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君劢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极其丰富、深邃.终其一生,他的文化民族主义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酝酿期、自觉期、深化期.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儒家文化的阐释,对西方文化的融合,对民族文化之未来的探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其学术价值在于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恒常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君劢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其教育思想极其丰富、深邃。他注重民族意识的培养,以德智兼修为教育宗旨,以中西融合为教育方针,并身体力行重建儒家书院,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拟对张君劢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厘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张君劢通过分析古代朋党与近代政党的区别,确立了近代政党观:认为政党是"影响国家政治的团体",是实现民主政治的第一步;反对一党专政,认为两党制比多党制"稳定得多".他的政党思想既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民主性因素,又包含着严重的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张君劢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他不断地批评国民党,也反对共产党。过去对张君劢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思想、政治领域,事实上他在新闻事业上也很有见地。是个学型的新闻工作。本力图在新闻真实性、言论自由和言论监督、新闻工作应有的战斗精神、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探索、新闻前瞻性意识等方面对张君劢的新闻思想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是张君劢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君劢的社会主义思想 ,既有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柢 ,也用着浓厚的西方特别是德国、英国的哲学背景 ,并且经历了从社会民主主义到国家社会主义再到民主社会主义的变化过程。他的这一思想 ,有着深刻而合理的成分 ,但由于这一理论自身的矛盾性和中国史境的特殊性 ,最终成为“不可兑现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张君劢的合作化思想贯穿于他全部的现代化构想,是实现他经济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修正的民主政治”、化现代化新儒学的必经道路,也体现了他对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关怀。他的合作主义有地域移植的化默契,是化选择理念与化实用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和儒家文化的现实遭遇,共同催生了张君劢的儒家哲学复兴论。他深入剖析了儒家哲学的特点与价值,并从西学之弊、历史依据、现实需要、民族气节四个方面周详地论证了儒家哲学现代复兴的可能。其学术价值在于,重构具有现代气息的儒家哲学。  相似文献   

8.
张君劢是现代中国历史上一位较多地介入现实政治的思想人物,曾被称为“宪法之父”,又列名于“现代新儒家”。但是以往学术界并未对其进行全面、系统而又实事求是的研究。此文对这一状况及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作了历史的回顾和分析,对海峡两岸学界所提出的一些不同观点作了比较性的介绍和扼要评论,并且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君劢以其独特的哲学基础提出了自己的宪政观,并终其一生坚守宪政的核心价值,致力于民主宪政的追求,活跃在现实的政治舞台上。然而,传统和现代的断裂,东方和西方的冲突,寻求富强和宪政价值的背离,民主政治和民族危机的天然紧张关系等等,注定中国的民主宪政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张君劢艰难抉择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沿着学术和政治双向路径,接续古今,融通中外,折中调和,呈现出移植-修正-回归的思想演变轨迹,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成功抑或失败,都为近代百年宪政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张君劢把民族主义视为立国的基础,强调发达民族思想、培植民族意识对复兴民族的重要意义,强调独立的学术创作在民族复兴过程中的伟大作用,反对西化思潮,提倡思想的自主权,并通过对过去的印度文化、欧洲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探讨和比较,寻求中国未来文化的出路。他认为中国未来文化的出路,既非西化,也非复古,而是创新,中国未来文化的“新方向”,应以“造成以精神之自由为基础的民族文化”为中国未来文化的“总纲领”。  相似文献   

11.
张承志的小说一直以来致力于民族、宗教、历史的发现与思考,努力确立自己的终极人文关怀。其急迫的危机感、执著的民族意识,逐渐融合到以“人”为个体的最深层的“尊严”中去。在这个“尊严”的背后,各种中西方的情结交织、意识纵横、自由想像,以及自我低吟,都是构成张承志小说民族主义的最基本的部分。张承志所代表的文化身份已经超越个体而达到集体身份,这可以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加以体察,也涉及宗教与信仰问题。在其创作阶段中可以清晰地找寻到一切有关“战斗、征服、家园、族裔”的文本世界的价值指向,这包括许多零散的甚至破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实业教育思想独具特色,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强调重视培养实业人才,在实业教育中采用教学与实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聘请洋教员来华讲学,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等等,对当今我国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仍不失借鉴之外。  相似文献   

13.
“雅正”是张炎词学贡献的主要特征。在理论主张上,张炎以“雅正”为中心,从核心理论、具体创作方法理论和对流行理论问题的批判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创作实践上,张炎以“求雅”为目标,从创作技巧和创作心态两方面作了极大的努力。也正因此,形成了他词学理论、创作实践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进程就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大致始于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考察世界现代化进程和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二者的产生和发展几乎是同步的。民族主义在渊源上是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其每个发展阶段都推动现代化进程跃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张竹坡对吴月娘的评判历来为人所诧异。他对吴月娘的全面否认显然和绝大多数批评家的观念不同,并远远超越了读者的预期,也与文本本身的吴月娘形象有了差距。对于这点。他并非未曾留意到。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评定吴月娘?从不同的视角来全面解析张竹坡笔下吴月娘形象的深层根由,希冀由此对传统批评的认知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张弼士是中国近代著名侨领和杰出实业家,他白手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发展成为近代南洋华商的首富。他秉承客家传统,诚实经营、艰苦创业;他从垦殖业起家,发展到航运、金融、采矿、酿酒等许多行业;他与当地社会共荣共存,共同发展;他善于收集、捕捉商业信息,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获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7.
张东荪认为,哲学关注价值既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时代赋予哲学的神圣使命;道德哲学本质上是一门价值科学;道德是文化价值的一种,是“文化之最重要方面”。张东荪强调道德评价的标准是“社会心”,应从事实与价值的统一的角度进行道德评价,道德价值与人生价值具有一致性。张东荪道德价值观带有明显的“自我实现论”之倾向,过分强调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了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