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代中国城市除了经历连绵不断的战争外,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地困扰着广大民众。近代以来,城市社会的公益与慈善事业有了明显的发展,接受政府赈济的灾民和贫民人数迅速增加。政府成立各种社会救助机构,开展各种社会救助活动,发挥着重要的灾害救助作用。民间的慈善救济组织,从事种种慈善救助和赈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民众的痛苦,缓和了社会矛盾。近代城市参与慈善救助活动的社会成员具有广泛性,社会救助中的民间力量在不断增强,城市社会救济、慈善活动较为重视道德教化。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地震瞬间夺去了几万人的生命,几十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震后重建工作展开至今,相较于肢体伤害,受灾群众的心灵伤害更为严重。事实上不仅仅是地震,其他严重的自然、人为灾害都会对受灾人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困扰。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多灾多难的大国,开展灾害心理和灾害心理救助的研究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远在中国古代先贤的著述中就有在灾害中进行救助合作的思想,因此,现在东北亚各国在面临各种灾害时,具有合作救助的理论源泉,也有传统道德文化的根基.在传统自然灾害面前,东北亚各国可以在灾前预防预警以及灾害中的救援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如举行合作演练、建立快速沟通机制、协调救援物资的发放、救灾信息共享、建立区域医疗队伍等.对东北亚国家间灾害救助合作的研究,既有助于深入探讨地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途径,也有利于对东北亚各国在未来的区域一体化合作进程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远在中国古代先贤的著述中就有在灾害中进行救助合作的思想,因此,现在东北亚各国在面临各种灾害时,具有合作救助的理论源泉,也有传统道德文化的根基。在传统自然灾害面前,东北亚各国可以在灾前预防预警以及灾害中的救援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如举行合作演练、建立快速沟通机制、协调救援物资的发放、救灾信息共享、建立区域医疗队伍等。对东北亚国家间灾害救助合作的研究,既有助于深入探讨地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途径,也有利于对东北亚各国在未来的区域一体化合作进程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灾害救助, 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向因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 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 以保证其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帮助灾民确立自行生存能力和社会保障的制度。灾害救助具有内容的广泛性、手段的多样性和对象的复杂性等特点。灾害救助的目标是使灾区 “脱灾”并转向 “脱贫”。灾害救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 它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赋税倚阁制度始于宋初,应在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之前。真宗以后逐步成熟和完善。南宋对其基本沿袭并有所发展。南宋灭亡以后,赋税倚阁制度也随之终结。宋代灾害频繁,倚阁制度在水灾、旱灾、蝗灾、地震及瘟疫等灾害的救助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缓解了灾区百姓的困境,维护了社会的安定,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受过多的损失。但是赋税倚阁制度只是灾害时期的权宜之策,不可能消除灾害带来的破坏。灾后如未得到诏令,朝廷仍会催征被倚阁的赋税。  相似文献   

7.
农村贫困地区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难点,也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本文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构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齐国稷下学宫集大成著作《管子》中蕴含了丰富的灾害救助思想。《管子》在"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下提出了以富国强兵为基础的全方位的灾害救助思想,其灾害救助政策反映了争霸背景下战国群雄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5,(4):25-27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农民在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都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研究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于改善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从农村医疗救助的内在价值出发,在分析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完善健全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救助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教育救助资源匮乏且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资源配置不平衡;教育救助理念落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教育救助程序不规范,保障机制不完善;教育救助与就业救助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完善农村教育救助的有效对策是:建立高效的教育救助运行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合理界定各救助主体的权责,加大教育资金筹集力度;优化教育救助法律体系,健全救助评估与管理机构;促进教育救助与就业救助之间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使农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遭到了极度破坏和挫伤,大片农田废弃,使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无法从事生产,只有流落他乡,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曾巩历任八州地方官,两度组织指挥救灾活动,一次是1069年任越州(今绍兴)通判时,救助旱灾;另一次是1075年任洪州(今南昌)知州时,救助瘟疫。他写过四篇救灾的文章。1068年河北大地震后作《救灾议》和《议仓》,稍后又作《瀛州兴造记》,记述河北李肃救地震经验。1079年作《越州赵公救灾记》,记赵救助绍兴大旱大疫的措施,曾巩的救灾理念和实践经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然灾害条件下,生命通道受阻,提出了一种结构新颖、紧凑的抗灾救援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多关节机械手,具有3个自由度,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对障碍物准确的定位和抓取;机器人的底盘上设置了具有越障功能的底盘推出系统,提高了机器人的越野能力。设计了适应抗灾救援机器人工作环境要求的基于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4.
教会对战地的慈善救济--以民国时期的湖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湖南的兵灾主要发生在南北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时期.在湘的教会力量积极参与每次重大的兵灾救济,通过治疗伤病兵、救济难民生活等方式,缓解了战争给社会正常运转带来的压力.教会进行的兵灾救济还在推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培植非国家力量、增进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教会的兵灾救济活动是湖南近代灾荒救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公平感是从政策受众角度评估政策的重要维度。灾后救助政策是一类典型的"需要-救助"结构的公共政策,是研究公共政策公平感的理想对象。在分析已有灾后救助政策公平感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组织公平感的理论框架和测量指标,提出了新的灾后救助政策公平感的多维度测量方法,运用此方法在玉树地震灾区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所建构的量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灾后救助政策公平感包括分配公平、程序公平、自上而下的信息公平、水平信息公平和人际公平五个方面。其中,自上而下的信息公平和人际公平是影响公平感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而又严重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领导人民群众抗灾救灾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基层党组织在抗灾救灾中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在对90年来基层党组织抗灾救灾的经验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从指导思想、根本方法、组织模式、内在动力、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经验分别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全国各族人民、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社会各团体、各阶层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开展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抗震救灾工作。抗震救灾工作凝练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诠释和升华,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种精神震惊世界,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人民不仅遭受了战争带来的祸患,而且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为支持抗战,国民政府发动全省人民积极进行赈灾救灾,重建故土家园,采取了急赈、蠲缓、平粜、工赈、放贷、防疫、募捐及难民救济等赈灾措施。这一时期的赈灾,由于战争的影响和国民政府政策的制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客观上安抚了民心,鼓舞了士气,促进了抗战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湖南仓储制的具体内容虽因时因地而有所区别,但一直被政府视为备荒要政,在灾荒之年和青黄不接之时,对接济灾歉和恢复农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由于积谷亏欠及乡官玩忽职守、侵吞和挪用严重,其救荒功能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