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模态认识论是关于我们如何获得可能性与必然性知识的认识论。在模态认识论的发展历史中,可设想性一直被当成通达可能性的桥梁。尤其是在查莫斯二维语义理论框架下,"可设想性蕴涵可能性"论题(以下简称CP论题)可以被看作一个可靠的假说。但它是否有资格被当成模态认识论是另一回事。一个担忧是:如果我们无法判断某命题是否是可设想的,那么,即便CP论题为真,我们也无法依赖可设想性获得关于其可能性的知识。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类代表性的意见:一类是极端的,如罕拉安和拜利认为,对于所有命题,我们都不知道它是否是可设想的。一类是温和的,如沃利认为,存在某些命题,我们不知道它是否是可设想的。文章将驳斥极端观点并为温和观点做出补充:如果一个命题是必然性命题,即一个要么必然为真要么必然为假的命题,如果不知其真值,我们无法判断其是不是可设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可设想性无法提供关于它的可能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实质蕴涵与自然语言中的相关蕴涵命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实质蕴涵是现代逻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但是用实质蕴涵理论来分析和说明自然语言中的假言命题却出现了许多解释不通的问题。这种状况有悖于逻辑规范和引导人们进行正确思维及表达的宗旨。传统逻辑和模态逻辑在分析自然语言假言命题方面都存在缺陷。提出“相关蕴涵,,概念主要是为了对自然语言假言命题进行符合自然语言实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与格赖斯一样,杰克逊也认为把条件句作实质蕴涵的解释是不令人满意的,但却是真的;与格赖斯不同的是,他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辩护方式,即利用规约含意理论对蕴涵怪论(paradox)进行消解。他认为蕴涵怪论的出现是因为我们自始至终搞混了真和可断定性,即自始至终坚持确定的条件句不是真的,因为它们不是可断定的。这种辩护与格赖斯的辩护一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H.P.Grice指出会话的蕴涵受合作原则(CP)的约束。合作原则由四个会话准则组成。合作原则有时也无法解释个别的语言现象,Ge0ffry Leech的礼貌原则(PP)就应运而生。礼貌原则由六个准则组合而成。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对会话蕴涵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私有感觉言语表达行为的道德蕴涵是社会德行与生命载体的关键通道架构。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对关于不可能有私人语言的论证推演指出,个体生命在遵循语言规则、社会习俗、传统惯例等规范之后才可能实现个体私有感觉的可通约性表达,即私有感觉的社会规范的创化通约性表达。更多私有感觉的语言表达的道德蕴涵的揭示,表明个体心灵精神的外显性是可能的,这也是对私有感觉的公共语言表达的内在道德蕴涵的哲学解释。  相似文献   

6.
经典逻辑由于出现了“实质蕴涵怪论”而遭到非议,其原因无非是把经典逻辑当成了“普遍适用”的逻辑规律。本文从实质蕴涵概念入手,概述了多种蕴涵理论,从而为实质蕴涵及其“怪论”辩护。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逻辑与认识论的视角看 ,庄子与惠施的这场争辩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赢家与输家 ,双方实际上都可以有自己的合法性依据。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私人语言”是否存在 ?“知道”的内涵是什么 ?——都可以在这场辩论的纵深中找到其萌芽。对这场争辩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探讨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庄子与惠施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引鉴逻辑的蕴涵理论对汉语的语句语义进行探讨分析。语义蕴涵主要是解释蕴涵,解释蕴涵完全抛开表层形式,只凭对语句语义的理解而进行。运用解释蕴涵可以作语义鉴别和语义比较。语义鉴别是对单个语句的语义性质进行认定,可将语句区分为单义句、歧义句、重复句、矛盾句等;语义比较是对多个语句间的语义关系进行认定,可将语义关系区分为同义关系、矛盾关系、对立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近代教育与文学之间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不过此类研究仍局限于大学教育与文学变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上。事实上,中国近代文学的变革与中小学教育规约之间同样存在密切关系。近代中小学教育规约对语言、文字、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新要求,哺育了文学领域新的语言文字观和诸多文学论题,从而促进了近代文学的变革。1918年胡适提出的“国语文学”论题正是这种哺育关系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正如罗素认为整个逻辑都是建立在蕴涵理论基础之上一样,我们也肯定蕴涵是逻辑学最重要的概念,首先介绍不同的蕴涵定义,说明了实质蕴涵是对假言命题在真值意义上的抽象,而建立在实质蕴涵基础上的逻辑蕴涵,是以不自然的方式刻画逻辑学中最重要的"推出关系"或者"后承关系",从而引起种种误解。其任务就是要在区分这两种具有不同含义的蕴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自然逻辑中的蕴涵概念,澄清各种对蕴涵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动词论题结构信息是动词所能建构的可能的句法结构的信息。研究通过操纵动词的论题结构偏向,探讨动词的论题结构信息对汉语句子理解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蕴涵.其在开放领域上主张全面开放,开放前提上主张独立自主,开放策略上主张因地制宜.同时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充分体现了辩证法思维,"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这三大规律始终贯穿其中.但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也有其历史局限性,表现在:对外开放实践服从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过分强调自力更生,限制了对外开放;内容单一,失去了对外开放的实际意义;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对外开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科技层面,先秦工匠造物和探索自然的活动场所即为他们的准科学实验室,官营专门化、垄断性作坊的创造性活动或为先秦百工的技术创造。换言之,先秦百工兼具准科学家与技术专家的双重身份。以工匠为参照群体的先秦学者不仅顺应社会发展对自身提出需要的可遵循的社会秩序、价值伦理及治国方略,还在镜像、参照、模范、介导、著述等社会互动或角色借用中实现对工匠的知识叙事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但先秦学者与工匠的早熟性互动有潜在的区隔风险,以致于日后工匠技术与自然哲学的协同发展被植入了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  相似文献   

14.
一、从果到因联想 议论文写作需要占有充足的材料,因为丰富的事例不仅有助于观点的阐发论证,还能提高思想和认识高度。因此。议论文事例性材料的搜集颇受重视。但是,令人失望的是,虽然搜集到大量材料,但面对具体题目时仍一筹莫展,苦无救兵。其实,这些材料正等着被派上用场,只是你没有认识到它们与论题之间的联系,便将其冷落一旁弃置不用。那么,如何寻找论题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词语的文化蕴涵与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所存在的文化词语从不同层面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情趣等。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开掘词语的文化蕴涵,能够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证明了正则的Heyting-代数如果满足x→y=x'∨y,则可构成格蕴涵代数并且是格H蕴涵代数,条件是充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不少教师曾滋生过写教研论文的念头,而未能如愿的原因往往是不知道如何发现和选定论题,常有人问我,“哪来那么多可写的?”这就是他们的心声。笔者曾以《要想论题来路广,时时做个有心人》为题在《新职教》上撰文谈过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发现论题的体会,现想从思维方式切入,谈谈锁定灵感一闪念,发现、捕捉、选定论题的做法和感悟。一、深度聚焦出论题要发现新颖、独特、深刻的论题,除了应有过人的发现能力以外,重在深入思考、深度聚焦,既对问题想得深刻、想得开阔、想得深远,又注重激活灵感。而灵感往往青睐有准备的头脑,灵感产生…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械工程大类高年级专业课"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改革了教学方法,形成了一种适合于高年级教学的教师"主讲、主持、指导"与学生"主动、互动、独立"的教与学的关系。建立了面向项目与论题相结合的"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教学方法,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提高机械工程学科及制造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审美经验曾是西方现代美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但随着英美分析美学在20世纪后半期的兴起,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众多分析美学家将审美经验描述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幻相”,试图从根本上解构这一概念。这种“解构性的”分析美学,尤以乔治?迪基为代表。但门罗?比厄斯利所代表的分析美学谱系,却致力于捍卫审美经验的概念。从比厄斯利和迪基之间长达20年的交锋来看,迪基实际上未能解构审美经验,反而暴露了自身视野之狭隘,以及自身方法论之局限。  相似文献   

20.
女性化妆品名汉译的文化蕴涵与审美情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化妆品名以传播情感因素为主导,在翻译时不仅要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还要迎合目标市场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兴趣追求和语言倾向,注重形式美、意境美和创意美,从而使其译名更符合汉语审美情趣和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