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品味古代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古代诗歌教学无疑可以达到这一要求。那么如何品味古代诗歌呢?  相似文献   

2.
诗人和诗歌     
“文学力图给事情蒙上一层舒适的、令人高兴的光,而诗人却被迫把事情提高到真实、纯洁、永恒的领域。文学寻找舒适安逸,而诗人却是寻求幸福的人,这与舒适相去十万八千里。”——弗兰兹·卡夫卡《论众诗人——与雅诺斯谈话录中有关诗的言论》  相似文献   

3.
古人以诗教为启蒙之始,终身笃学而不懈怠。中国是诗歌大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诗歌的韵味,现代文明也无不彰显着诗意。  相似文献   

4.
冯素红 《中学文科》2007,(12):141-141
解读诗歌离不开想像。但是对诗歌的想像不是随便进行的,只有对诗歌语言有了准确的理解,才能展开想像,充分领略诗歌所隐含的诗情画意,体会到诗歌的魅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相似文献   

6.
做一个诗人     
已经很久听不到——贸然以诗人自居发言了。不信你看看,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角落,到底还有多少人,敢于站出来,不羞愧地说:“我是一个诗人!”至少,我现在是把“诗人”作为一种概念,一种尺度,和一种考察对象,来认识和理解的,、面对诗歌,我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一些正在写诗的人不屑说自己在写诗,而声称是写字;一些曾经写过诗的人,则若有其事地问:现在还有人写诗吗?谈到诗,以前可能有一  相似文献   

7.
杨仲平 《甘肃教育》2009,(14):42-42
在中学诗歌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会欣赏诗歌、品味诗歌显得十分重要。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笔者认识到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引导。  相似文献   

8.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鉴赏诗歌就是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进入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教师》2017,(34)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个字都是一种心情,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灵魂。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有效地走入诗歌、感悟诗歌,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就成为教师现阶段教学的重心。在教学中,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诗题,判断类型,初步了解诗人感情;二是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对把握诗人情感不无裨益;三是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再现,借助意象品味诗歌情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四是情感字是关键,引导学生抓情感字品味诗歌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诗歌赏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不易把握诗歌教学的关键点。语文老师容易把诗歌教学简单化或是复杂化。有的老师认为诗歌重在朗读,多读就可以理解其意了。这对有一定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的成年人来说尚可,但对大多涉世未深,知识浅薄的初中生而言是难以做到的。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容易将诗歌熟读成诵,但问其诗意,却是含糊其辞。所以说光读是教不会一首诗的。有的老师却是字斟句酌,将每句话,每个词都解释得很直白,然后是分析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主题等大小知识点,每点必躬亲,唯恐有所遗漏。这样教诗和教其他文体的文章没有什么区别,未能体现诗歌这种文体本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诗歌中鲜活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色彩、动人的情趣、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情感,都是通过语言诠释出来的。所以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在诗歌教学中,为让学生深味作品中某些字、词、句、段的意蕴,对它们或删或换,进而引导学生比较感悟,是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现结合实例说说其妙用。一、运用换词法可浅中探幽有些诗看起来很浅显,难以看出深意,这时,不妨用换字换词法引导学生“浅”中探幽。上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单元之前,我要求学生谈谈对李白《静夜思》的理解。有学生就偷着笑,其意是说,老师不该拿小学生的问题来考他们,不过还是有几个学生起来,对诗作的题材、主题、语言、写法,甚至广为流传的原因等问题,发表了看法。随后我把这首诗的异文“床前看月光,疑…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极为丰满的内容,是依靠精炼和谐的浯言形式来表现的。一首诗,从诗行的排列到每一个词语的运用,都要构成一个情思声色和谐美的有机整体,使我们得到爽目悦耳的美感享受。诗的语言,最精粹、最形象、最富有音乐性,经过诗人的锤炼加工,是字字珠玑。我们能深刻感受诗的内容,就是由于对诗的语言有了纤细敏锐的感觉和理解。向学生讲解诗歌,若是完全用教师的另外一套语言代替了对诗歌本身语言的具体分析,那会冲淡诗意,只在诗的表面滑过去,学生终究弄不清这首诗为什么好,也得不到刻骨铭心的感受。 所谓扣紧诗的语言,具体细致地体会分析,不仅要讲清某些生字难词,还必须从艺术审美角度,体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8,(7)
意境是指抒情诗及其他文学创作中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其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形象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笔者认为,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韵味无穷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诗歌教学中,为让学生深味作品中某些字、词、句、段的意蕴,对它们或删或换,进而引导学生比较感悟,是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现结合实例说说其妙用。  相似文献   

16.
诗歌鉴赏离不开反复诵读 ,因为诵读能够带动和加深领悟。通过诵读 ,体验诗的节奏、韵律 ,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感受诗的艺术魅力。学生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鲜活个体 ,他们富有悟性和创造性。在诗歌教学中 ,我注重诵读训练这一重要环节 ,让学生在诵读中自主完成联想、想像这一思维过程 ,体味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美感。一、在诵读中品味意象什么是意象 ?李元洛在解释意象时说 :“意象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主观的思想感情相交融 ,通过审美的创造而以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简洁地说 ,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带有主观感情的物…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一个过程,新时期诗歌的诞生反映了黑夜刚刚过去,曙光悄悄来临时期的中国一代人的复杂心绪。十年动乱期间,新中国遭受着空前的浩劫,诗歌遭到了摧毁性打击。然而,与此同时,它的血与泪,伤与痛,却在默默地孕育着一批思绪沉重,情感繁杂,风格别具的一批诗人,这是一批在动乱年代经历了从狂热到迷惘,从呐喊到反思的青年诗人。这批诗人中有代表性的是北岛、顾城、芒克、杨炼、多多、江河等。  相似文献   

19.
张继,字懿孙,生活在唐代玄宗、肃宗、代宗三朝。那时唐王朝正经历着由盛到衰的转折,朝政腐败,暮气日深,内忧外患,此起彼伏,战乱频仍,民生涂炭,诗人张继将其如橼的诗笔聚焦于当时那动乱残破的社会,表达了对民瘼极度关切的热情,为时局的艰难而呼号,为人民的疾苦而悲伤。唱出了一曲不甘闲居、奋发自强、忧国 民的时代最强音!其诗清迥幽冷,工整圆熟,简洁凝炼,相互秀美,称唐代诗坛姹紫嫣红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诗人成长的环境、作品的内容、诗歌的美学特征等方面品读了熊明修的诗,指出其诗歌创作是从大别山泥土里拔节出的一朵朴素、纯洁、绵远而充盈着时代血液的生命之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