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汉英翻译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面对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而难有作为,追根溯源,这种遗憾源于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即: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而英语则追求条分缕析,讲究逻辑,借助形合,漠视所谓的整体感应。英汉翻译中,译者常常遇到文化差异引起的模糊语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的功能,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磨蚀了诗歌翻译的模糊美感,翻译的模糊美,是汉英两种文化共同的需要,接受美学应更加注重高译者的语言功底,以保证诗歌翻译中模糊美感的磨蚀。  相似文献   

3.
美感是人们在实践中历史积淀的产物。汉语在英译过程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眼睁睁地看着汉语语言美感的磨蚀。翻译过程中必然要涉及思维与语言之间关系的处理。中西语言思维的差异,致使目的语读者难以完全体会到汉语独特的美感。尽管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语言硬伤还是会长期存在。在英语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感叹无可奈何"美"落去。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表达美的意境、传达诗的意象的最佳方法,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英汉两个民族在心理原型和思维方式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造成了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所包含的模糊美感在从源语言转向目标语言的过程中多有磨蚀。本文试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做一个尝试性的研究,分析模糊语言的模糊美感在翻译过程中的磨蚀成因,探讨可以使用什么翻译策略对模糊美感进行合理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理论的"期待视野"理论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的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特征的需要,是翻译美学的需要.接受美学应用于模糊翻译中应注意培养英汉语言美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廖杨佳 《海外英语》2013,(19):137-139
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决定了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审美品质传递的极端重要性,而文学作品因其审美功能与高度抽象性,广泛运用模糊言语营造美感。因此,文学翻译对原作模糊言语的恰当处理及其美感的传达提出了较高要求。模糊语言学与翻译美学相关理论的结合,为考察模糊言语的美学蕴含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留存提供了较好的视角。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对杨宪益和戴乃迭《边城》英译本中模糊言语的处理及其美感的存留与磨蚀情况展开考察,尝试以此了解模糊言语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映迪 《海外英语》2012,(4):147-148
以杨宪益所译《边城》为例,探讨文中模糊数量词的英译及其模糊美感磨蚀的问题。译者用"以精确译模糊","以模糊译模糊","省略模糊语"等方法欲使英译与原文达到尽可能的一致,但由于英汉语在模糊语言生成机制上的差异,造成了模糊语言美感难以避免的磨蚀。  相似文献   

8.
唐诗典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但由于汉英语言体系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英译过程中,唐诗典故的美感多有磨蚀,成为语际转换的难点。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唐诗典故英译过程中美感的磨蚀,可采用以下四类语际审美再现策略:一是非代偿式转换,即以原语为依据的模仿;二是部分代偿式转换,即以译语为依据的模仿;三是动态模仿,即综合性模仿;四是代偿式转换,即重建式改写模式。在中英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译者应通过审美再现策略减少唐诗典故英译过程中美感的磨蚀,在译文里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语美,以恰当的翻译来促进中西方的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自然属性。英语和汉语在模糊性上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模糊美的磨蚀是不可避免的。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之上,本文试用以下四种方法对模糊美的磨蚀进行补偿,即,以实译实,以虚译虚,以虚推实,去虚还实,将磨蚀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它实质上也是思维模式的转化,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而思维模式对语言转换的阻力很大,使得汉语美感难以忠实地再现到译文中,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译,汉语美感偶可挽留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本文主要以《牡丹亭》英译本为例,从中西思维模式的视角来来探讨汉语语言美感在英译过程中的磨蚀和保真。  相似文献   

11.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 IS A KIND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WHICH INVOLVES REGIONAL CULTURES,CONSUMER PSYCHOLOGY ,AESTHETIC INTEREST AND SOME OTHER FACTORS.IT IS IMPORTANT TO ACHIEVE THE PRAGMATIC EQUIVALENCE IN THE BRAND NAME TRANSLATION.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GOES OVER EQUIVALENT -EFFECT PRINCIPLES AND THE FEATURES OF BRAND AND BRAND NAMES.THEN IT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BRAND NAMES AND DISCUSSES FIVE APPROACH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LITERAL TRANSLATION; TRANSLITERATION; MIXED TRANSLATION; FLEXIBLE TRANSLATION AND ZERO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12.
汉语熟语作为汉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汉民族思维和认知模式、审美情趣和文化意韵,是汉语言的精华。然而,能够将汉语熟语没有任何意义缺失地译成英语却并非易事。本文试结合Anthony Appiah提出的Thick Translation的理论来探讨汉语熟语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回顾1898至1949年间的中国翻译理论沿革,我们不难从各家的争鸣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主线翻译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活动,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得到充分的认识,即在原著与读者之间,每位译者都有自由裁量的空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历程中,翻译理论的焦点由一般性的技术层面提升至美学的范畴,进而令翻译理论本身充满强烈的艺术取向,译者的个性化创造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而逐步得到认同.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传达着社会文化发展的信息.英汉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习语表达法的差异.翻译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本文着重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了习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并借助异化归化翻译理论的灵活运用,提出了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与美学联姻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不同的宇宙观和不同的美学追求产生了不同的美学观:中国美学讲究"模糊",西方美学崇尚"明晰"。汉英散文翻译可从结构、意境和联想三方面体现汉英语言各自的美。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在倍数增减的表达上存在着差异,在翻译中往往容易出现误译,所以,翻译时需弄清增减后的倍数与原有基数的关系。本文对英汉有关倍数增减的常见表达的差异作了些比较,并对其翻译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审美是人类一种复杂而高级的心理活动,并受人类文化的影响。翻译是一门艺术活动,严复提出的"雅原则"(elegance)正含有此意。试图从美学的三个角度即音乐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出发,分析中英文互译时体现的美学价值;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中所蕴涵的审美特质,探讨中西文化的审美差异,因而进一步了解美学、文化、和翻译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四字格结构是最具汉语和汉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最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四字格俯拾即是,按照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其英译应以语义相符,功能相似为客观依据,尽可能使译文贴切、自然、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9.
翻译采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是由面向何种类型的读者决定的。以往的翻译主要以归化翻译为主,但随着越少越多的人学习外语,接触外国文化,读者已能接受许多异化的表达方法。异化翻译更忠实原文,更准确的传达原文意义,能丰富译入语的文化,英译汉的趋势将越来越向异化翻译靠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