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悬念”是指导课堂教学中.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教师千方百计设置悬念,它以疑问、矛盾、问题的形式作为思维的“启发剂”,鼓励学生放开思路,大胆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孙黎 《成才之路》2013,(25):46-46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学习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学习兴趣。打开兴趣之门,让孩子爱上学习,就能为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这门全新课程的学习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集中于激发兴趣,而不是教授知识本身,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如果教师不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或在教学中打消学生积极性,就会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导致数  相似文献   

3.
悬念设置     
[技法阐释]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把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得扣人心弦,从而唤起读者浓烈的"穷根究底"的兴趣,使之以紧张迫切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而欲知后事如何,这种方法叫做悬念设置法。其作用在使情节充分释放引人入胜的巨大魅力,生动而深刻地  相似文献   

4.
设置悬念     
所谓设置悬念,就是有意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以引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兴趣和"牵肠挂肚"的期待。这种写法容易引人入胜,形成波澜。比如写一场篮球决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可一方主力中锋还未到场,他到哪里去了呢?文  相似文献   

5.
悬念设置     
傅敢泽 《初中生》2007,(5):9-12
[技法阐释] 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把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得扣人心弦,从而唤起读者浓烈的“穷根究底”的兴趣,使之以紧张迫切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而欲知后事如何,这种方法叫做悬念设置法。其作用在使情节充分释放引人入胜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6.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悬念使人产生好奇的心理,执着地去解开问题的真缔,引发出人们的创新意识。因此,营造悬念氛围对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妙不可言的效果。数学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不拘泥于教本的例题,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不是简单雷同于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巧妙地设计出足以使学生萌发创新意识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充分触发学生求知欲的兴奋点,让学生的好奇心理到达顶峰,不断产生谬误和正确的碰撞,长时间保持一种旺盛的积极亢奋的思维状态。这些都是产生和发展创新思维的沃…  相似文献   

7.
悬念巧设置     
李俊主 《初中生》2011,(23):22-25
设置悬念是作者有意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事件和情节发展强烈关注的叙事和结构技巧。一般包括"设悬"和"释悬"两部分。其基本方法是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略作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从而激发读  相似文献   

8.
悬念十分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授完一篇课文,使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汲取课文中思想艺术的精华,激起不断探索的兴趣,谓之为悬念。为此,特尝试提出悬念的七种思维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9.
所谓悬念,就是人们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情节发展变化的一种关注与期待心理。古今中外的许多艺术大师在创作中都很注重悬念的设置,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对人们阅读心理、审美要求的一个合乎规律的总结。“平”则“直”,“直”则“板”,直露了,呆板了,文章势必就很难有动人的力量。所以,在行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多变,婉转生姿,像九曲黄河一样,斗折弯转,极尽腾挪跌宕之势。  相似文献   

10.
同样一件事情,叙述的方式不同,产生的表达效果就不同。小小说《风波》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是作者的叙述方式很巧妙,于是简单的故事变得有趣、曲折起来,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作者叙述事情不从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开始,而是直接切入。随着叙述的展开,让读者逐步看清事情的全貌。作品一开始就写道:“少年跨进小店的时候……”至于少年为什么跨进小店,作者没有说。这种叙述方式,不仅简洁,而且还造成了悬念:少年跨进小店干什么?作者在作品的开篇就给读者设置了一个疑问。随着阅读的继续,我们明白了少年进小店是买文具。但是,作者…  相似文献   

11.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尝试着在教学中设置悬念,使教学活动产生强大的诱惑力,点燃学生求知之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然教学中如何设置悬念呢? 一、利用实验设置悬念 利用实验及相关问题来制造悬念,不但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变学  相似文献   

12.
初中阶段,同学们主要训练记叙文写作。就中考作文来说,同学们写得最得心应手的也是记叙文。而要想记叙文写得引人入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必须学会巧设悬念。本文介绍三种巧设悬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引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兴趣和期待心理,借以激发阅读兴趣。悬念法多运用在叙事性作品中,通常在叙事过程中有意结下一个"扣子",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往往产生如饥似渴的要求,好像有人引领着你读下去,进入如醉似迷的境地。有人边煮饭边看书,不留神把饭煮糊了。这是为什么呢?除作品具有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之外,还由于作者在写作时设置悬念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何谓悬念 悬念有两解,一是挂念;二是欣赏戏曲、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众所周知,优秀的文艺作品,作者会设置许多悬念,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读者爱不释手,热切关注后事如何;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6.
悬念是叙事性文学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文章通过适当的例子对设置悬念的作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作了个性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初中阶段,同学们主要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就中考作文来说,同学们写得最得心应手的也是记叙文。但要想将记叙文写得引人入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必须学会巧设悬念。本文介绍三种巧设悬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青鸟  天天 《高中生》2014,(1):8-9
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问,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19.
初中阶段,同学们主要训练记叙文写作。就中考作文来说,同学们写得最得心应手的也是记叙文。而要想记叙文写得引人入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必须学会巧设悬念。本文介绍三种巧设悬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永知欲强、好奇心切等心理特点。设置具有科学性,新颖别致,足以引起学生探索的各种悬念,产生兴奋感,形成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引起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一、悬在知识的新授前引入学习意境上课开始就制造悬念,可以制造气氛,把学生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