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使用大学生择业焦虑问卷、专业认同问卷和择业效能感量表对广西6所高校8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以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焦虑与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效能感和择业焦虑在性别、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②大学生专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呈负相关(r=-0.26,P<0.01);③大学生专业认同正向预测择业效能感(β=0.31,P<0.01),择业效能感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27,P<0.01),专业认同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13,P<0.05),从中介效应来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对择业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知,大学生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关系密切,择业效能感在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四学生认知风格与择业效能感关系,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择业效能感问卷对重庆市与黑龙江省两所高校227名大四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四年级学生在认知风格上有显著的性别与专业差异;(2)大学四年级学生在择业效能感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专业性质上没有显著的差异;(3)不同认知风格类型的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差异不显著,认知风格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吴兰花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胡艳红编制的《择业效能感问卷》,调查了呼伦贝尔学院756名本科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结果为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承诺呈显著正相关,择业自我效能感对专业承诺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择业焦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职业未来,本研究为探索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和择业焦虑的关系,缓解毕业生的择业焦虑心理,对260名大三和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择业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年级差异显著,大三年级择业焦虑要显著高于大四年级。性别与年级存在交互作用,大三男生择业焦虑显著高于大四男生,大四女生择业焦虑显著高于大四男生。(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3)生涯自我效能感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择业焦虑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河南省72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考察大学生的职业探索状况与其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以及择业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环境探索上,城市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三本院校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一本、二本院校学生的自我探索都显著高于环境探索,上过职业教育与发展课程的大学生环境探索和自我探索得分均显著高于没上过的大学生;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可直接影响职业探索,也可通过择业效能感间接影响职业探索。择业效能感在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和职业探索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男、女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对574名大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排序一致,但在工资福利、自我价值实现等六个维度上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问题解决维度上,男生的效能感比女生要高,两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总体和其余维度均不存在明显差异;男、女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对各自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均有预测作用,但发挥预测作用的因子不同,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受专业及个人兴趣因子的影响较显著;而男大学生受工资福利因子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源、择业效能感状况,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普遍较大,其中缺乏求职帮助、专业供求矛盾、自我认识与定位成为就业压力最显著的三个来源。(2)高职生的就业压力有如下特点:女生压力大于男生,文科学生比理工科学生更多面临缺乏求职帮助和专业供求矛盾的压力。城市生在职业素质评价和就业心理预期两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农村生;非学生干部就业时的总体压力要普遍高于学生干部。(3)高职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普遍不高,其中高职大学生在职业目标筛选方面的自信心最强。(4)高职大学生中,文科生在信息收集和制定计划两方面的择业效能感要显著低于理科和工科学生;高职生的择业效能感没有性别、城乡生源、是否学生干部等差异。(5)高职大学生就业压力和择业效能感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其中,职业素质评价、自我认识与定位的压力越小,则高职大学生更有择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8.
高师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挫折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师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量表测量法对某省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显著,而城乡、专业、年级差异不显著;2)在挫折应对方式上,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专业差异显著,在性别、城乡和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上差异显著,在专业、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挫折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高—低自我效能感组的大学生在挫折应对的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非常显著,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探讨大学生职业同一性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性,为其择业效能感的提升与职业同一性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心理依据.作者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和职业同一性问卷(VIS),对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在生源地、是否参加实践活动、年级因素上差异显著;大学生的职业同一性在性别、年级因素上显著差异;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职业同一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福建省福州地区3所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具有较高信效度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科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的择业效能感高于女生,理科生的择业效能感高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11.
以某职业技术学院6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职业成熟度问卷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研究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高职生职业成熟度和自我决策效能总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城市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较高,而农村学生更善于解决具体问题,城市学生职业成熟度较高;不同性别的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男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大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学生职业成熟度和自我决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成熟度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自主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使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牡丹江市310名本科生进行测量发现,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在整体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了高校应通过发挥其社会支持作用,提高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来引导大学生增强职业决策能力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选取湖南女子大学56名大一女生为被试(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8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则处于常态。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为:干预前,两组CDMSE、SAS评分差异不显著。干预后,CDMSE评分上,实验组"自我评价"、"选择目标"、"制订规划"三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降低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灵活性发展情况,从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中分别挑选被试各80人,进行认知灵活性测量。结果表明认知灵活性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发展,各年级学生的两项认知灵活性测试成绩与语文、数学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正、负相关。具体表现为: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的各项目与数学成绩的相关都达到了十分显著的水平,而与语文成绩的相关除了个别项目达到了显著水平之外,其它项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连线测试成绩与语文、数学成绩的相关除了个别项目达到了显著水平之外,其它项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从而说明认知灵活性与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关系还是较密切,也可以说认知灵活性是有效学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了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和Gross情绪调节问卷对25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主要探讨大学生自尊与情绪调节的关系.结果发现: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两个独立的结构;男女大学生在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认知重评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表达抑制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隐自尊与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呈正相关;外显自尊与表达抑制负相关、与认知重评呈正相关;内隐自尊可以正性的预测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外显自尊可以负性的预测表达抑制,正性的预测认知重评.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specifically concerned with whether or not students who tend not to shift cognitive styles are capable of achieving equally as high on verbal and quantitative tasks as students who shift cognitive styles, The Kagan Cognitive Style test was used to identify flexibility and rigidity of cognitive styles. The California Achievement Test was used as our index of verbal and math achievement. Sixty-two fourth grade students and fifty-nine sixth grade students from a north Georgia elementary school constituted the example. Of the thirty-one subjects, twenty-five identified as inflexible and were performing below grade level, only six were performing at grade level, and none were performing above grade level, Data suggest it is inappropriate to consider one cognitive style superior to another. It is evident in the light of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o consider academic performance a func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cognitive fluency, and the specific task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7.
母校承诺是指大学生对母校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依恋,培养大学生对母校的积极情感,是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母校承诺的心理结构包含认知承诺、感情承诺和责任承诺三个部分,高校教育服务质量通过母校支持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大学生母校承诺发挥积极影响。因此,高校应从认知、情感和责任三维角度来加强对学生母校情感的综合培养,通过提高高校教育服务质量和学生的母校支持感进而增强其母校承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通过教学实验检验“聚焦于形”对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作用。研究方法是通过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被试在英语口语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三个方面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在语义加工中注重聚焦于语言形式的任务型教学法比以语义加工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法能更有效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准确性与语言的复杂性。在教学实验后测试发现注重聚焦于语言形式的任务型语言学习者英语口语水平在准确性与复杂性方面得到显著提高,但在语言的流利性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中通过探讨小学生在数学学科粗心现象与他们的心理因素做定性的相关性研究,从引起粗心的内部原因着手,找出根源,为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学习,减少不必要的粗心做出指导.研究采用了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人格特点和气质类型,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粗心测验"、"观察力和注意力测验"等问卷,对15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水平,以及短时记忆方式,都对粗心有明显的影响.在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消除小学生的粗心现象,提高学习成绩,发展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0.
摘要:“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逃课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了一种另类的潮流,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给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大学生逃课现象亟待研究和解决。在对江苏开放大学的几百名大学生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本文试从认知行为理论视角探讨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学生自身的认知偏差和外在控制不到位,并从改变学生认知观念、矫正行为两方面来讨论降低逃课率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