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代的祭祀活动覆盖了国家政治活动、民众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其中的祀、禴、尝、烝是指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对祖先进行的祭祀,在周代的祭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周人祭品使用呈现尚俭的特点,强调心祭重于行祭。  相似文献   

2.
在周代制定的礼乐制度中",礼"和"乐"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设立了专门的礼乐机构,开展了精心的礼乐培养,使这个时期的舞蹈具有较为特殊的功能和地位,其核心在于维护上下尊卑、富贵贫贱的统治阶级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3.
家臣制度是周代宗法、分封、采邑等重要政治制度的产物,并与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家臣制曾经同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一道在维护和稳定周代贵族统治秩序的过程中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岩 《兰台世界》2006,(22):50-52
尊老尚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代的尊老尚齿在社会礼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得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神态与言行、饮食礼俗两个方面,但同时,在周代的尊老尚齿礼俗里,已表现出重男轻女思想,这是当今我们要摒弃的。  相似文献   

5.
家臣制度是周代宗法、分封、采邑等重要政治制度的产物,并与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家臣制曾经同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一道在维护和稳定周代贵族统治秩序的过程中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姜广义 《兰台世界》2016,(24):117-120
文章通过文物考察、文献史料、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考证论述了我国周代弓箭的制造技术。从构成完整弓箭的弓、矢、侯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史料考证。包括弓、矢、侯的含义、分类、构造、制作以及规格等方面。并对射侯制度进行阐述分析,旨在继承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弘扬古老的工匠精神和技术文明思想,促进现代制造文明。  相似文献   

7.
奏议文书从唐前期通行的表、状、笺、启、牒、辞六种文书形态逐步扩充、分化,具体表现在书、奏日益兴起,与启、辞的上奏功能不断混合,状、启、书三类奏议文书兼具"公""私"性质,成为官僚士人阶层在制度内外彰显政治诉求的重要面向。从内容与功能角度,可将奏议文书划分为表状类、议类与疏类三种类型。一方面,三类奏议文书维持了较为稳定的书写程式与结构;另一方面,三种具有不同属性的奏议文书在各具职能的同时,又都与唐代的政治形势与制度转型相配合。  相似文献   

8.
钱穆说:"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诚哉斯言.<周礼·地官·大司徒>明确提出礼乐的功能是:"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周代饮食礼,蕴涵了礼乐文化的和谐精神,体现了周代礼乐文明追求和谐之道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10.
明代孔府档案中的手本,是孔府行移往来的一种重要文书。孔府与各官署之间行移往来的手本,其稿本形式有草稿、定稿、正本、存本四种,形制各异;施用范围包括中央和地方,主要集中在地方层面。明代中后期,孔府职役人员和民人所开手本,亦可作为清单、情况说明或凭证。手本在地方层面的行移往来,反映出手本在处理非严格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的特殊功用,也体现了衍圣公位高权轻的身份特点。研究明代孔府档案中的手本,能为洞见孔府的特殊地位及其行政运转机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档案史中,《周礼》是极为重要的经典。它对研究先秦时期及整个中国古代档案史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所记述的档案工作情况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周礼》中所记述的档案收集制度、保管制度、利用制度以及副本制度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叶晓庆 《兰台世界》2016,(2):152-154
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开启了西周社会的文化制度建设事业,初步的文献编纂活动开始出现,部分文献于此时生成,并逐渐获得了经典的地位。本文拟从历史背景、具体路径及文化动因三个方面对周初经典文献的生成进行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13.
曹之 《图书馆论坛》2004,24(6):278-279,287
唐代是我国图书编撰的兴盛时期,文章从严肃性、普遍性、命名方法多样性和编撰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唐代别集编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东阳西周墓地可划分为不同族属的两类四个墓区,包含殷遗民与东阳主体族群,后者可能原为活动于甘肃东部地区的西土古族,或因灭商有功,于周初改封畿内,并被分赐以殷遗民.墓地内的墓葬按族属、等级分墓区而葬,表明血缘关系是其社会组织的基础,族群内与族群间的等级差异又体现了宗法等级制度及族群关系的政治等级化.其统治族群结合殷遗民的族...  相似文献   

15.
在商人的天命观与周公的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天命观之间有两个重要思想环节,即武王的天命观与周公的早期天命观.武王的天命观主要由三项内容组成:天命是朝代兴替的主宰,天命是行政治国的依据,天命是永保统治的前提.武王的天命观与商人较为接近,而与周公的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天命观有较大距离.周公的早期天命观与武王天命观、商人天命观大致相同,敬畏天命,迷信占卜.由于在思想斗争中受到殷遗民假借天命的反制,加以对文王未竟事业的责任感,周公对天命进行了深入思考,最终完成了对武王天命观与自己早期天命观的超越,形成了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成熟天命观.由于天命观中包括了道德观、人生观、历史观,周公的成熟天命观实际上已经是探讨社会运行规律的天道观了.  相似文献   

16.
胡梦飞 《档案与建设》2021,(1):77-80,76
日本僧人策彦周良曾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与嘉靖二十七年(1548)先后两次率领日本遣明贸易使团入明,并将其在入明期间的见闻写成《入明记》一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四次全程经过江苏运河,留下了众多有关江苏运河交通设施、名胜古迹和风土民情的记载。  相似文献   

17.
孙瑞 《档案学研究》2003,17(4):11-14
本文认为 :周人才文书是由专门的机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国人进行考察后形成的 ;周对人才文书的管理制定了定期呈献、专人专库、多处保管及正副本制度 ;周利用人才文书任用、考核人才 ;周人才文书具有法律凭证、历史借鉴和参考依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之标是一位活跃于明末的女性出版家。她的出版活动涉及戏曲选集、女性诗文集、坊刻小说以及骈文选集等多个领域。论文介绍周之标的生平,以及参与戏曲出版、女性创作出版、坊刻出版的活动经历,以期得到关于她的全面认识,并给她以客观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周礼社会的产物,以礼说诗有时使我们更能把握诗的内容和主旨。历代学者对《诗经·木瓜》的解释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结合周代礼俗对《木瓜》重新阐释,也许会有一个令人较满意的结果。本文认为《木瓜》中的男女投瓜报玉实际上是周代贽见礼的起源和早期形式。  相似文献   

20.
西周的天府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 ,从甲骨档案的保管情况看 ,至迟在商代中期以前 ,朝廷已有专门保管甲骨档案的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