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重视和加强实验,不能只满足于实验是否做成功,还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综合等能力。通过最近有机化学的教学,就培养学生能力问题,谈谈我们的做法与体会。一、指导观察实验现象感知是接受知识的开始。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许多鲜明的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然而仅仅要求学生一般地观察是不够的,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观察,以便把握住现象的本质。例如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分催化裂化,部分裂化气冷凝,气态烃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三个部分,需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教材 (必修本 )第二册对石油裂化实验的处理是采用催化裂化的方法。其方法是将 4g石蜡与 3g氧化铝放到一大试管里加热 5~1 0min后观察现象。此实验成功的标志是 :1 .看到裂化后生成的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 .在冷却的试管内能看到较多的液体。但是 ,在实践过程中 ,会发现在冷却的试管内所得到的液体量非常有限 ,实验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进行了分析、改进。1 实验分析石蜡的主要成分是C2 0 ~C30 的烃的混合物 ,当加热温度超过 36 0℃时 ,就逐渐变成气态。而实验中所用催化剂氧化铝的活化…  相似文献   

3.
1实验改进思路 石蜡油分解实验是高中重要的有机实验。实验原理是石蜡油蒸气遇到灼热的碎瓷片,分解产生一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等溶液褪色的气态产物,该气态产物还能用排水法收集并且可以燃烧。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推断产物中含有与烷烃不同的烃——烯烃。该实验有助于学生认识最简单的烯烃——乙烯的主要性质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蜡催化裂化“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第二册(Ⅱ)第六章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其方法是将4g石蜡与3g氧化铝放到一个大试管里加热5~10分钟后观察现象.此实验成功的标志是:1.看到裂化后生成的烯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在冷却的试管内能看到较多的液体.……  相似文献   

5.
唐清  靳莹 《天津教育》2001,(7):90-91
"石蜡催化裂化"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第二册(Ⅱ)第六章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其方法是将4g石蜡与3g氧化铝放到一个大试管里加热5~10分钟后观察现象.此实验成功的标志是:1.看到裂化后生成的烯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在冷却的试管内能看到较多的液体.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教材中,不饱和烃及苯的同系物不稳定、易氧化,是通过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来证明的,但课本中只有现象描述而无方程式,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关心而老师又不易讲清的问题.烃的某些衍生物跟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也是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求得一个较为正确和圆满的解释。为此,我们对以上问题通过实验总结探讨,谈一点粗浅认识.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很多物质而本身被还原,而且反应时,由于条件和  相似文献   

7.
“石蜡催化裂化”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重要的演示实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按教材中的方法,不仅耗时多,现象也不够理想.本文设计了石蜡热裂化的微量化实验,并且在催化剂的选择和填装等方面对石蜡催化裂化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一、高锰酸钾溶解 自然第五册教材《溶解》一课中,教材中安排了三个实验,其中有一个是高锰酸钾的实验。在教学中,分组实验要求学生说一说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搅拌后的现象,学生因为不能详尽地观察到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而说不清楚。于是,我对  相似文献   

9.
1.乙醇与丙酮。错误方法之一是用单质钠,以为乙醇酵分子里羟基中的氧原子可被钠取代产生氢气,而丙酮分子中因无羟基则不能发生取代反应故无氢气放出。实验证明丙酮也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2CH_3COCH_3 2Na—→2 [CH_3COCH_2]~-Na H_2↑.错误方法之二是仿照乙醇与浓硫酸在170℃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以丙酮代替乙醇来做实验,以为不会产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的气态物质,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但经实验证明,丙酮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的气态物质能很快地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因为二分子丙酮脱去一个分  相似文献   

10.
1教材第6页“观察与思考”,安排了“含硫火柴燃烧,生成物让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实验。”原文如下:“在小烧杯A中加入2nd-3nd浅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取两根含硫的火柴,点燃,迅速伸入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烧杯A,观察发生的现象。”按教材中叙述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往往得不到高锰酸钾溶液褪为无色的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火柴含硫的部位仅仅是火柴头,在烧杯外划燃火柴,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随其他生成气体迅速喷发,再将火柴伸入烧杯,就太迟了!  相似文献   

11.
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是上海新一轮课改中新增的一个课堂演示实验。目前,按照教材实验操作方法和要求很难达到文中所叙述的实验效果(如图1)。究其原因,主要是石蜡裂解中使用的催化剂氧化铝选择是否合适值得商榷。其次,试管A和B之  相似文献   

12.
甲苯的化学性质比苯活泼,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常常利用这一性质和现象来鉴别苯和苯的同系物。但在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时,往往出现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或者苯也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的“异常”现象。计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多次实验,并进行了如下改进。 1 适当的加热 由于甲苯不易溶于水,当甲苯与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时,很快分成两层,即甲苯层和水层,不能使高锰酸钾与甲苯充分接触,很难发生反  相似文献   

13.
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生物学》教科书中,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用蔗糖溶液存在不足:由于蔗糖溶液是无色透明的.实验演示时.距离稍远的学生就看不清液面位置,观察不到液面高度变化,影响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理解。为此,我们用高锰酸钾—蔗糖溶液替代蔗糖溶液。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取清水置于大烧坏中,向里面分别加入蔗糖和2~3粒高锰酸钾颗粒。充分搅拌、静置,等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后即制成紫红色的高锰酸钾一蔗糖溶液。这种改进的优点:由于实验用烧杯和长颈漏斗中的溶液都取自大烧杯中,两者浓度相等,是等渗溶液,不会影响实验效果。而该替代…  相似文献   

14.
石蜡催化裂化实验中催化剂的使用葛洲坝第六中学(443000)黄宁均在“石蜡的催化裂化”演示实验中,我按照教材及教参书的要求用氧化铝做催化剂进行实验没有获得成功,查找失败的原因时发现是实验室购买的氧化铝放置时间太长,催化活性下降所致。后来又在反复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一个小建议     
在初中化学课本 P255学生实验五实验步骤2(3)中,要求学生“在一个试管里加入2毫升蒸馏水,滴入1~2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的颇色。通入二氧化碳,再观察溶液的颜色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上述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确认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会与水作用生成碳酸,溶液显弱酸性,石蕊显浅红色。课本要求仅此而已。我建议在此之后再增加一个简单操作:“再将上述溶液加热,观  相似文献   

16.
研究石蜡在不同催化剂硅酸铝及Y沸石催化下的裂化反应,考察了石蜡与催化剂的物料比,并用类似方法对废塑料进行催化裂化,结果表明,上述催化剂对石蜡和废塑料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及活性稳定性,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引导学生关注白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中验证乙烯性质时,一般用浓硫酸作脱水剂,采用乙醇分子内脱水的办法制取乙烯,验证其与溴、高锰酸钾的反应及其可燃性。但在实验过程中,常出现以下现象:炭化严重;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慢;高锰酸钾褪色后有棕黑色沉淀;乙烯燃烧时,火焰颜色接近H2,CO等气体燃烧时特有的蓝色。这些现象的产生影响了学生对乙烯性质的认识。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致使乙醇发生严重的炭化反应,同时实验装置和试液选择的不合理也严重影响了对乙烯性质的认识,因此在制取和性质实验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制取时应注意的问题乙醇炭化产…  相似文献   

18.
石蜡催化裂化是化学教材中难度较大的一个演示实验。本文对石蜡裂化有明显催化作用且中等化学实验室能够制得的几种物质的催化活性进行了对比实验,并对石蜡催化裂化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分类法 高中化学乙种本总共有九十九个演示实验,根据各个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可分为三类: 1.单纯验证型:这类实验以现象明显,变化单一.操作简单的试管实验为特点。如不同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甲苯、二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变色;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红磷、白磷燃点温度的定性比较……等。这类实验结合“生演法”教学较好。 2.观察分析型:这类实验除了验证物质的某种特性和原理外,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也是实验的重要教学目的。这类实验以现象变化错综复杂为特点。如金属钠与水反应,浓硝酸与铜片反应,片刻后加水(稀释)成稀硝酸与铜  相似文献   

20.
二、步骤:实验开始前,先在滴液漏斗中加入20ml精制煤油;并放入裂解管的弯曲部位约5cm处。打开冷凝水,接通电源,使电热丝呈红热状态,控制滴液速度使煤油不断滴入裂解管内,观察现象(1),经过冷凝,将从尖嘴中逸出的气体通入KMnO_4中,观察现象(2),当气体逸出较均匀时,点燃裂解气,观察现象(3)。 切断电源,将接受器中液体倒入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中,混合振荡,观察现象(4)。 三、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