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映红 《中国德育》2013,(17):74-77
一到课间,孩子们就会跑到操场上疯玩。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怎么玩,既能玩出平安,又能玩出幸福呢?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说:"儿童的内心深处更具有原始的东西,必须要在自由的空间和活动中表达出来,这就是游戏。通过游戏,我们能够发现孩子内心深处压抑着的体验和感受,而且我们可能给予儿童的成长发展以根本影响。"于是,以"心理小游戏"为内容的"阳光操场活动"就这样产生了。动员:从"一封信"开始"心动不如行动"。基于孩子是学校的学生,更是家庭的孩子,为了让家长也  相似文献   

2.
当前,家庭对如何开展游戏并在游戏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开展家庭游戏的意义及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家长认为游戏不过是孩子的兴趣活动,可有可无;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热衷于游戏是贪玩,浪费时间;有的甚至对孩子说:“好孩子是不玩的。”殊不知由于家长长期忽视孩子“要游戏”这一基本要求,会影响孩子运动能力、认识能力、社会性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看到孩子玩的玩具坏了时,有的家长急忙去帮他修理,可他却不高兴了;当看到孩子玩"无聊"的游戏时,有的家长立刻让他玩家长设计的游戏,可他却不愿意配合;当孩子正专注于某个游戏时,有的家长给他递过去一杯饮料,可他却不领情……有时候,家长认为自己非常认真地陪孩子玩游戏,可孩子却不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年轻的父母为此烦恼不已!  相似文献   

4.
玩乐是儿童的天性,但有些儿童偏偏不会玩,甚至得上诊所接受治疗,学习如何玩耍。有的孩子整天呆若木鸡地坐着,什么都不做。有的则只会玩电动玩具,当递上一个普通玩具,小孩就变得不知所措,无法发挥想象力去玩。许多家长都不了解儿童玩耍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是在发现孩子不会讲话,或是不会走路,或是听老师说孩子经常不合群,才前去求医。许多家长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玩耍时是否达到这些指标,因为他们都趁孩子玩耍时,忙着做自己的事。现代家长也经常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上许许多多的课外辅导班,导致孩子们缺乏创意玩乐的自由时间。孩子…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孩子会常把"我不高兴"挂在嘴边,其实这是培养孩子乐观能力的好时机!建议父母引导孩子对事情多作积极解释:如当孩子想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却被拒绝,以为别人不喜欢自己而闷闷不乐时,家长可以说:"小朋友不和你玩,也许是因为正好玩到一半,不方便加一个人进去。"同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每天发现三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心理学家张怡筠6岁前的教育就是打地基的工作。如果地基没打牢就匆忙盖房子,造出来的房子一定后患无穷,而且不能返工!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说:"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世界。"然而目前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孩子拥有许多玩具、玩电子游戏,让孩子们失去了童年游戏的乐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幼儿园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开发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7.
阿博是个聪明孩子,无论什么活动他都能积极回答问题,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一到游戏时间他就表现得截然不同。他常对老师说:“我不愿意和小朋友玩,没意思。”不管老师怎么动员。他都表示要自己看书。他认识许多字,看书时非常专心。据家长反映,阿博在家时也不跟其他孩子玩,就喜欢看书。 您认为该怎样对待这个不合群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8.
早教     
《母婴世界》2013,(6):146-147
首先,家长先要从自身找原因:宝宝为什么这么喜欢玩电脑和手机游戏?两岁的宝宝怎么会玩手机和电脑游戏?家长教会孩子上电脑和玩手机游戏的目的是什么?家长给孩子做的榜样又如何?其次,家长能保证在孩子面前不上网玩游戏,孩子就不会玩了。还有。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远离手机电脑。家长多陪孩子玩现实生活中的幼儿游戏,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改变了,孩子自然就会改变,家长榜样的力量最重要,坚持两周后,宝宝玩手机、上电脑的欲望就会慢慢的淡化,好习惯就会养成。  相似文献   

9.
李丽 《山东教育》2012,(Z6):124
"木头人"是幼儿园孩子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它简单、随意,只要有场地,室内外都可以玩。一次,我带着孩子玩"木头人"的游戏,当说到"不许说话不许动"时,孩子们摆出自己喜欢的"木头人"造型,等待老师"拍照"。当所有的孩子都一动不动时,我发现有一位孩子两手举高,踮着脚尖哆哆嗦嗦地站立着。我连忙问:"你的造型很特别,能告诉我你摆的是什么吗?"孩子说:"上次我去动物园,看  相似文献   

10.
当看到孩子玩的玩具坏了时,有的家长急忙去帮他修理,可他却不高兴了;当看到孩子玩无聊的游戏时,有的家长立刻让他玩家长设计的游戏,可他却不愿意配合;当孩子正专注于某个游戏时,有的家长给他递过去一杯饮料,可他却不领情……有时候,家长认为自己非常认真地陪孩子玩游戏,可孩子却不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年轻的父母为此烦恼不已!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在生活中本能地选择了游戏,他们借助游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成人不太明了其中的意义,就会斥责孩子:"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玩儿!"于是,孩子被绑在凳子上,开始学习,学他们不知道为何物的知识,只管记着,去参加考试。在我们的文化中,游戏等同于"玩",而古训"玩物丧志",一不小心你就会被贴上一个"贪玩之人"的标签。孩子们玩一玩  相似文献   

12.
一位家长告诉我,自己的孩子问题严重。我问孩子具体有哪些问题,这位家长说,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平日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总爱走神,学习又不努力,分析能力差,写作业拖拖拉拉。一天,家长满面愁容地带着孩子来找我,孩子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我问孩子:你觉得自己学习注意力集中吗?孩子很诚实,回答说:不集中。我问:是老师讲得不好吗?孩子摇头:不是。我说:那是为什么?孩子说:因为总想玩东西。我点点头:你上课净想玩什么呀?孩子的回答很出人意料:玩纸片。我有些奇怪:纸片怎么玩呢,你能教教我吗?孩子说:我拿纸片叠飞机。我一听就笑了:你喜欢飞机吗?…  相似文献   

13.
李瑜 《中学生博览》2022,(30):58-59
<正>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对面,而你却在玩手机。如今的孩子人手一个手机或ipad已经是家庭生活的常态,信息技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亲子间的“手机争夺战”也成为了很多家庭影响亲子关系的一个挑战。家长们纷纷控诉着游戏的罪过,生怕孩子与游戏有任何瓜葛,而又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爱玩游戏。沉迷于手机与网络是否是孩子的本意?当孩子玩游戏时,家长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要关心孩子玩的内容。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中,一位电脑专家说,他的孩子爱玩电脑游戏,但不影响学习。因为他对孩子所玩的软件都检查过,适合的才让他玩。孩子玩些什么,是一个应该关心的问题。要关心孩子在玩中的表现。孩子在玩中会全面地表现自己。当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时.家长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孩子的应变能力如何,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如何,处理问题的能力怎样,等等。这有利于家长在生活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要为孩子创造玩的条件。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买了高档玩具就是  相似文献   

15.
去幼儿园做家长培训时,总会遇到家长问:"我的儿子怎么那么贪玩呀?他总是坐不住,一点也不爱学习."抑或是:"这间幼儿园让孩子花在玩上的时间太多了,教东西太少了,孩子上小学恐怕会跟不上的."那么,儿童该不该玩?玩对儿童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16.
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常让你赞叹不已吗?不过,当他把幻想与现实混为一谈时,麻烦就随之而来了。区分幻想与现实是孩子在幼儿时期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家长,虽然你可以陪孩子玩假想游戏,听从他的指挥扮演其中的人物。但是,如果孩子经常说出诸如"我不敢出  相似文献   

17.
家长往往从一个角度去关注孩子的成长,其实您不妨试着换个角度,多从侧面了解一下您的孩子。常常听到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说: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多听话,学习还那么优秀。你整天就知道玩,还总给我惹事,真不知我怎么就有你这样的孩子呢?家长们,当您对孩子说这些话时,有没有关心孩子内心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18.
宋新华 《教育》2013,(13):11
中国有句话:"哪壶不开提哪壶"。说的是专门说别人的短处,说不该说的话。说到和孩子交流,很多家长其实就习惯"哪壶不开提哪壶",眼睛专门盯住孩子的问题,挑刺。比如,孩子回到家兴冲冲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英语得了100分。"妈妈会说":不错,可你数学才得了80分,数学你还要努力啊!"一壶冷水泼向孩子。孩子兴奋地跟你谈起他想当歌唱家,你嘴一撇,斜着眼睛看了孩子一眼:"就你?五音都不全,算了吧!"朋友表扬你的孩子听话、懂事,你"谦虚"地说:"哪里!你可不知道他在家的那个淘气呢!"不开的那壶不说不行吗?你的孩子有心事,很想跟你说一说,可是说着说着,就来一句:不跟你说了。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跟你说了吗?你是不是又提哪个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三、孩子爱玩危险的游戏小T是个6岁的男孩,因他家附近没有操场,也没有其他玩的场所,所以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到路上扔球玩。那条路上车辆不多,但有时也有出租车通过。父母担心路上危险,所以不让他到那儿玩。妈妈经常喝斥小T:“不要在路上玩!”挨批后,小T老老实实地回家了。但当妈妈不在或看不到他时,小T又在路上玩。危险的玩耍,如在公路、铁路线上玩耍或玩刀、玩火等,一定要严加管教。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有必要打打孩子的屁股或手心。一旦事故发生后,大人往往会后悔自己没有批评得更严厉一些。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