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步入21世纪后,瓦雷拉等人所倡导的当代生成主义内部出现了所谓的"约纳斯转向",研究主题也从人类的体验转向了非人类的体验,从积极方面而言,它改变了生成主义的发展进程,从理论上承认了生命和心灵之间某种深层次的连续性;但从消极方面而言,与约纳斯的生物学现象学一样,它也面临着拟人论谴责,这直接妨碍了它试图作为认知科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范式的野心。马图拉纳的自创生理论可以帮助生成主义规避拟人论谴责,同时又可以满足它将认知科学与现象学相结合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2.
非充分决定性论题(Underdetermination Thesis,简称UD论题)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它描述的是理论与证据的关系问题。以往学者对于UD论题的探讨多从强UD论题和弱UD论题出发,或直接将其与波普尔证伪主义相比较。凯尔·斯坦福在Underdetermination of Scientific Theory中,分析了UD论题的两种基本形式——整体主义UD论题和对比式UD论题,并在其新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未被察觉的替代理论。这一新的视角引起了诸多热议。本文将基于整体主义UD论题和对比式UD论题这两种区分形式,着重探讨对比式UD论题,并就其合理性问题及其辩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现代性的角度,根据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伦理学争论,分析了美国关于品格教育的争论.文章认为,这场争论是美国道德教育的两条道路之争;其思想根源是伦理学上的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其性质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产生的道德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即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学校的契约性与社群性、道德观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主体性与规范性、教育模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矛盾关系的割裂.  相似文献   

4.
知识辩护理论长期处于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可错论与不可错论的争论中止步不前。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争论的双方都在某些方面错误地理解了知识辩护的性质。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错误地采取了个体主义立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执迷于知识的绝对真理性质,错失了知识的语境性质;对可错论的担忧源于全面而彻底地拒斥怀疑论的幻想。为纠正这些失误,语境主义的辩护观认为,知识辩护是可错的、历时的、公共的。语境主义的辩护是在特定语境下以实用真理为目标的,是在"挑战-辩护"过程中的动态活动。  相似文献   

5.
理解思维的本质是认知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在当代心灵哲学研究中,意识的扩展论和限制论之争诱发了关于认知现象学的讨论,认知或思维的现象特征以及如何解释所意识到的心理状态的现象特征,自然成为关注焦点。内省论证和现象对比论证着重分析认知是否存在现象特征的问题,其中涉及感觉、知觉与思维的还原问题,知觉现象的多样性与思维现象多样性的对称问题,心理活动中情感、范畴化知觉和认识感觉中的现象特性问题。这些问题均是当代心灵哲学和认知现象学中的核心问题,可通过认知哲学中的适应性表征方法论给予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波考克和斯金纳对当代共和主义的论说,皆倚重于对马基雅维利的解读,波考克在论证《君主论》与《论李维》之一致性时,以《君主论》中建构的"德行-命运"概念框架来阐释《论李维》,并以"政治革新论"来诠释两者的基本主题;他亦从德行和命运上回应了共和主义的腐化论题。斯金纳则在解读马基雅维利的一致性问题与腐化论题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两者的比较有助于我们从文本诠释的脉络,理解当代共和主义所谓的"德性"范式和"法律"范式之争。  相似文献   

7.
理查德·罗蒂立足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相对主义和后哲学文化论,建立的协同性实用主义,批判分析哲学、现象学、传统的认识论、反映论、符合论和真理观,肯定解释学的功能与教化作用,否定客观性、绝对性、永恒性和不变性,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在论,主张解构形而上学,创立无冕哲学,提倡工具主义、约定主义、实用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心灵与社会的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期被海德格尔描述成科学论再度昌盛的年代。科学论作为实证主义首先指英法社会学思潮,作为哲学的内在冲动则是从新康德主义一直到胡塞尔现象学的最高原则和最终目标。胡塞尔的现象学劳作,力图摆脱哲学的实证主义化和心理学化,他的哲学创获被海德格尔正确地概括为现象学的三个基本发现:意向性、范畴直观、先天。  相似文献   

9.
1一个理论加涅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他从两大理论中汲取合理的成分,建立了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所谓信息加工论就是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接受到各种刺激,被组织进各种不同形式的神经活动中,其中  相似文献   

10.
布赖恩·巴克斯特在《生态主义导论》一书中为生态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辩护。他认为,生态主义与其他意识形态在许多重要方面有所不同。它以非人类存在物的内在价值和道德诉求作为核心主题,以整体主义作为其他生命形式拥有道德地位的形而上学基础。它还鼓励人们在实践的层面采取行动,将非人类存在物纳入道德关怀的范围,逐一修正现有的政治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模式,管理人类活动的范围,实现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之间的生态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