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启动欲望1.谈话交流,引出“幸福”。2.小组交流:什么是幸福?要求以“幸福是,因为”这种形式进行简单的交流。(设计意图:在平和的师生交流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想”,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开始“作文”。教师有意识地在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初步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下面指导学生习作进行铺垫。这是指导习作的第一步,意在调动学生的内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并使这些因素参与到作文中来。)二、交流启发,指导习作1.引出主题:你幸福吗?对于“幸福是什么”这个话题,同学们都认真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一、循序渐进,教给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必须重视方法的指导.由于小学属于打基础的阶段.小学生作文能力还不高,修改自己的作文更是刚刚起步,因此,指导他们修改作文,必须循序渐进.我主要是通过三步来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方法的:第一步是“抱着走”:先明确一些修改符号的意义,再选一篇典型作文加上批改符号油印下发,最后指导学生根据符号进行修改.第二步是“扶着走”:教师先修改一篇作文,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方法,再让他们练习修改一篇有类似错误的文章.第三步是“放手走”:让学生根据作文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以上三步为一个训练周期.一般每学期进行一个周期.这样,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训练,修改作文的能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课型“一题两作,二次指导”(见本刊1987年第五期)我实验了一年整,效果不错,深有体会,遂写一得。 我每次作文用三节课进行“一题两作,二次指导”的作文教学,学生备用两本作文簿。 第一教时是第一次指导,激发兴趣,开发思路,启发选材。如在三年级基础训练写动物的作文指导中,我用复习激趣,学生通过复习习作例文《松鼠》懂,得了写动物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在自己最熟悉的动物身上选自己的作文内容。这时让学生展开讨论,边想边谈哪些材料能写进作文中或自己打算怎样写,这样学生对所要写的作文有了较多较集中的感性认识,为下节  相似文献   

4.
名家说招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取这样两种方式:一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勤奋写作,自己摸索出窍门;二是讲解“什么是好作文”以及“如何写好作文”的要求与方法,但没有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其共同结果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用不大,因而给人作文教学不可为的感觉.改变的思路是,将作文教学过程具体化,通过作文教学过程指导对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背景: 一位教师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执教“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我有幸参与了她的两次试教.事后,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学生会了怎么办?课堂真不容易出彩吗? 实录: 教法(一) 师:你知道“放大”和“缩小”这两个词吗?根据你的理解,请你说说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生1:把图形变大或变小. 生2:按一定的比把一个长方形放大或缩小. 师:作业纸上有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放大或缩小这个长方形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教师巡视,辨析错误,发现全班只有两个学生画错了,导致下面的教学因学生会了而背离原有的教学设计,教师有点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6.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大理市教研室赵玉华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是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动脑等活动,使他们初步认识这些图形的特点,能区分这些几何图形,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本...  相似文献   

7.
有计划地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校外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是诱导学生对周围事物发生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由于自己还未能认识到这一点,翻开学生作文,不是帮助某大娘某大叔提煤买菜,就是捡到几分钱交给了失主,很少见到生动的内容.一次,我们得知老山前线英雄们要到这里来,学校组织学生随广大群众一道前去欢迎.回来我让大家写了一篇题为《欢迎老山凯旋归来的英雄们》的作文.在批阅同学们作文时发现,同学们这次作文不但写得具体,而且有真情实感,有的同学还恰当地运用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目不转睛”、“五彩缤纷”等词语.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看到这些负伤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感知生活,从社会这一广阔天地中去采撷和搜集作文素材和口语,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了较好的实效.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让学生明确感知目的和对象,并根据感知对象编制活页卡片.譬如,一次,我组织学生去双牌佛教圣地——阴明山游览观光.在动身前,我要求学生在这次活动回校后作文.由于学生在事前就明确了感知目的和对象,任务在身,在活动中就能按照要求认真观察,主动搜集资料,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作文对象,并将自己所得记在自己编制的卡片上.其中,刘姗同学的卡片设计得最好: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知识的获取,要通过感知、理解、接受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作为“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的小学生作文,对发展其认识能力尤为重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要重视批改和讲评的指导作用”。要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达到大纲的要求,必须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贯穿作文教学的指导、批改、讲评等全过程,让其在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学中从“替学生改作文”转变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这样做可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可以让学生理解、发现和掌握写作技巧,让习作和修改者实现“双赢”,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1.
作文指导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明确作文的要求 ,开展作文的思路 ,诱导学生选择、组织材料。”内容包括 :教给学生审题 (准 ) ,立意 (深 ) ,选材 (新 ) ,构思 (清 ) ,语言(活 ) ,标点 (确 )。作文指导绝不是将教师想好的某篇文章的模式强加给学生 ,或将下水作文片断抄给学生 ,强拉硬拽学生去钻圈圈 ,入框框 ,这样必然出现“千篇一律”。指导教师应是一位熟练的“向导”,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入“胜境”,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 ,让他们根据自我实际选择最佳表达形式和表现手法。以看图作文的指导为例 ,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  相似文献   

12.
[理想描述] 作文指导课应该如何上?一节优秀的作文指导课又应具备哪些特点呢?对于这些,鲜有人提及.笔者认为,一节好的习作指导课应有五大亮点: 1.以生为本.语文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将写作视为一件愉快的事,意识到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3.
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次,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将“褒”字写错了,两次订正后,第三次仍然写错.一气之下,我罚他写了两百遍“褒”字.不久,我又发现他将“褒”字上部写成了“六”.我只得再次要他记部首、笔画,并提示他:“褒”字是‘衣’字拉断,‘保’字藏中间.”当时,有一学生插话:“‘衣儿’扯两断,‘保’字中间藏”,引得满堂哄笑.后来,一提起这个字,便有人念这两句话,因而很少有人再错了.这证明强迫学生机械记忆,让他们“服苦役”是不行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并认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意思非常明确,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学生写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写出真实的作文。 所谓真实的作文,这里包含着两个含义:1.是真实的内容,是指学生写入作文的材料都是真实的,是亲身经历的,亲眼看见的,亲耳听到的,而不是凭空的编造;2.是在作文中要凝聚学生自己真实的劳动,是指作文是学生用自身的心血写出的,而不是偷梁换柱的抄袭和套作。  相似文献   

15.
[理解]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这节课内容主要通过折、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如: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等.本节课内容既是上学期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延伸,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对称图形”例2。背景介绍:上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的前面、后面、侧面,初步了解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这一节课学生要进一步观察物体的特征,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教学上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通过学生自己观察物体,动手创造图形等形式,让学生在眼看、手动的活动中自己探索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让数学融入生活。片段一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游戏,喜欢吗?老师这里有许多叶子,我发给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最多。”拿出准备好…  相似文献   

17.
如何开创一条既适合小学生特点,又能让学生将“学习热情进行到底”的途径呢?我觉得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设计出便于学生参与的活动步骤,创设一个活泼、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河南安阳市曙光学校张洋老师的一堂课,是真正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到底”,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根据张洋老师设计的活动步骤谈谈自己的肤浅理解。活动步骤一:上课后,张老师告诉学生要考考他们的“眼力”,然后拿出一只鸡蛋分三次放在讲台下、粉笔盒后面、自己的口袋里,让学生通过“G uessing G am e”来找,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接着张老师装做不服输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解决内容问题对小学生作文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我们常常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为学生“送米”引导学生作文时,先引导学生亲自去参加一些有关作文内容的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当作作文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记一次课外活动》,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到野外去放风筝。当五颜六色、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19.
小学六年制教材,两次出现“角”概念的教学,其目的和要求是有差异的.第五册P65接触的“角”概念是描述的,学生建立的概念是:“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又要求学生指出实物和几何图形的角.第八册P53比较严格地叙述了角的概念,并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叙述度数不同的角的形成.笔者对两次“角”概念的教学有以下体会: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把握教材的标高,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细心观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学“角”概念:首先出示实物五角星、三角板、钟面、扇子,让学生指出以上物体中的角,然后闭着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形成角的表象;第二步用抽动片演示由实物图形的角到几何图形的角.并对照图形指出:“这样的图形就叫角”,建立角概念;第三步演示角的形成、画角.通过自学找出角各部分的名称;第四步通过判断角,让学生知道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引发感想的活动.在写作指导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事物,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并真实地记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必能焕发光彩. 以前的作文教学,我常常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第一步,审题,即思考本次作文要写什么;第二步,指导学生选择写作材料;第三步,指导学生组织材料.这样讲下去,我自己提不起兴致,学生们也毫无兴趣,无话可说,写作时敷衍了事,毫无真情实感.怎样才能让写作指导变得容易,让学生的写作变得有趣、简单?本学期,一节难忘的作文课,让我和我的学生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