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礼明:记得桂师曾与姜广平先生就孔子在《侍坐》篇里是否"设彀"的话题发表过看法,我很赞同您关于孔子不"设彀"的分析。确实,我对"设彀"式教学的兴趣不是很大。我以为,支撑这种观念的是"唯书""唯上"。所谓"设彀",即教师们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强调设计,在教学之中务必达到他们的教学目  相似文献   

2.
这次徐州的公开课,《教师之友》谓之为“风暴”,我以为绝非虚言。也许对这样的上法,那些习惯于传统课堂的老师不以为然,甚至还要表示大失所望。我想,有不同看法是自然的。因为在说法的背后有其课堂观的支配。持异议的教师的课堂观仍是那种“从备课到表演”的设彀式。它强调教师课前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思考,打开他们的思路,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语义教学实践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深受泰勒评价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师普遍认为:语文教学的评价应是围绕语文教学目标展开的。实践中,因过于关注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目标本身和目标以外对结果的评价,最终导致语文教学评价停留在层面上,存在着“唯量化”、“唯考试”、“唯分数”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在我的教案设计当中,我如何回答他们?他们提的问题打乱了我的教学程序,我怎么去引导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并继续我的教学,直至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涉及到“教育机智”的问题。所谓教育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碰到突如其来的情况而表现出的应变能力。教育机智与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一个优秀的教师,他能凭借自己丰富发展他们的智力与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相反,“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消极地等待教材内容的…  相似文献   

6.
疑导学法”。这一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的目标和思维的方向,教学效果明显,因而成为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设疑导学的关键是“设疑”,如何设置疑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虽然设疑导学适用于各科教学,但不同的学科有其不同的设疑方法,物理课如何进行“设疑”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通过讲述故事进行设疑回忆我们上学时的老师,他们怎样讲课或许已经忘却了,但他们在课堂上讲的小故事却记忆犹新,从心理学上讲,这是由于故…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可贵的,也是充满矛盾的,是精华与糟粕杂陈的。作为哲学家,孔子是知天命、畏天命、重丧祭的客观唯心主义者,但在认识上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的唯物主义观点。作为政治家,孔子的思想是从周、复礼、保守的,代表奴隶主阶级的。作为历史家,孔子是“信而好古”,述而有作的伟大的文献古籍编辑者。作为教育家,孔子是伟大的创新者。他虚悬“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存而少论,强调“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以上几点,是我所赞同的对孔子的评论,不必详述。在这里,只谈“道问学”与“教学半”。  相似文献   

8.
“唯本而教”与“个性教学”两种文本解读观上的迥异,对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同的影响。“个性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更容易实现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价值追求,语文阅读教学由“唯本而教”向“个性教学”的转变是新课改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虽然我们现在面临着新课程改革,但我认为,“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对我们现在的教学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主张很多,我提出一条,应该继承孔子。我推荐语文老师经常看《论语》。孔子给学生解答问题,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的学生,他有不同的回答。比如学生问“孝”和“仁”,孔子每一次回答是不一样的,就是说没有“标准答案”,但最后的目的就一个——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孝。  相似文献   

11.
卜子夏是孔子弟子中学问最渊博的学和教育家,他西河设教五十年,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术思想与教育事业,“六经”是他教学的主要内容;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他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学以致用,培养治世的人才是他的教育目的。子夏不怀学派偏见,首开儒法兼容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东方教师的始祖,苏格拉底是西方智者的先师。虽然两位素不相识,但他们在教育教学上却都不大重视“教材”。孔子的教育教学提倡“论而不著”,这意味着教育内容在人的思想之中而不在文字  相似文献   

13.
章叶尊 《学语文》2008,(2):24-2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早在本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  相似文献   

14.
冷莉 《考试周刊》2012,(82):107-107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抓好英语教育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但是,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注意力才比较集中并能持久。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采用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对学习的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中学生课堂教学中,有哪些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晴雨表。脱离课堂教学这个支撑点,谈教育理念,谈教学改革,都无异于纸上谈兵。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但课堂上我们的老师该如何去教,我们的学生该如何去学,如何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意识,活化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核心课题。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想从昏暗的死胡同,奔向光明的康庄道,必须冲破“四唯”桎梏。所谓“四唯”,是指“唯教师是从,唯教材是从,唯教参是从,唯考试是从。”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痼疾。在“教”与“学”的矛盾对立统一体中,我们长期以来总是把教师作为矛盾的…  相似文献   

16.
探究物理现象的教学是初中物理,特别是初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大量的物理实验和现象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保持并不断提高他们参与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与热情,使其爱上物理课,是我始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汽化”这节课的教学使我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启示。本文以汽化教学为例,谈一谈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完成教学目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标教学是让全体学生掌握新知、巩固旧知的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能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以目标为先导,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可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操作法等,而启发式教学法则是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反也。”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学生,不到学生想弄懂而又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们,不到他们很想讲出来而又无法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们;给学生讲明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一、“任务驱动”教法与“信息技术”课的契合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不是最近才有的.2000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类似的思想.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的任务中,让学生独立探索或以分组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往往参差不齐,若按同一教学目标对待所有的学生,必然不能发挥一些学生的特长。《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用到教学中可以改成“知己知彼,百教不殆,百学不厌”,也就是说,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知其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达到这个目的,“分层目标评价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以据大纲、教材和优、中、后进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分层教学目标为中心,以集体教学、复式教学、个别辅导的有机结合为基本形式,既对后进生特别照顾,使他们经过努力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满足优生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我在初三年级实施分层目标评价教学法,经多年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以下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他们起于目标而终于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置、陈述及出示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出示,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航灯”,是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磁铁”,是师生心目中共有的“梅林”,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