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尹延安 《英语辅导》2008,(1):108-111
法律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法学知识的输入首先就意味着要突破中西之间语言文字上的界限和隔阂。政治法律知识正是传教士所输入的一种重要文化内容,因而传教士是晚清西法东渐的主要载体。从传教士从事的法律翻译活动及其成果入手,分析其翻译原则、方法及特点,以期扩展法律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薛福成认为日本酷慕西法 ,中国当鉴之 ;日本相侵 ,中国当防之。中国防范日本需真自强、行外交和护朝鲜  相似文献   

3.
正谭嗣同是杰出的资产阶级维新志士,他对王船山著作等湖湘典籍的修读及其与浏阳欧阳中鹄、刘人熙、涂启先等湖湘学者的交往,使其深受湘学的影响。因此,谭嗣同是湖湘文化、湘学的产物,是湘学的杰出代表,同时他又弘扬了湘学,促进了湘学的近代转型。他的一生体现了湖湘文化的传统和精神,他的精神是湘学精神的体现。我认为,谭嗣同精神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1."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深切的爱国精神。甲午战争战败的消息传来,正在其父任所汉口的谭嗣同,极为悲痛,"当馈  相似文献   

4.
翁方纲基本的诗学思想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正本”,即诗歌根极于儒家经典“六经”;二是“探原”,即《诗经》是儒家诗教的源头,杜诗体现出儒家诗教的精神,后代诗歌以此为范式,才能温柔敦厚,别裁伪体;三是“穷形”,即诗歌在艺术形式上必须精微入里,细肌密理;四是“求变”,即诗歌创作要切合事境,有法而无定法。他持这四个标准对中国历代诗歌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5.
论麦孟华     
麦孟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忧国忧时的苦行者。他一生追随康有为从事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和保皇救国、君主立宪活动,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维新变法时期重要的宣传活动家。  相似文献   

6.
反思中国文学理论是当前的一个学科热点问题,但是,反思中国文学理论是为了使文学理论成为具有文化指向和精神指向的能动性的生命有机体。因此,中国文学理论就不仅指涉一种知识体系,还指涉一种"知识生态",从"知识生态"着眼,中国文学理论呈现出独特的精神文化气质。所以,文学理论的创新就不单单是知识创新,首先需要一种"维新精神",即与"性"、"命"的融通,这种维新就是"生命创新"。文学理论的"维新"超越于文学理论自身,以"天下之公器"的公共意识接受"天下之公理"的"变"的激发和重建,从而使文学理论对内与对外都充满着生机.  相似文献   

7.
1898年,中国与法国都发生了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件——维新变法与德雷福斯事件,前者是中国士族本性的又一次张扬,后者则宣告了西方知识分子阶层的诞生。这两起不同时空与地域中的知识分子事件是空前的巧合,却也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1898年这一特殊的交汇点,分析中西知识分子的差异与合流,从而展望知识分子的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8.
9.
论湖南维新时期的社会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的近代史研究者,很少注意到湖南维新思潮的独特性。本文指出,维新时期在湖南全省广为流播的某些思想主张,如人格觉醒与平等学说等,均少见于同时期的其他省区,为湖南人士所特有,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此外,谭嗣同,唐才常等人的“西学中源”说,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值得后人剖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课堂例题教学是高三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最大平台.那么,如何来提高课堂例题教学的效果呢?从教师潜心钻研例题入手,从两个方面谈了提高例题教学功效的途径:对例题的求变教学;对例题的通性、通法进行探究.阐述了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合作探究例题的潜能,以提高课堂例题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不尽如人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成语。根据成语规则,成语是不能随意增减字数的。但是我们常在一些公共场合乃至一些权威媒体里听到或看到,有人把“不尽如人意”改成了“不尽人意”。笔者认为,这样一来将会改变或误用“不尽如人意”的意义。“不尽如人意”如果把“如”字去掉,就变成“不尽人意”,似乎读起来较为顺口,但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们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尽如人意”的关键字是“如”,“如”字的主要义项有:①适合。如“如意”“如愿”等。②如同。如“如此”“如花似锦”“如临大敌”等。③及、比得上。如“…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大师在逝世前。发出的最有力的一问。  相似文献   

13.
《女学报》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妇女报纸,其启蒙作用不可低估。她以提倡女学、争取女权为宗旨,公开提出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妇女参政等主张和要求,并自觉地把妇女解放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使得其妇女解放思想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和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当然,作为资产阶级维新妇女创办的报纸,其思想无疑具有妥协、改良的特点。这一局面,恰恰正是当时不成熟的经济基础、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的历史必然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维新变法前后,西方政党观念伴随宪政思想,受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观念。政党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对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形成和发展及中国政治民主化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情态副词“尽到”在四川各地区的用法大同小异,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直”。“尽到”二字均表持续义,“尽”之持续义源于古代汉语,“到”之持续义或源于赣语,由此构成的“尽到”便有[+可持续]的语义特征,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不断,在句中作状语,与后面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状中结构的短语。“尽到”的语用功能体现为反预期和评价功能,用来表示说者抱怨、责备;提醒、劝诫的情感态度,蕴含说者对动作或状态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与统治危机.此时的维新派凭借其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政治敏感,尖锐地提出了亡国问题,形成了旨在爱国救亡的戊戊维新思潮.本文拟就戊戌思潮的形成,为维新派在戊戌变法_及其前后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寻找出潜藏在其内部的思想渊源,以明了维新思潮最终形成、发展、成熟起来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当代文学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和以延安为中心的中国革命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伸、丰富和发展。当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尽管受到极“左”思潮和现代西方思潮的干扰而发生了某些变异,但其根基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基石和社会主义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对变文的源和流概而言之有三:外来说,本土说,合流说.通过从传统文学对"变"的解释看非佛教变文及从经文和"变"的关系看佛教变文的论述,证明变文这种体裁源于中国本土文学,形式多样是题材不同而非体裁之异.  相似文献   

20.
《春尽江南》是格非“向外转”的又一次尝试,小说直接切入现实社会,写出了市场经济时代下城市与人共同面临的“春尽”之困境。这种困境的书写与“荒原意识”相契,艾略特的《荒原》写出了对人类悲剧命运的现代性观照,格非对人与城“春尽”困局的描绘也是这种意识的昭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