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刑事和解制度通过和解-恢复-和谐的模式来寻求多元价值的平衡,在德、英、法等国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我国司法领域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在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探讨刑事和解制度本土化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刑事和解本土化面临的问题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在人权保障的视野下,刑罚逐渐从严酷走向缓和。刑事和解制度顺应了当今世界刑事立法与司法的轻缓化和人道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制度体系,刑事和解在本土化进程中发挥了其积极价值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隐患。因此分析这些问题和隐患,提出完善刑事和解的思路,将对立法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刑事和解的现状出发,综合考量我国现有的刑事和解立法制度,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刑事和解立法技术,提出了居中调解机构的设想,独立的机构完成这一程序设计,更加有利于我国刑事诉讼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伊春林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正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开展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伊春林区的具体实践,研究伊春林区和谐社会中刑事和解的构建就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是以追求个人正义的方式来实现社会正义.它改变了传统刑法注重对被告人的刑事惩罚、忽视被告人意愿的理念,通过被告人悔改和被害人获得抚慰使纠纷得到解决,以最大限度地约束公权力膨胀,以去刑罚化为皈依,充分考虑和保护被害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从制度层面规范刑事和解,是节约司法成本、实现刑法功能的重要途径.在刑事审判活动中,科学界定刑事和解的参与主体、适用条件和范围、模式,对惩罚犯罪、最大限度保障被害人权益,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化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内涵来看,我国存在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有利因素。因此,构建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应从以下着手:1.以立法方式扩大非监禁刑的适用;2.在刑事诉讼法中增加刑事和解程序的规定;3.创造配套措施完备的司法环境;4.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实现被害人、加害人、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契合。克服西方经验语境下制度移植与本土司法理念、诉讼制度、诉讼机构模式、诉讼工作机制等因素不相适应的矛盾,应从立法上确立刑事和解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原则地位、适用条件、违背意愿和解及和解反悔的法律责任,强化刑事和解法律监督,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是世界各国解决刑事案件的重要手段,其在消除争端和分歧的同时也降低了司法成本,提高了刑事案件解决效率,也为加害人提供了自新机会。我国古来推崇“以和为贵”思想,这与刑事和解基本思想不谋而合。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犯罪率上升,刑事和解制度的高效性与低成本性能很好应对此不利局面。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早已加入了相关条款,但由于运用时间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提出相应刑事和解制度完善构想:扩大适用范围、降低加害人达成和解的难度、增设专门刑事和解调停机构、完善刑事和解监督体系,以期突破困境。  相似文献   

9.
10.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但是,刑事和解适用于重罪案件,尤其是死罪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价值冲突,重罪案件在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的重罪案件中不宜适用,在侵犯个人法益的非命案件中可以限制适用,在侵犯个人法益的命案中不适宜适用刑事和解。  相似文献   

11.
作为恢复性司法主要内容的刑事和解制度,近几年已经成为国际刑法学研究和实施的一项主要举措,刑事和解制度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即平衡理论、叙说理论和恢复正义理论,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此也作了积极的研究和尝试.引入刑事和解制度必须要根据中国国情和人文环境,本文分析了我国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并就建立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程序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本土有效的纠纷解决之道和优秀法律文化传统,调解的精髓在于在维持当事人关系和谐的前提下实现实质正义.而在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之下,充分发挥调解精髓的关键在于民主调解.因此,新时期民事诉讼法改革中,如何做到使当事人程序权利得以充分保障,又坚持调解的民主与真实原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对坚持调解真实原则的分析,涉及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解读,关键在于对“真实”二字准确而灵活的把握;对于尚未确立于调解制度中的民主原则的引入,则更多是从法社会学和法律文化角度去证明其融入法院调解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行政调解与行政复议调解、仲裁调解以及信访调解分属解决纠纷的不同救济途径,四者虽有所不同但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我国,由于行政调解在法律制度层面固有的不足,致使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行政调解主体不明确、范围过窄、程序混乱以及法律效力较低等诸多问题。需探寻这些问题的成因,吸收行政复议调解的权威性及效率性、仲裁调解的合法自愿性及程序规范性、信访调解的主体多元性等优势来弥补我国现有行政调解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下的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了出来,一个灵活、广泛、有效、快捷的纠纷解决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对纠纷解决机制提出的新要求。法院调解制度作为我国多元化的纠纷解决体系的一元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功能。但是,目前这一制度已不能满足21世纪中国现实社会的需要,现实迫使我们对法院调解制度进行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民事调解过程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不当调解,其中以硬性调解和恶意调解最为典型。针对硬性调解可采用的对策有:坚持司法独立原则、科学构建调解考核标准、把握民事调解的内在规律、把调解与执行有效衔接。针对恶意调解的对策有: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加大违法成本、需要法官高度警惕、重视调查案件的事实真相、落实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6.
人们调解制度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文章着重探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们调解机制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17.
法院调解几经起伏,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正面临着重兴的契机,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的法院调解制度不应是简单的历史传承,它必须回应法治建设的需要,协调法律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平衡,在分析现有机制弊病的基础上,探索原则-模式-制度的创造性转型,从而使这一传统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应有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统一又对立,长期为人们所关注。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在肯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模式的同时,也对此提出了质疑。文章探讨了中国目前有关公平与效率的相关理论,重新审视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模式,并分析了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被国内的专家学者誉为"优良传统"并被国外称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制度,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民事诉讼纠纷的活动中。本文旨在通过对法院调解的相关特性、原则的诠释和分析,从而力图提出一种符合现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介是指事物自身中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一切居间因素和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一切过渡环节.它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中介不是事物矛盾体中的基本要素,它从属于矛盾双方,可以归结于矛盾双方,是事物发展的中间环节,而非目的和理想状态.人们对于中介的把握一旦超出这个界限,就会陷入中介僭越的思维误区.与中介相关,中介的僭越分为两种类型:矛盾双方联系中的中介僭越和矛盾转化中的中介僭越.中介的僭越会给人们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带来各种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