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诚信原则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诚信原则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看,诚信原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诚信原则,则是现代市场经济道德准则的法律化,也是二十世纪立法技术发展的结果.诚信原则对市场经济的法律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对民事主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年前调整作用,对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评价和补充作用,对民事法律的解释和漏洞填补作用,限制私权绝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法是市民社会的规则,而民事法律关系是市民社会现实的反映,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方法论。一部民法典说到底就是在规范民事法律关系,我们学习民法应从民事法律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3.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特别附加一定的条件,以条件是否成就来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消灭的法律行为。欺诈是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附条件的行为与欺诈行为往往发生竞舍,这种情况下要依各自的规则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4.
王静雯 《邢台学院学报》2012,(1):99-100,103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重视法律作用和法律建设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任法而治的朝代。为了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宋代的法律制度特别是民商事法律制度发展迅猛。北宋末年的统治者首先在民事诉讼方面大开越诉之禁,并且增立了越诉之法。民事法律制度的演进和诉讼规则的程序化,成为尚讼或健讼盛行不可或缺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学校法律地位的界定是研究学校内部建构和对外关系的基础性前提。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高校的法律地位日臻明确,但中小学的法律地位仍有待探索,值得重视。中小学的法律地位可以分为民事法律地位与行政法律地位,从我国目前的法律规范出发,对其界定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中小学进行多元化处理。就民事法律地位而言,我国的公立中小学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而民办中小学具有法人地位;就行政法律地位而言,中小学在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中既可能是行政相对人,也可能是内部下属机构,在对教师的职务评定以及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做出开除处理时可能具有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6.
<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定义为合法行为,一直以来都有许多学者提出质疑.从法理学上讲,合法行为说缺乏立法价值基础并违背了形式逻辑规则;从"合法行为说"讲,其理论的发展过程是逆潮流的;从我国目前民法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合法行为说"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导致民法一般规则与特别法具体规则之间的不和谐;从各国对"法律行为"的含义的理解来看,"合法行为说"会造成我国民法学对外交流的障碍.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应该将意思表示规定在概念中,作为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之一,至于合法性,则应当放在生效要件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7.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具有本质差别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基于当事人的含意,即意思表示的一致,其着眼点在于法律行为是否已经存在。而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则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法律效力,在当事人之间引起了意思表示内容所追求的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8.
科研不端行为不仅是学术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科研不端行为具有法律性是其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前提。现行相关法律过分突出行政责任的承担,违背了科研项目招投标本质属于民事活动之法律属性。科研不端行为因违反民事法律规范而应承担违约、侵权和缔约过失等民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相对发达的契约法律制度,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契约法原则,其中主要有当事人合意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符合法律、道德与习惯原则。古代契约法的原则是中国古代契约具体法律规范的基础性原理和契约活动的决定性规则,促进了当时社会民事法律关系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古代契约在订立和履行方面也形成了独特的制度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定义为合法行为,一直以来都有许多学者提出质疑。从法理学上讲,合法行为说缺乏立法价值基础并违背了形式逻辑规则;从“合法行为说”讲,其理论的发展过程是逆潮流的;从我国目前民法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合法行为说”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导致民法一般规则与特别法具体规则之间的不和谐;从各国对“法律行为”的含义的理解来看,“合法行为说”会造成我国民法学对外交流的障碍。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应该将意思表示规定在概念中,作为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之一,至于合法性,则应当放在生效要件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1.
论契约性民间法的向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性民间法作为市民社会的基础性规范,是隐含于市民社会经济生活背后的“法”的现实表现形式,它不仅是市民社会整合手段的操作机制,而且推动西方社会逐步走向文明与法治,契约性民间法与市民社会的法治向度具有深层逻辑关联。对于正在置身于法治建设进程的中国,研究并揭示民间法对于市民社会进而法治的建设性向度,认为促进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契约式沟通”,乃是构建中国市民社会进而法治框架的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12.
论民法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民法功能之下位概念,民法的社会功能是指民法通过其自身运行而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与效能。它和同位阶的民法的规范功能相比,具有目的性与根本性、独立性与变迁性;而与其他部门法的社会功能相比,则更具基础性。民法社会功能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平等地确认和保障私权,从而构建并维护,社会的基础秩序,以促进人的自我解放。而它又具体表现为:民法孕育了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推动民主政治与法治的发展;民法维护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财富的增长与有效利用;民法鼓励和保护精神文化产品的创新与利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民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婚姻家庭秩序。  相似文献   

13.
德国民法是世界立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德国民法对中国民法的重要影响已是法学家的共识。德国民法在以下方面对中国民法产生了影响:翻译德国法律、《中华民国民法》编纂模式及主要内容;德国民法的思想精神影响了我国民法的发展;我国民法在祖国法律的统一问题、法律移植问题、抽象物权行为理论问题、民商分立问题、五编制问题上借鉴了德国民法。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五十条明确了反垄断民事责任,但该条制定较为抽象,造成了实践中难以适用的司法困境。加之,反垄断法属于经济法部门,在认定反垄断民事责任时,也不能完全照搬认定民事责任的相关规则。因此,文章以反垄断民事责任含义为出发点,在分析反垄断民事责任法律构成和评述其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原始宗教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原始人的生活。原始宗教思想对“习惯法”起了造模定型的作用。无论是古代印度、古希伯来,或且封建社会的伊斯兰国家宗教经典《摩奴法典》、《摩西律法》和《古兰经》都成为治国安邦的法律典籍,宗教经典成了法律的依据和基础。纵观历史,古代受宗教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法律,在法理思想上不完全健全,甚至有些扭曲与变形。表现在:集立法与执法于一身,人治大于法治;缺乏平等原则,法律不公。宗教法规反映法律的初级性特点。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大幅提升,宗教对法制的影响也必然弱化。从历史角度看,政教分离是进步现象,也有利于法律文化的健康发展。加强法制建设应当崇尚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法律规范相关联系中可能出现并存式的法律竞合与择一式的法律竞合,后者竞合冲突需要通过法律的解释进行厘清。其解释技术的前提是关于各类法律包括司法解释等的位阶性标准问题(位阶可能决定法律之功效存在与高低等),然而在司法解释以及相关法律的适用上却经常被忽视。无权代理拟制追认的竞合规定的处理方式以及解释技术方法,需要考量法律原则与学说的演绎,同时借刑法相关法规竞合学说理论的民刑一体化构想为补充,以期达到为实践“惯用”的法律解释与适用方式在法理与实践上提供正名。  相似文献   

17.
外国法的内容是否得以查明,是我国大陆地区法院在涉外民商事案件审理中是否能够正确适用外国法的前提。当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如果按照冲突规范的指引,在排除反致,公共秩序保留,法律规避等制度阻却的前提下,仍然确定应当适用某一外国法作为处理案件争议的准据法时,法院如何认定外国法的性质,又应采用何种途径查明该外国法,在查明外国法后在具体案件中应当如何正确适用等问题,都是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制度中的极为重要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一些法院涉外民商事案件审判工作的实地调研,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分析与探讨,并指出应从有利于司法审判实践的角度对我国的外国法查明制度进行更为深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契约精神是法制文明的重要内核,其所内含的独立主体、意思自治、平等地位、互惠合作、自我责任等价值,对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重构法律主体、扩大制度供给、锤炼法制品质、丰富法制内涵、提高实施效益,以契约精神为向导,在主体重构、制度生成、效力评判和监督执行等方面努力,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法之治。  相似文献   

19.
罗马法是现代民法的历史渊源,它对各国民法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经济法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认为罗马法是后世民法的根源,各国民法在不同的程度上都继承了罗马法,是对罗马法的发展。对罗马法与各国民法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完善现代设计经济体制下的法律体系,促进法律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刑事法制的亲伦关怀是一个国家法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体现。对中国亲亲相隐制度的历史考察和中外亲亲相隐制度的比较分析表明,中国本土的亲亲相隐制度以巩固家国秩序为宗旨,以维护亲伦礼教为目标,以规定个人义务为特征,但它毕竟契合人性,体现了对人情的尊重和对事理的顺应。中国现行刑事法制中的关系人犯罪立法非但无视亲伦关怀,甚至混淆了道德与法律、强加了法律义务。我国刑事法制应当承认容隐权,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重构亲亲相隐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