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量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根据相关学科理论,结合北京大学语料库(CCL),对目前使用越来越多的"动词+时量补语+‘的’+宾语"结构进行了考察,初步证明了该结构的合格度在增强。  相似文献   

2.
邱冰 《天中学刊》2008,23(3):92-94
中古时期动词“说”产生了一种新用法,就是后面跟受事宾语“言”或者“语”。根据调查,这种用法基本上都是出现在汉译佛典文献中。梵汉对勘材料显示,梵文原典语言中存在着一种相同的语法现象,即梵文中表“说”义的动词所带的宾语,就是表示“言”或者“语”的名词。中古时期汉译佛经中“说”后的受事宾语“言”或者“语”,很大程度是受到佛经翻译影响仿译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动词+时量宾语"的歧义由其表示的语法意义所决定.而语法意义又与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以及时量有关;在结构内部,时量意义的实现必须指向动作行为的持续或者动作完成所造成状态的持续;表示动作行为的词有持续性和非持续性之分,动作造成的状态可称为遗留状态.由于重新分析",看"类动词内部应当再有进一步分类.  相似文献   

4.
宾语还是补语?——关于动词后的数量短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杯”、“一次”这样的量词短语用在动词后面时的定位,长期以来在汉语语法学界存在着不同意见,有的将它们处理成宾语,有的将它们处理成补语。对这种“动+量词(数量)短语”结构,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其中量词短语的性质而定。如果是名量短语,就是动词后的宾语;如果是动量短语,则是动词后的补语。  相似文献   

5.
在对现代汉语的研究中,可以运用数频统计的方法,从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复合趋向补语在所选语料中的使用频次进行穷尽性的考察;然后,根据得到的数据,对复合趋向补语与动词、宾语及“了”等的语法关系加以说明。这一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包含复合趋向补语句子形式的特点,对“动词 复合趋向补语”结构的语法化倾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汉语时量补语是外国留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也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量补语是数量补语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时量补语是用来表达动作或状态持续时间的。但是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要准确理解时量补语的意义、用法以及位置,并非易事。尤其是时量补语的位置,更是令很多外国留学生迷惑不解。当动词后不带宾语时,时量补语很容易掌握,只须将它放在动词后就可以了。例如:我休息了五天。当动词后面带上  相似文献   

7.
8.
唐宋时期的"V+得+时量短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汉语学界,对于"V 得 时量短语"格式几乎未有专门的讨论, 通常只是将它作为"V 得 数量短语"的一个部分,而"V 得 数量短语"格式又仅仅作为"V 得 O"的一个表现形式被提及,同样不被重视.我们依据<敦煌变文集>、<祖堂集>、<景德传灯录>、< 五灯会元>、<朱子语类>前五十卷等相关语料,结合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考察唐宋时期的"V 得 数量短语"与"V 得 时量短语"的用例、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和功能,同时探讨"V 得 时量短语" 、与"V (了) 时量短语 了"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等师范学校语言语教科书(试用本)《现代汉语知识》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在短语一节对短语的构成也即句子成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但是其中的宾语和补语分析不够完善,如何区别宾语和补语也是语法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分辨宾语和补语时常常感到困难。为此,笔在多年的教学中对宾语和补语的区别进行了一些对比探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经过多次修改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纲要,为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明确地限定了范围和程度,对有力地促进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但关于宾语和补语的区分,《纲要》举了两例: a.他吃了三碗饭。 b.他一连吃三碗饭。 《纲要》指出,从意义上,它们回答的问题不同,所以a是宾语,b是补语。  相似文献   

12.
宾语虽然是一个主要的语法关系,但我们也可以在意义方面理解它。宾语并非总是动作的接受者,它起着不同的语义作用。根据宾语的.不同的语义作用,宾语能被划分为不同的语义类型。宾语的语义类型有重要的语法启示。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的趋向补语,尤其是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是汉语学习者学习的一个难点:一方面是趋向补语本身的意义抽象,不易掌握;另一方面是什么样的动词可以用于这些趋向补语,学生无从知道。利用构式语法理论以及认知隐喻论探讨"动词+下来"构式的意义及其联系,以及该构式对所能进入的动词的限制,能给我们的教学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4.
"动宾式动词 宾语"的句式最近几年流行起来,尤其是在传媒语言中更是常见.传媒的巨大作用还会使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入口语,乃至书面语.本文对"动宾式动词 宾语"这种日益流行的句式进行考察,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同时,旨在进一步弄清其历史源流、在新时期"复兴"的原因及其搭配规律.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的“为期”可以是词组,也可以作为一个动词。如果作为一个词出现,是个动宾式动词,经历了由“为+期”到“为期”的语法化和词汇化过程。“为期”的词汇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限期”功能的弱化在主语上表现出来;带有[-animate]特征成分做主语或核心动词“以”主语的缺失又使“以”消失,同时促使“以…为”格式消解,使“为期”趋紧;最后时段成分由“为期”前向后移动做宾语,使“为期”完全词汇化。“为期1”作为述宾词组,构造“时段+为+期”形式;“为期2”作为动宾式动词,构造“为期+时段”形式。其中“时段+为+期”形式中的时段成分可以作为话题,而“为期+时段”形式中的时段成分不可以作为话题。  相似文献   

16.
举例介绍了“复合宾语”结构的一般形式,并就其在句中的语法结构作了说明,还对现在分词、with+过去分词和动词不定式在这一结构中作宾补进行了区别。  相似文献   

17.
“形式动词”不过是带动词性宾语的动词的一个分支,因为它排斥动宾型宾语;另一分支则是可带动宾(或动补)型宾语的动词,两分支可合称为“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把这类动词的宾语解释成动名词,是囿于宾语必须是名词性词语的片面认识。朱德熙称之为“主谓短语”,古汉语中亦有以“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短语。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尤其是后一分支存在较为普遍。把这类动词从及物动词中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可以从新的角度分析语法现象,解决语法问题  相似文献   

18.
谭伦华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2):63-66,72
四川方言动词的重叠形式既有中嵌式,也有动词短语的重叠.常见的形式主要有:V不V、V没V、V-V、V就V、V都V、V是V、V也V、V了又V、V1V1V2V2、爱V不V、VXVY、XVYV、要V要V、要V不V、V倒V倒、V起V起等.其中既有与普通话相同的格式,也有颇具特色的组合.文章简要分析了几种重叠形式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并与普通话的表达方式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汉语中有一种结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就是“动宾式动词 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20.
动词后"来/去"充当的趋向补语与宾语的语序问题,历来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结论,不过,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拟在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语言事实的分析,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释动词后"来/去"充当的趋向补语与宾语的语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