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刚 《教育教学论坛》2012,(30):128-129
启蒙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影响了中国近二十世纪百年的历史。启蒙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本文力图通过对启蒙主义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作出梳理性的解释,得出启蒙主义在当下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鲁迅研究奠定于中国革命时期,在1980年代形成了之后的第二次高潮.1980年代王富仁研究模式取代陈涌模式意味着中国启蒙主义在鲁迅研究界终结了革命文化对鲁迅的权威解释.启蒙主义使用个性主义、人道主义概念来描述鲁迅的反封建思想,回避了鲁迅与中国社会进程的诸多研究课题.1980年代钱理群的鲁迅研究主要通过<野草>等文本呈现了鲁迅的心灵世界.对鲁迅的"中间物"思想的阐释构成了1980年代鲁迅研究历史的重要环节:鲁迅研究框架由启蒙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提出了启蒙主义无法包容的价值命题,汪晖、王晓明等研究者通过对鲁迅的阐释揭示了1980年代的认同危机,但现代主义的提问方式无法与鲁迅研究历史形成有力的对话,也无法结合中国社会变动与发展来讨论鲁迅的思想,最终现代主义以对鲁迅的否定和对价值问题的简单解决终结了1980年代的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运动有着自身的独特的知识谱系,时中国启蒙运动的历史轨迹进行触摸与还原,梳理中国启蒙运动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文化思想屡面的逻辑线索,对五四启蒙思潮的生成及其本来面目进行理性、客观的梳理和还原,为更加历史、客观地评价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提供了“体系内部”的批评资源。  相似文献   

4.
西方人道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体系.在西方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它们各自的人道主义思想,从而形成了西方人道主义传统.人道主义思想有以下几个重要阶段:希腊人道主义,中世纪基督教的人道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近代启蒙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二十世纪的人道主义.本文简明扼要地概述西方人道主义发展的脉络,展现人道主义在西方文明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祝福》中的“我”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原型。鲁迅通过他展现了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表达了他对发轫于 2 0世纪初的那场思想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 ,同时使小说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完成了对启蒙主义文学的全面突围 ,堪称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6.
柳贤姃 《文教资料》2008,(15):12-14
为了克服国家、民族危机乃至建设现代国家,在中韩新文学形成期两国启蒙先驱们以文学来启蒙民众.其中,鲁迅与春园作为在人道主义立场上追求现代价值的启蒙先驱者创作了启蒙主义小说,而且分别奠定了两国现代文学的基础.本文比较研究两国现代文学的创始者、奠基者--鲁迅与春园的启蒙主义思想.我们以比较、分析鲁迅和春园启蒙主义思想的特点来求得对两国现代文学启蒙主义思潮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中国的“五四”启蒙知识分子首先觉醒,即“人”的意识的觉醒并掀起个性解放热潮,但是,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启蒙知识分子的角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中叶,启蒙主义与其他思潮一起涌入中国,但是由于国际、国内的时代原因,以及倡导者的思想影响,启蒙主义呈现出理性的严重缺失,板具中国特色.文章试图从科学与民主的内涵、个性解放和情感特征等方面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对中国启蒙做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对中国影响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具有政治革命和思想启蒙的双重意义。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肇始是戊戌变法,而辛亥革命则是思想启蒙的峰值体现。辛亥启蒙具有五个特点:启蒙主体是革命党人,决定了启蒙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路径;启蒙具有鲜明的实践理性特色;启蒙摈弃个人主义从而与欧洲思想启蒙不同;启蒙使民主共和意识深入人心不可逆转;启蒙为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学界对鲁迅启蒙主义的质疑,笔者认为:鲁迅启蒙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让被启蒙者有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走向成熟状态;文学死亡不是因为启蒙主义的盛行,而是因为启蒙主义的衰落;底层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共存,仍有启蒙的必要;启蒙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在21世纪需要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的启蒙主义思想。鲁迅的启蒙主义思想遇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契机,就孕育成《狂人日记》、《阿Q正传》……“一发而不可收”,终于凝聚成《呐喊》、《彷徨》这两声五四启蒙运动中最振聋发聩的巨雷。同西方启蒙文学家相比,鲁迅生活在一个截然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时代中。五四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历史发展各阶段高度浓缩的社会:资产阶级刚刚同  相似文献   

12.
浪漫主义是对以启蒙主义为形态的理性精神的反叛,其坚持人的"表白主义"特征和归属性以及世界的多样性;反对僵化的理性概念与规则.将浪漫主义的主要观点放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野中考察,可以看出其在坚持世界的流变性、语言与真理的关系以及人的创造性等方面所具有的超出启蒙主义的合理性.然而浪漫主义并没有领会到"存在"的真正展开,而是带着过度的反叛性与启蒙主义共享了同一根源并最终导致自我分裂.因而不可过分高估浪漫主义的创见,应当充分注意到它与启蒙主义之间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3.
明治文学中的民族主义思潮主要有两支:以明六社成员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文学和以<日本人>、<日本>同仁为中心的国粹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由启蒙民智向伸张国权发展,体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启蒙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融合;国粹主义作家从东方和日本传统中发掘思想资源,其代表冈仓天心系统论述了以日本为核心来统一亚洲文化的思想.大正文坛的民族意识日趋高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评论家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和当时流行的"支那趣味"文学.  相似文献   

14.
赵世炎对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流行一时的工读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体现了他对当时中国教育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5.
新村主义是五四时期流行的一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它以一种启蒙思潮开始到最后被马克思主义所取代的过程,反映了五四时期由启蒙到救亡的转换。由于中国历史的特点,启蒙和救亡的双重主题的关系在整个中国现代史上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村主义的演变历程来看这两个矛盾主题的纠缠。  相似文献   

16.
诗美的启蒙──二十世纪中国诗潮之一谢冕一、冷静时刻的回顾:对感伤主义和自由体的反诘现在不是那日出的喧哗,现在是一弯新月。中国新诗终于有机会利用这一片宁静的新月的光晕,来从事喧腾时节无法进行的反顾。充满激情的反抗,自由奔放的创造,全面的辐射状态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原始批判现代文明.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坛,沈从文笔下湘西题材的作品以人性为尺度,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高度审美理想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审美主义的内涵及其在西方现代美学中的两种路径,即感性的、主体性的审美主义和主体间性的审美主义。最后,笔者对中国现代存在审美主义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对刘小枫先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中关于中国审美主义的一些说法进行了商榷,并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启蒙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9.
茅盾前期的启蒙文学观不但具有浓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针对性,而且富含系统性的建构趋向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思想的发生发展中表现出十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一种“实践型的启蒙文学观”。强烈的启蒙意识使茅盾文学观的启蒙负载与启蒙内涵极度膨胀,并潜在地影响了他的文艺观与创作。  相似文献   

20.
林白的<万物花开>体现出了一种生态主义的文化视角.这种生态主义的文化视角主要体现为生命意识的撒播和反现代性的文化平等意识.这种文化视角使林白作品中表现出迥异于传统启蒙主义视野下的文学图景.尽管生态主义文化视角只是林白创作转型的一个可能性契机,但在客观上对林白乃至中国当代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