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档案》2006,(12):37-37
德国政府4月18日宣布一项重大决定,帮助把二战期间有关1700万犹太人、劳工和其他大屠杀受害者的纳粹档案向历史学家以及受害者家属开放。据美联社报道,这些资料共有3000万到5000万份文件,被保存在德国城市巴德-阿罗尔森,由11个国家共同监管。这11个国家将于下月在卢森堡开会,考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这部关于阿伦特和海德格尔的双重传记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巨幅全景。她发掘新材料,向当事人求证。政治巨变及其灾难、崭新的哲学、德国的大学、阿伦特的博士导师卡尔·雅斯贝尔斯及其他重要的思想家、美国和欧洲——作者以此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最富争议的爱和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一纳粹期间的德国,大部分教授公开表态支持纳粹政府。大师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发表校长就职演讲时说:"任何教条和思想,将不再是你们生活的法则。元首本人,而且只有他,才是德国现在和未来的现实中的法则。"爱因斯坦认为,"德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评论》2010,(2):124-124
汉娜·阿伦特(1906--1975)是20世纪西方一位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作为德国犹太人流亡者,怀着“对这个世界的爱”,致力于驱散黑暗的斗争。她分析“黑暗时代”的起源,纪念“黑暗时代的人们”,提供走出“黑暗时代”的建议与忠告,警惕任何遮蔽公共领域的阴霾。阿伦特基本上是学院人,但是在公共知识分子的画廊里肯定会有她的身影。  相似文献   

5.
电视电影     
■ ■ ■ 【关于犹太人的影片】 ★《辛德勒的名单》 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斯皮 尔伯格的经典之作。德国企 业家辛德勒利用自己的纳粹 身份与党卫军的头目保持良 好的关系,拟出了一份保证 工厂正常运作所必须的“名 单”,1200名被雇佣的犹太工 人得以在二战中存活。 ★《何处为家》 2003年奥斯卡金像奖影片。片中主人公“德籍 犹太人”面临着双重尴尬。作为犹太人,他们遭 到纳粹的仇视和迫害,不能立足;作为德国人, 背负着侵略者的罪名,天下之大,竟无容身之 处,只好举家迁至非洲。 ★《钢琴师》 看不到正面的残酷,也没…  相似文献   

6.
保罗·策兰,犹太后裔,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诗人,父母都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而他自己也是大屠杀的幸存者和流亡者。英格褒·巴赫曼,二战后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父亲曾是纳粹军入,她自童年起,就对纳粹历史深怀厌恶和恐惧,并对犹太人有着原罪般的"负罪感",这种复杂的情感持续了巴赫曼的一生。1948年,  相似文献   

7.
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纳粹疯狂反犹,造成大批犹太人逃离德国及其占领区,形成了冲击全球的犹太难民潮……当时,面对大批犹太人的出逃,经济发达的欧美各国本来是可以施以援手的,但除了口头上表示同情,并没有采取实际援救行动,不少国家甚至严格限制难民进入。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那场危机导致  相似文献   

8.
苦难与意义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灭绝人性的残忍杀戮、对生命的冷漠态度,犹太人对自我生命的无能为力和毫无尊严的生活,给人以极大震撼,不能不引人深深思索。命运、尊严、人格、人性等等这些平日里似乎与现实生活没有关系、有些虚幻和矫情的概念词语,在看过电影后都成了问题,让人迫不及待地去找寻它的答案。上天有意借《活出意义来》这本书来解除我心中的疑团。我忍不住一口气把她读完,一种豁然开朗的畅快之感顿时弥布心里。  相似文献   

9.
媒体     
《报林求索》2012,(9):64-64
<正>NO.1《经济学人》2012年8月13日默克尔动心了默克尔正在考虑如何让欧元区破裂,她当然会有这样的想法,每一次的援助最后都被证明是力度不够,永无止境的争吵已经让这位德国总理心力交瘁。当她一直努力帮助德国摆脱危机的时候,国内舆论却批评她软弱无能;当她为牺牲德国利益而痛心疾首的时候,那些接受援助的国家却把她描绘成纳粹。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改变世界的日子》★《黑暗时代的人们》(美)汉娜·阿伦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定价:24元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弟子、政治思想家阿伦特,在本书里以人物素描的形式描写了她的同代人,这些人与她一样见证了二战时期欧洲的苦难。阿伦特在更深层次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面对黑暗现实,人应当如何作为?孔东梅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定价:32元在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的这本书中,毛泽东的表侄孙女、中国第一位女性副外长王海容首度接受了采访,回忆了30年前改变世界的一系列中国外交故事——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秘迎基辛格、中国重返联合国、…  相似文献   

11.
陈力丹 《新闻界》2013,(18):68-70
<正>以色列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11年,比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长。以色列人、犹太人、希伯来人是对同一个名族的不同称呼。以色列民族经历过1800年的"大流散"(Diaspora)时期。二战期间,犹太人遭到德国纳粹的疯狂屠杀,死难600万人。现在的以色列国成立于1948年,目前国土面积2.5万平方公里。以色列所在的地区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人把时代的关键词定义为"信息,更多的信息"的时候,承担这一功能的主要平台--网络媒体日益暴露出其"双刃剑"的特征:既嘉惠于人也施害于人.曾经高呼"网络万岁"的人们,在新的现实下,开始反思当初的冲动与不理智了."互联网时代,新闻如何提供更权威、有效的信息"的问题,越来越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已归化于德国的犹太人,法兰克福学派成员自然否定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例如阿多诺就去掉了姓名中的犹太标志。但这主要是一个政治行为.因为犹太人身份和犹太教依然会以某种方式出现于他们的思想中。上篇分别探讨了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中“最具犹太气质”的本雅明与犹太教和德国思想传统的关系。这倒不仅局限于本雅明深受犹太解经传统之影响这一事实.实际上,他的“救赎”理论的隐蔽来源正是犹太教的弥赛亚观念。当然,作为德国人.本雅明又同时浸润于德国哲学传统中。这构成了本雅明的独特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05,(1):35
奥斯卡·辛德勒作为一名纳粹党员,将 1000 多名犹太人从大灾难中救出,反映出其复杂的性格。但是新发现的证据表明,奥斯卡·辛德勒远远不止性格复杂,而且根本没有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影片中那么英雄。 据一位德国工业家回忆而新出的传记,历史上根本没有所谓的“辛德勒的名单”,也就是那份传说在波兰工厂中只要将犹太人任命为工厂骨干的工人,就可免于去集中营的名单。事实是,那时辛德勒还在监狱。根据在华盛顿的美国大灾难纪念馆成员南卡州历史学教授大卫·克劳所言,这是其他人编造了这份名单。 克劳教授在近日的《纽约时报》上…  相似文献   

15.
一德国最著名的德语文学评论家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在其自传《我的一生》中说:“文学乃是我的生存意识……没有对文学的热爱就没有对文学的批评。”在通读全书后,我们更为深层次、更整体地同意和体会这种断言,对文学的赤诚不仅陪伴了他最艰难的岁月,更是生命中的每时每刻。小时候在德国生活,希特勒统治时期被驱逐流亡波兰,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从事翻译工作,拉尼茨  相似文献   

16.
人类追求和平的理想由来已久。50多年前由德、日、意法西斯发动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使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之多的人口卷入血腥的厮杀,大约有7000万人死于战争,仅德国纳粹灭绝人性的种族消灭政策就屠杀犹太人600多万……庆幸的是,人类和平、正义、进步的力量最终宣告了辉煌的胜利。 50年后,世界各地出版业纷纷出版各种体裁、题材的大众读物,向当今社会详  相似文献   

17.
很多“文革”题材小说的结局常常是:受害者没有找到具体的责任人(如果有也只是大家的共同责任人,那就是“四人帮”),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其加以起诉、施以惩罚。相反,受害者或作者都倾向于原谅甚或帮助伤害过自己的加害者,因为“害人者其实也被人害”,因为整个悲剧不取决于任何个人,或者加害者只是无知而非坏人。比如,王蒙的《蝴蝶》和张贤亮的《绿化树》中都没有可以具体归罪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在如何处理二战后期即将战败的德国和日本的问题上,美国的政策明显不同:一方面是不遗余力地摧毁德国的“文化特殊性”,使其不可能成为为纳粹德国的罪行进行辩护的理由;另一方面,又以“文化特殊性”为托词,以保留日本的天皇体制以及大部分帝国时代的行政机构。换言之,德国民族的心理结构在被摧毁之后再按照“西方”的模式重新建构起来,即德国人开始以“西方”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历史,发现那是一段罪恶史;但日本民族的心理结构并没有被摧毁,日本人更多地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历史,结果总是发现自己无罪。但在所谓“民族特殊性”或“文化特殊性”之外,有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新日本的深处依然保留着一个旧日本,这使日本人总是自闭于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当认罪的德国人劝说不认罪的日本人“转变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时,我们看到,德国人已完成了其对历史的反思,以国际社会的一个负责任的成员身份重新出现于国际舞台。而日本之所以见斥于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社会,是因为它至今也没有完成这一过程。程巍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看到广东赛康市场服务有限公司的一篇署名文章,说 1999年互联网在全国 340家主要电视台、 360家报刊投放广告额总计为 1. 56亿元。作者汪毅然先生感叹道:“传统媒介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不菲的广告收入时,也许没有想到,互联网作为一匹呼啸而来的‘黑马’,将在未来的媒介竞争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给他们做广告可能是养虎为患!”(见《羊城晚报》 2000年 6月 3日)  但是,新闻媒介是公共资源,互联网的广告你没有理由不给人家做。这就使我想起 1996年初“德国之声”电台的芭芭拉·斯洛拉芙女士来广州的学术发言。她说,传统媒介“经…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42):114-114
★《汉娜·阿伦特》(法)朱莉娅·克里斯蒂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定价:24元作者和传主都是在知识分子界享有盛誉的学者,它向我们展示了阿伦特的思想和生活。阿伦特终其一生,永葆着性格中的善良、美好与纯真,作为一个哲学家,她也没有一天放弃过对个人理想、生命价值以及社会公义的坚持。★《当我们旅行:Lonely Planet的故事》(澳)托尼·惠勒等三联书店2006年10月定价:21元这是《孤独的星球(》Lonely Planet)的创造者托尼和莫琳夫妇的第一本自传,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也介绍了他们的公司是如何发展成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旅行出版商。《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