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点赏析读孙犁先生的《菜花》,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心也安宁,人也踏实。文章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生活的至美。意象美。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写了三种菜花:书房案头、厨房桌  相似文献   

2.
在这篇作品中,周国平提出了一个观点: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尚和卑鄙。我想,周国平所说的灵魂生活,应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精神生活。的确,灵魂生活是丰富还是贫乏,是深刻还是肤浅,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生命品位的高低。人人都有灵魂,但并不是人人都有心灵生活。看一个人是否有灵魂生活,要看他有没有纯正的精神追求。人的物质追求,是为了安顿肉体;人的精神追求,是为了安顿心灵。一个人,不管多么有钱,不管有多高的文凭,多高的官位,如果缺乏纯正的精神追求,就绝对…  相似文献   

3.
灵魂的在场     
①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席。它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使人不得安宁的快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环境的破坏,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丧失,等等。痛感于此,托马斯·摩尔把关涉灵魂生活的古今贤哲的一些言语汇集起来,编成了一本《心灵书》。书的原题是《灵魂的教育》,可见是作为一本灵魂的教科书来编著的。作者在前言中说:“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问题是训示太多,教育太少。”在他看来,教育应是一门引导人的潜能的艺  相似文献   

4.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艺术家。一次,在谈到人生这个话题时,他说道:“我以为人生可以看作‘三层楼’: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艺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容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样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5.
赵同森 《教育与职业》2006,(27):182-183
教育的灵魂就是培养人的灵魂。人的灵魂就是人类对真善美的信仰和追求。素质教育应当是一种有灵魂的教育,它必须做到三个方面:关注人,关注人类的生存状况;教育必须有信仰和世界观;教育内容、原则、方法必须导向人类灵魂之根源。  相似文献   

6.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崇高和卑鄙。  相似文献   

7.
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中谈到李叔同出家时,说道:“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  相似文献   

8.
达灿新作《远逝的灵魂》是一部缅怀逝者的纪传性散文。四个中篇写了与作者关系密切的四位故人:第一位是作者二叔、著名文艺家岳瑟:第二位是作者父亲刘剑棘——一名学识渊博、深受民众尊崇的乡村教师:第三位是作者伴随多年的著名经学家、历史学家杜钢百先生:第四位则是作者通过钢百先生结识的国学大师吴宓教授。这四人或者声誉显赫,或者名不见经传,但却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基本上都在20世纪以内活到80高龄,  相似文献   

9.
鲁菁 《文教资料》2011,(36):258-260
作者笔下的简爱生活在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女子,她的身世注定了她的一生是平凡的,可是,面对困境时的几次果敢的决断.让我们看到了从她平凡身躯中散发出的夺目的光彩,更看到当时英国普通妇女反抗压迫、歧视,求取独立生存.捍卫妇女尊严的勇敢精神。生活的磨砺,朋友的影响,让她懂得灵魂的高贵与否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金钱无关.而与爱有关,人在灵魂上是平等的。简·爱对爱情的追求热烈而克制.处处彰显了一颗高贵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话题作文因其开放性而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常考常新。然而,不少同学因不懂切入话题之法,导致考场作文或空泛不着边际,或空谈没有头绪,或空洞言之无物……实在令人惋惜。如何成功切入话题呢?一、切入的主旨要深刻含蓄主旨,常常被人视为一篇作文的灵魂。这灵魂,融合着作者的生活阅历,体现着作者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世界。主旨深刻含蓄的内  相似文献   

11.
张艳 《中学文科》2009,(4):95-96
亲情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家园与归宿,但在张爱玲与爱米莉的笔下,亲情被抛弃、异化、消融,就连人们世代歌颂的无私的父爱母爱也被写得异常怪诞,匪夷所思。仇恨、谎言、算计、争夺、欺凌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常态,取代了互相关爱互相扶持,在主人公的一系列复杂的亲情关系中作者充分展现了人物灵魂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2.
《古诗三首》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三位诗人生活的年代不同,所咏之物不同,但三首咏物言志诗都有着同样的灵魂——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  相似文献   

13.
《范进中举》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人的灵魂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这一主旨。  相似文献   

14.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个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尚和卑鄙。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  相似文献   

15.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丰子恺先生在《我与弘一法师》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以为人的生活可分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信仰格局。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陈夺 《林区教学》2009,(6):23-25
《安德鲁斯先生》是英国著名作家艾德华·摩根·福斯特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以极其凝练的笔法向世人讲述了两个死后的灵魂携手走入天堂,最后又双双从天堂逃离的故事。故事以西方人熟悉的宗教话题开篇,以两个灵魂对天堂生活的不满和失望结局,以一种反传统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私的个人主义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以宗教神学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权威理念的不信任,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幸福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正>抬头看海,低眉读书。近日,外景纪实节目《我在岛屿读书》将书籍拉进了生活里,掀起了一波读书热。三位著名作家余华、苏童、西川与90后旅行博主房琪一起,作为“书屋主理人”,与来自文艺界的好友,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聊文坛往事,谈阅读、写作与生活的意义,灵魂与灵魂碰撞,思想与书籍相遇。  相似文献   

18.
由于作者的思想修养、感情陶冶、生活阅历以及种种心理因素不同,必然产生审美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景物,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是经过作者对自然的认识与创造,是人化的自然,是作者“灵魂”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艺术家。一次,在谈到人生这个话题时,他说道:我以为人生可以看作‘三层楼’: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艺术。灵魂生活  相似文献   

20.
曹文轩的《草房子》具有一种悲悯之美。作者将悲悯这一与文学的生命休戚相关的永恒命题带入了我们这个情感逐渐凄清枯寂的年代.通过对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三重维度矛盾对抗的构建,叙写了人与人之间“爱”的美、人战胜自我的“灵魂”美、人面对自然的“悲剧”美,传达出一种感人的悲悯情怀,感动着今天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