的一段描写吧:“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相似文献   

16.
我在公园里拍摄了一部名为《荷塘》的DV作品。这部作品的主角是一片枯萎的荷塘。本来,我想:这片荷塘破破烂烂,有什么好拍的?但老师指导我们要多看看。慢慢地,我在静态的荷塘里发现,水面映射出荷花弯折下来的茎的倒影,形成一幅美丽的抽象画。要表现这幅"荷塘美景图"要靠十分丰富的想象力才行哦。  相似文献   

17.
荷塘之于朱自清,既是生活现实,又是特定时段的情感栖息地;既是艺术情境,又是"意恋"生活的灵魂自留地。朱自清在北京清华园演绎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荷塘"人生,荷塘边的朱自清是别样的,朱自清也赋予了荷塘别样的神韵。  相似文献   

18.
探访荷塘     
我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读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凡是读过这篇散文的人,都想亲眼看一看这静静的荷塘。今天,我终于有机会走进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清华大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看一看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匆匆穿过了大礼堂,顾不上留影,我便沿着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道,来到清华近春园。刚踏上莲桥,就觉得一阵阵淡淡的清香随着微风徐徐飘来,真是沁人心脾。这就是荷塘!我开始兴奋起来。记得第一次读这篇散文,就爱不释手。那段描写荷叶的句子至今我还能背得出:“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漫着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相似文献   

19.
先睹为快     
名师之路,不应是孤独者形只影单、踽踽独行的路。名师培养之路,是一条探索中的路,是一条正在趟行着的路,但它不是只为极少数教师开辟的路,它应当是一条能指引更多教师前行的路,是一条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实、宽阔  相似文献   

20.
心灵巡礼     
书海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山川湖海才能安然回家?一个人要走过多少弯路才能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这条路,是一条铺满文字的路,这条路,是一条布满书籍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