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兴华  王雷 《预测》2009,28(4):34-42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是现代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公司治理中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纳入终极控制人超额控制的分析框架,以深市A股市场的166家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与非超额控制下,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还表明,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偏离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分享比例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深市210家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国有上市公司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状况与企业成长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国有上市公司中,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成长绩效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执行董事比例与企业成长绩效负相关,相对而言影响传统企业成长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剩余控制权;国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总经理与董事长交叉任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成长绩效高度正相关,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剩余索取权.因此,国有传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优化董事会结构,适度减少董事会中执行董事的比例;国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适当扩大企业经营者参与剩余索取权分享的比例,建立健全股权与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蕾 《今日科苑》2007,(7):78-79
一、股东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制度的演进企业剩余索取权(claim to resi due)是指对企业总收入扣除所有固定合约支付后的剩余额的要求权。它是企业所有权(ownership of the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基于人力资本的剃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企业所有权的重新安排,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实质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对企业剩余权分割,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也探讨了影响剩余索取权的主要因素,以及剃余行为权的行使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区分了人力资本的工资收益与剩余索取收益的根源,井据此阐释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试图指出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袁建昌 《科技与管理》2005,7(5):132-134
试图为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现途径.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在剩余权分享中应处于主导地位,通过人力资本股份化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实现剩余索取权,构建新型的共同治理模式和剩余控制权分享制度,实现剩余控制权.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剩余和剩余索取权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所有权分配事关企业激励约束的有效性,对企业剩余和剩余索取权进行正确界定是企业所有权合理分配的前提。基于对企业性质的认识,界定了企业剩余和剩余索取权:企业剩余是企业在市场交易中获取的不确定的总收入,扣除事先人为约定的固定性支出后的余额;剩余索取权就是企业的投资者根据其投资额得到的分享企业剩余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董阳 《今日科苑》2020,(4):9-16
聚焦财政性科研经费的具体特征,特别是针对财政性科研经费监管的需求,应当对其性质进行明确界定,主要应当关注两个方面的特点,即作为资助方的政府部门对经费使用及管理的主导作用,以及作为资助对象的科研人员从经费中获得人力成本补偿的程度与方式。进而,围绕这两方面特点,根据相关理论,从中选取相应的理论指标,并从理论维度建构较为系统性的分类框架。  相似文献   

8.
融资契约是现代财务契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债务契约和股权契约.关于融资契约与剩余控制权的研究,现有许多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债务契约结构和股权契约结构内部剩余控制权配置情况的分析.研究表明,在债务契约和股权契约并存时,二者具有互补性,剩余控制权具有相机配置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管理难度加大和科技水平提高,“股东至上”模式下的公司治理体系已经不太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现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分析,结合企业发展的现状,对公司治理进行了改革设想,认为企业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让人力资本所有者充当公司治理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治理及其治理结构研究:一个对比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颜文  姚芳  孙林岩 《科研管理》2006,27(2):114-121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类型,其低效率运行一直为学界所责难。本文通过比较非营利组织和营利性组织在行业环境、组织内部、公共关系三个方面的差异,从非营利组织法人属性类别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法人进行划分,对比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了非营利组织的典型治理结构,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之间的区别。认为不一致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以及多监督主体是非营利组织治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冯帆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41-244
对于企业组织的经济学研究主要讨论了企业的性质、边界以及企业内部的组织问题。但从经济学的意义上,对于企业组织研究对象的界定并没有太多的考察与研究。本文通过对经济学视角下企业组织理论的回顾,试图对企业组织的研究对象作一简单考察。  相似文献   

12.
家族力量的存在让家族企业具有区别于非家族的属性特征,创新是家族企业为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所采取的重要战略行为。然而,家族系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往研究着重考察了企业边界之内的家族力量,而对企业之外的家族力量缺少必要的关注。为了更好地理解家族系统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的作用,本文构建了包括家族凝聚力、适应力和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根据家庭关系研究成果,探讨了家族关系对家族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542份来自全国工商联有效调研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族凝聚力与家族企业创新具有倒U型关系,家族适应力与家族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喜刚 《科研管理》2016,37(2):107-115
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学者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基于资源基础观的视角,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流程创新能力,探讨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对沈阳、大连、长春等市174家工业制造类企业进行问卷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对组织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创新可以促进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流程创新能力的发展,但组织创新与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受到工艺流程创新能力的调节;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都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产品创新能力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实践,对企业绩效有直接影响,但工艺流程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产品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创新落后,结合技术创新理论,管理学原理及项目管理理论,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看作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按技术创新进行的无后顺序,系统阐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发挥其科技优势,避免劣势进行技术创新,旨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郭佼佼  陈实  荣昭 《科研管理》2020,41(5):111-121
本文以2000-2012年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价值增值法测算垂直一体化程度,并利用专利引用来衡量企业创新产出,实证分析了垂直一体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垂直一体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即存在先正后负的现象。进一步,该倒U型关系在高科技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并且,该倒U型关系仅存在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本文对企业合理选择组织边界以及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鹏  旷毓君  匡兴华 《科学学研究》2006,24(Z2):642-647
从企业规模、企业类型和市场结构的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综述、评论与展望。在对产业从技术和资金的角度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认为对于资金敏感型和技术+资金敏感型产业而言,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是呈倒U字曲线的。综合考虑市场结构与企业规模,给出不同市场和企业规模下判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模型。  相似文献   

17.
突破性创新是后发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础研究能为企业突破性创新积累相应的创新能力。但是我国企业的基础研究普遍不足,导致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能力薄弱。鼓励企业重视基础研究,必须突破基础研究只能在公立科研机构进行的思想束缚,通过改革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12年中国176家高技术上市公司数据,从专利技术许可视角,研究外向型开放创新模式下创新开放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对外创新输出的开放程度总体较低,开放广度对企业财务绩效、创新绩效均无显著性影响,开放深度与财务绩效、创新绩效则呈现倒U型关系。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外向型开放深度和优化创新广度和深度的协调关系提升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and n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ffecting firm performance are investigat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volves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while n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volves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culture and climate,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342 firms participated in the research; thirteen hypotheses are tested; eleven are significant. Demographic analyses on job roles, firm types, industry groupings and firm size are also conducted. The majority of the demographic factors were not significant. However a small number of significant results are confirm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is used to test the model. Important lessons for managers and future research areas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20.
以2007至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考察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研究发现,开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与企业创新呈倒U型关系。且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表明:当开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低于临界值时,由于抑制了管理层通过削减研发投资以实现盈余目标的动机得到抑制,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当开发支出资本化比例高于临界值时,促使管理层基于声誉风险管理层为避免将已资本化金额转为费用对当期盈余造成的负面冲击,进行过度研发投资,从而阻碍企业创新。说明不同开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下,管理层研发投资不同动机对企业创新产生非线性影响。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开发支出资本化通过研发投资效率作用于企业创新,而且管理层面临的盈余公告压力越大,开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更为显著。资本化通过非效率研发投资,作用于企业创新;盈余公告压力越大,资本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