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相似文献   

2.
醒心亭记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  相似文献   

3.
醒心亭记     
祝泉洲 《当代学生》2012,(10):34-35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①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  相似文献   

4.
醉翁亭因宋代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而千古留名,但与醉翁亭相对应的醒心亭却历来为人们所忽略。其实欧阳修虽自号“醉翁”,倘佯于山水之间,但作为一个深知民间疾苦的政治改革家,他对朝政的得失时刻未忘,仍然日夜关心着国家大事。所以他在修建醉翁亭之后,又构筑了醒心亭,表明醉翁并没有“醉”,从而喻指自己的政治头脑是清醒的。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第六册的两篇文言课文,《醉翁亭记》《峡江寺飞泉亭记》,虽然同是山水游记,同是写亭之篇,但各有特点,读后给人以深刻的记忆,堪称佳作。首先,既然同是游记,就一定有游记的共性。比如,读罢两文,我们会有一种感觉,即两文都是格调清新,语言隽永流畅,意境空灵幽美,写景与抒情天然融合,令人过目难忘。如《醉》文中写琅岈山,先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丰姿,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释亭名由来直抒作者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很自然地…  相似文献   

6.
7.
曾巩,字子固(1019—1083年),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人(今江西南丰县人),一生文仕皆顺,享有盛名,与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并称北宋四大家,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少时警敏,长而好学,援笔成章,伟辞异响。欧阳修称赞他:“学为儒宗,材不世出,文章逸发,醇深炳蔚。”秦观也颂其文才曰:“发天人之奥秘兮,约六艺而成章。挽天河而一泻兮,物应手而华昌。正经纬乎终古兮,酿维斗而昭然。”其为人也,惇大直方,严谨  相似文献   

8.
在宋初文坛上,一位独具风采、个性鲜明的作家相当活跃,他就是王禹偁。在浮华卑弱文风弥漫文坛的当时,他首倡“传道明心”之说,主张“句易道、义易晓”。他的诗文创作风格平易浅近,能够较深刻地反映现实。成为宋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及诗文革新运动的旗手,对后人有不小的影响。本文以他的散文代表作《黄冈竹楼记》,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记》比较,以期看出王禹偁对欧阳修的影响,了解欧阳修散文对王禹偁散文的继承发展,从某些方面粗略地窥见北宋散文在艺术上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10.
法国诗人缪赛说过:“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篇,有许多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歌》)赵翼在《题元遗山集》中,回顾诗人元好问的悲惨经历,也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变工。”柳宗元与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都是长期被贬的朝廷官员、失意文人,这种现实生活的阅历在他们的作品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也对他们能够攀登上文学的高峰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醉翁亭记(略)点睛与精练1.按拼音填写汉字或将汉字注音。环chP()琅邪()暝()伛偻()阴yK()山yWo()野sM()弈()gTng()筹交错tPi()然2.解释下列字词。翼然()林霏()秀()陈()酣()苍颜()谓()3.按要求填空。(1)文章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写春;____,写夏;____,写秋;____,写冬;____。(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和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初中课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分别是他们的名篇。若把这两篇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便会看到,同是出自大家手笔,都曲尽了山水之妙,但又有同曲异工,同曲异趣之处。下面我们从山水描写及其情趣方面对这两篇作品进行比较赏析。一、山水优美《小石潭记》虽然篇幅短小,但柳宗元不愧为大家手笔,在短小的篇幅里,运用工笔白描手法,加之动静对比的巧妙安排,绘就了一幅寂寥、清静而秀丽的山水图。看吧,“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足见小石潭四周环境是多么僻静;“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鱼竟可数,既言潭小,又言潭…  相似文献   

13.
一、景色迷人柳宗元的这篇《小石潭记》篇幅相比较来说短一些,但是一点也不显得小家子气。柳宗元的手笔极为精湛,所谓浓缩就是精华嘛!在这极少的篇幅里,主要用的白描手法,又结合了景色之中的动与静,描述出了一幅凄清、寂寥、唯美的山水图。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脑子里便浮现出了这幅山水画。像是在文章中所说的“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形象地描写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石头的形状;“潭中鱼可百许头”,鱼的数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和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初中课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分别是他们的名篇。若把这两篇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便会看到,同是出自大家手笔,都曲尽了山水之妙,但又有同曲异工,同曲异趣之处。下面我们从山水描写及其情趣方面对这两篇作品进行比较赏析。  相似文献   

15.
一个“秋”字,几乎贯穿整部中国文学史。笔者展读当代散文家李华章的《秋风亭记》,正是“秋风起兮”之时,于是《秋风亭记》的“秋意”又多了一层氤氲。《秋风亭记》浓郁的“秋意”,大致可概述为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秋风亭”这个历史古迹称谓中  相似文献   

16.
《虎丘记》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最后学到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他所倡导的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要作家表现个性,抒写真情。《虎丘记》是明万历二十五年,袁宏道辞去吴县县令后,漫游江南,探赏山水名胜时,写下的数十篇游记中的一篇佳作。文中寄情山水、放浪丘壑的潇洒,不由使人联想到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那“醉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醉翁形象。将两篇佳作比较阅读,就会发现有许多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有三:一、主题思想相同。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愉悦闲适的主题。《虎…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题目。[文本一](选文略,见课文《醉翁亭记》)[文本二]予以罪废1,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2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3广水,不类乎城中。并4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5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6。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累官至枢密副使(枢密院是掌管全国军事的)、参知政事(副宰相),卒谥(shi)文忠。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在散文、诗、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具有  相似文献   

19.
一、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亭的地点和命名之由,第二段写序外之景,第三段写山中游人和亭中饮宴,第四段写离亭醉归和作记.跳动于全文的思想感情的脉搏是“乐”:首段总点“乐”字,下面分层写山水之乐,与滁人同游及与众宾宴饮之乐,最后点出太守之乐.由首段层进到下面各段,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各词,以承接上文,领起下文.全文以“乐”为中心,以适当的词语作过渡,紧密地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前一年,“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相继被罢官,对此,在河北都转运使任上的欧阳修对此极为愤慨,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之辩解,因此触怒权臣,被贬为滁洲太守,在滁洲的第二年,其写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著名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