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单元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欣赏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一个有机部分,热爱大自然也就是热爱生活。文章的作者既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又表达了讴歌生活的情怀。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精心描述的,从而使学生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熏陶,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操。《春》的作者朱自清,准确地状写了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的特征,在歌颂青春的活力中融入了热爱生活、催人  相似文献   

2.
《寻觅春天的踪迹》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教材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编辑"自然日志",谱一支"春天的赞歌",创作一幅"诗画",这三项活动。本活动课的目的: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观察自然,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的欣赏能力,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教学理念]《春》是一篇描写细腻,富于情致,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又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领会作者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尽量体现以下理念:(一)让学生感悟情境,品味语言,在学习语言中培养情感。(二)从文章结构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本文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4.
[教学理念] 《春》是一篇描写细腻,富于情致,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又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领会作者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尽量体现以下理念:(一)让学生感悟情境,品味语言,在学习语言中培养情感。(二)从文章结构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本文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5.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展示了斑斓多彩、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 ,我们将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去赵庄看社戏 ,感受湘西人民端午日赛龙舟的热烈气氛 ,回味几十年前京郊运河父老乡亲们过年的喜庆情景 ,几首中秋咏月诗词更是勾起了人们对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通过欣赏作品中展示的优美画面和语言风格 ,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通过调查家乡的风俗民情 ,让我们共同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而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写作单元将让我们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写作的动力,是习作的生命。好的文章萌于情感的内核。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旦被情感激发,就会把写作当作一件无与伦比的乐事。因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应特别重视作文情感的激发。一、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可能有佳作问世。《大纲》强调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等,然而有的学生对生活漫不经心,一颗心冷冰冰,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空洞无物,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当前,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我认为就应该在中小学阶段大力加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教育. 一、时代的变迁昭示我们要加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教育 记得我在上中小学的时候(毛泽东时代),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教学联系实际.于是,我们农村的中小学生活中就有了割草、种菜、挖萝卜、喂兔子、捡拾棉花等等.我们的学习是一种生活,我们的生活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生活技能的学习,是一种热爱生活的学习,同时,它更是一种亲近自然的学习.学生们在增长技能、获的锻炼的同时,嗅惯了小草和泥土的气息,嗅惯了庄稼和收获的气息.嗅惯了旷野的气息,自然也就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们"人心无私天地宽"的胸怀,同时它也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广告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次习作指导课力求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生与死,爱与恨,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热爱生命,所以我们《用"长镜头"看生命》,我们看到的是《镜下的生命》和《生命的三视图》;我们热爱我们与之共生存的自然,所以我们会有《水与火的遐思》,我们会《聆听月亮》,我们想《就做一棵树》; 因为我们热爱生活,所以会《在挫折面前》《勇于体验》并长寻找快乐》,会在《观望》中《学会承受风雨与彩虹孰镶远的感悟》《征服与感谢》《因你而感动》·····一连串的标题,显示了我们对生命的种种感悟。我们歌唱生命,因为我们热爱生命,我们想让我们的生命更富色彩;我们感悟生命,因为我们珍惜生命,我们想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生活如诗,生命如歌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二泉映月》丰富的内涵;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  相似文献   

12.
【设计思想】 朱自清的《绿》是苏教版九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散文,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有关散文这一文学体裁的知识。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富有韵味的意境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领略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感情。  相似文献   

13.
写作指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专题是"学习抒情".教材编排了四篇文章作为"家国情怀"主题的载体.这四篇文章是《黄河颂》 《老山界》 《土地的誓言》和 《木兰诗》.我们深知,这份情感就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这份情感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指导,使他们从惧怕写作文成长为在写作文过程中享受写作带来的快乐. 一、 "多"爱生活,有"物"可写 大千世界,无所不有,只要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留意自己身边的一切事物,做到"胸中有物",有"物"可写,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比如,在课余,我们经常会举行教师或学生篮球赛、演讲比赛等一些课外活动,活动的场景是怎样的,观众情绪怎样,周围的氛围又是怎样,我都会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选择某一个角度作为随笔写下来.这样写多了,学生的脑海中自然就有了一个个活动的场景,以后在写这类作文时,就会感到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5.
精读课文是教学中的"大餐",需要细嚼慢咽,但是也要有重点,哪些需要细细品味,哪些一带而过,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不好把握。本文以《触摸春天》一课为例,紧扣文本,细细品味,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细品文本]《触摸春天》讲述了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在花丛中用手、用心触摸春天的故事。揭示了谁都有把握生活的权利,只要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就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这一深刻的道理。一、细心品读,让安静感受春天的  相似文献   

16.
<正>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写作训练要求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问题是:学生如何热爱生活,如何热爱写作?眼下写作文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件极其头疼脑痛的事。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拿起笔来无话可说。要么胡编乱造,要么仿造抄袭,写出来的文章多是雨天送伞、发烧送医院、迟到送早餐、爱迪生发明电灯、司马迁遭受宫刑等陈旧的内容。在立意、选材、构思方面缺乏新意,探究其中缘由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不够。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入生活,观察生活,并积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是我们学习的根本,而不是为了学习就应忽略生活。一、生活是一门学问我们在鼓励学生走入生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也是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和表达真情实感。礼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次习作让孩子通过谈礼物,收礼物,体味礼物,将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抒发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学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他明确地告诉我们,广阔的生活蕴含着丰富的习作素材。只要我们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过上"四种生活",广开取材渠道,受到具体指导,具备丰富想象,就能走出习作"假、大、空"的怪圈,写出真情实感、富有个性的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中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都明确告诉我们,要让生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