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制备了含能配合物Ni3(3-atrz)6]Ni(pda)2]3·12H2O(1)(3-atrz=3-氨-1,2,4-三唑。pda=吡啶-2,6-二甲酸),利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中性结构单元:[Nia(3-atrz)6(H2O)d和[Ni(pda)2],其中配体3-arrz-采取μ-N1,N2配位模式,配体pda^2+采用三齿螯合配位模式。借助DSC实验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对推进剂主要组份黑索金(RDX)、奥克托金(HMX)、吸收药(NC/NG)和高氯酸铵(AP)热分解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2,2'-联吡啶-3,3'-二羧酸为配体合成了一个稀土-有机功能配合物[Tb2 (C12H6O4N2)3 (Phen)2 (H2O)2·6H2O]n,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结构.检测了该配合物的荧光和磁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90.0、546.0、586.0和620.0nm处有四个特征荧光发射峰,它们分别归属于铽(Ⅲ)离子的5D4→7F6,5D4→7F5,5D4→7F4和5D4→7F3的电子跃迁;在低温下配合物有弱的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种混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等测试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Ni(Hnta)(6-NO2-Bhim)2].3.5H2O、[Zn(Hnta)(6-NO2-Bhim)2].2.5H2O,(Hnta=氨三乙酸阴离子;6-NO2-Bhim=6-硝基苯并咪唑),并对配合物在400~4000cm-1的主要红外光谱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4.
由水热法合成了镍化合物[Ni(INAIP)(Him)(H2O)]·H2O,(1)(INAIP=5-异烟酰胺基异酞酸根),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是由桥联配体5-异烟酰胺基异酞酸连接成二维(6,3)拓扑结构,该二维层被氢键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含水杨醛缩苯氧基乙酰腙的镍的配合物[Ni(C15H12N2O3)(C6H7N)](C6H7N=α-甲基吡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a=13.630(6)(A),b=6.826(3)(A),c=21.665(11)(A),β=108.245(17)℃,V=1914.4(14)(A)3,Z=4,Mr=420.10,Dc=1.458g·cm-3,μ=1.040mm-1,F(000)=872,R=0.0644,wR=0.1486.中心镍离子与水杨醛缩苯氧基乙酰腙配体提供的二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一个配住α-甲基吡啶的氮原子配位,形成了N2O2的平面正方形的配位构型.在标题配合物中,水杨醛缩苯氧基乙酰腙三啮配体以负二价的阴离子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配合物[Ni(C13H10N3O2)2].0.25CH3OH(C13H10N3O2=吡啶-2-甲醛缩水杨酰肼),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其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在配合物中,每个Ni(Ⅱ)离子与两个吡啶-2-甲醛缩水杨酰肼的四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按照文[1]献合成了三元配合物[La(C9H6NO)2(C6H5COO]·H2O,通过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利用Hess定理设计了配位反应的热化学循环,并在常压、298.15 K下,分别测定了七水氯化镧、苯甲酸、8-羟基喹啉以及配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焓,求出了298.15 K时配位反应的反应焓,并进一步计算出了三元配合物[La(C9H6NO)2(C6H5COO)]·H2O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相似文献   

8.
采用TG-DSC方法研究了K3[Al(C2O4)3]·3H2O与K3[Cr(C2O4)3]·3H2O两个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过程,对其中部分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计算.由Friedman、Ozawa-Flynn-Wall、ASTME698三种方法得出峰温时的活化能值与指前因子值.应用Achar方法计算拟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机理函数.  相似文献   

9.
衣康酸、邻菲啰啉和硝酸铜在乙醇-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一种新型Cu(II)-邻菲啰啉-衣康酸三元配合物,即[Cu(C5H4O4)(phen)2]·(H2O)1.5·(C2H5OH)0.5(C5H4O2-4=衣康酸根),并经元素分析,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原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啰啉配体的4个N原子和来自衣康酸根的2个O原子形成配位数为6的畸变八面体CuN2O2.配位分子间通过芳环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10.
利用N-对甲苯磺酰甘氨酸与钐(Ⅲ)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链状配合物[Sm2(tsglyO)6(H2O)4]·3H2O(tsglyO=N-对甲苯磺酰甘氨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中,两个Sm(Ⅲ)原子[Sm1、Sm2]分别与N-对甲苯磺酰甘氨酸的羧基氧原子及水分子配位,形成双核单元结构.N-对甲苯磺酰甘氨酸采用双单齿和双齿鳌合桥联配位模式将双核单元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维聚合链.链间通过氢键作用力组装为3D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个新的离子型化合物[Fe(CN)6·(PhCH2NC9H7)4·KCl·H2O]·5H2O.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068(7)A,b=11.139(7)A,c=14.837(9)A,α=76.724(8)°,β=81.499(8)°,γ=68.537(7)°,V=1652.9(17)A3,Mr=1275.74,Z=1,Dc=1.282Mg.m-3,F(000)=668,吸收系数μ=0.391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623,wR2=0.1582.化合物的基本单元是由4个(PhCH2N+C9H7)离子、一个[Fe(CN)6]4-离子、一个水合氯化钾分子及5个水分子组成.由结构分析结果可知,[Fe(CN)6]4-通过氢键相互联接,而(PhCH2N+C9H7)和[Fe(CN)6]4-离子是靠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Yb2O3与盐酸(1:1)按照物质的量为1:6混合成功的合成了化合物[YbCl5·6H2O]+[Cl]-,配合物通过了x-ray衍射表征.晶体结构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其晶体呈双四角双锥结构,a=7.8331(11)(A),b=6.4632(9)(A),c=11.9589(12)(A),a=90deg,β=127.041(6)deg,γ=90deg,V=483.27(11)(A)3 ,Z=1,R[F2>2σ(F2)]=0.029,wR(F2)=0.067.此结构的测定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稀土氯化物的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3.
乙二醇双(2-氨乙基醚)四乙酸(ethylene glycol bis(2-amino ethy)tetraacetate:EGTA)和氯化铜采用溶液蒸发方法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成功合成双核铜配合物Cu2[EGTA·2H2O]·2H2O.该晶体的结构数据是在单晶衍射仪进行收集的.通过晶体结构分析,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如下:a=21.013(4)A,b=7.5503(1)A,c=13.577(2)A,β=90.877(2)°,V=2153.8(6)A3.在化合物中,铜离子分别与配体的三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一个水分子成键,采取五配位四面体构型,铜离子空间构型是畸变的四方锥.另外,游离的水分子与配体的氧原子形成氢键而构筑成超分子.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Co(Im)6]Cl2.4H2O(Im=咪唑)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610.39,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其晶体结构。标题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806(1),b=9.079(1),c=10.589(1);α=75.20(1)°,β=83.12(1)°,γ=61.87(1)°,V=721.82(13)nm3,Z=1,Dc=1.404g/cm-3。晶体结构中配阳离子[Co(Im)6]2 通过咪唑环的氢原子与末配位的反荷阴离子和晶格水中的氧原子形成复杂的分子间氢键构成3D超分子体系。标题配合物分子中,Co(II)与6个咪唑分子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略有畸变的八面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使用混合配体得到氢键连接的二维超分子配位化合物[Ni(mal)(tpm)(H2O)].2H2O(mal=丙二酸,tpm=三吡唑甲烷),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晶体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表征.该配合物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5421(3)nm,b=0.90629(19)nm,c=1.2822(3)nm,α=90°,β=90°,γ=90°,V=1.7920(7)nm3,Z=4.中心Ni(Ⅱ)离子为六配位,处于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晶格水与配位水形成较强的氢键将配合物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标题化合物[Sm(C7H6NO2)3(H2O)]n是由Sm2O3、4-氨基苯腈和水自组装反应得到.采用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了该配合物.晶体结构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0.9777(1)nm,b=2.2761(3)nm,c=0.9837(1)nm,β=100.02(1)°,V=2.1557(4)nm3,Z=4,Mr=576.76,Dc=1.777 g/cm3,μ=2.772 mm-1,F(000)=1140,Rint=0.0142,R1=0.0209,wR=0.0490.配合物的中心钐离子是八配位的双帽三棱柱体结构,4-氨基苯甲酸将配合物连接成二维网状结构,通过氢键最终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甲醇水溶液中以氨基磺酸和邻菲啰啉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phen)(H2O)2].SO1,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为a=1.4903(2)nm,b=1.38587(18)nm,c=0.70325(9)nm,β=108.618(2)°,V=1.3765(3)nm3,Dc=1.814g/cm3,Z=4,F(000)=764,最终偏离因子R1=0.0269,wR2=0.0748.配合物中Cu(Ⅱ)离子与1个phen的2个N原子及2个H 2O的O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平面四边形结构.结合晶体结构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2-氨基-4-吡啶羧酸(Hain)和2, 2’-联吡啶为配体,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个新的Ni(Ⅱ)配位聚合物{[Ni_(0.5)(py)(H_2O)_2]·(ain)·(H_2O)_3}_n,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 Fdd2空间群,晶胞参数:a=22.3018(17)?,b=20.8637(12)?,c=13.7290(7)?,α=β=γ=90°,V=6388.0(7)?~3,Z=16,Dc=1.402 mg/m~3,最终偏差因子R_1=0.0582,wR_2=0.1706 [I> 2σ(I)],F(000)=2856.0.该配合物为零维单核结构,通过复杂的氢键堆积为最终的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邻菲罗啉(Phen)和邻氨基苯磺酸为配体,与硝酸镍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标题配合物{[Ni(Phen)3]·L·(OH)}(L=邻氨基苯磺酸阴离子)。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标题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42H31O4N7SNi,Mr=788,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23.119?,b=15.792?,c=25.040?,β=111.2°,V=8523.3?3,Z=8,R1=0.0808,ωR2=0.2447。标题配合物由一个配阳离子[Ni(Phen)3]2+,一个邻氨基苯磺酸阴离子和一个氢氧根离子组成。在配阳离子中,中心Ni(II)与三个phen分子的六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配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与阴离子结合。化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和Phen环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用HCOOH,Ni(NO3)2,6H2O,CoCl2.2H2O等为原料,合成两种具有相同的?1,3-HCOO-桥联Ni2 和Co2 的三维孔洞结构的配合物[Ni(HCOO)2]n(1)和同样具有三维孔洞配合物[Co(HCOO)2]n.2H2O(2),通过水热和H-管扩散的方法得到了相同的两种配合物的晶体并用X-R A Y单晶衍射的方法表征了两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此外还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