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在高校中发生的一连串危机事件,使我们认识到不仅要重视学生日常管理,还要重视危机事件的防范和有效解决。高校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有四种类型:健康安全与生命安全危机;学校的信誉危机事件;学校持续发展危机;失序型危机。高校应从下列方面构建危机管理体系:组建校、院(系)两级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危机管理政策和标准化操作程序,制定和完善学校危机事件处理制度,加强危机预防,建立学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危机管理政策和标准化操作程序,制定和完善学校危机事件处理制度,加强危机预防,建立学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危机管理沟通机制,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开展危机恢复管理。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模式与政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美国的危机管理体系是构筑在整体治理的基础上,通过法制化手段,将完备的危机应对计划、高效的核心协调机构和全面的危机管理网络整合在一起.同样,美国的各级政府都对学校的危机管理给予相当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并有详细的操作指南.学校危机管理主要包括危机预防与预警、学校危机教育、学生危机心理的缓解和引导以及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等方面.借鉴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理论和经验,对中国学校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危机管理体制是相当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着公众的危机意识淡薄,防范和处理能力匮乏,参与危机处置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危机教育要融入安全文化建设,应从忧患、互助与博爱三个层次来强化公民的危机意识;应从普及教育提高和行为演练两个途径来提高公民的危机应对能力;应促进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全民危机应对和参与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政府与公众和社会力量共同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或降低危机损失。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危机管理是指:高校管理者在面临潜在危机或者当前危机事件下,通过成立组织机构、制定预案、识别处理危机和危机事后管理等措施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学校形象声誉的过程.它对提高危机意识,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降低学校损失,维护或重塑良好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议通过建立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处理系统、事后管理系统来加强高校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5.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公共行政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现代政府综合实力和能力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社会转型期各类公共危机频发,政府在危机处理中的作用凸显,公共危机管理使政府在非常态的行政环境中充分体现政府能力,成为检验一个国家政府能力强弱的机会。从温州高铁追尾事件处理过程中,透视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因此政府要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对公共危机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我国政府的应急能力和治理本领。  相似文献   

6.
美国从学校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学校危机管理的政策研究,制定了有效的学校危机管理计划和管理框架。日本在开展学校安全管理教育与宣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和日本的学校危机管理,对我国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如何完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暴露了各级政府传统公共危机决策能力的不足与机制的缺陷。我国政府应建立危机的应急决策机制;完善国家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开展危机管理素质教育和培训,以提高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公众防范危机的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政府应该如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是心理健康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心理健康教师在危机干预工作中常常出现不敢应对、不堪重负、自我耗竭等困扰和误区。提升自身的心理危机处置能力是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学校具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预案,心理健康教师拥有应对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厘清定位和角色,与学校心理危机工作小组成员各司其责、共同协作,才能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做到快速应对,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9.
美国校园危机管理的组织架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为校园危机管理建起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组织架构,该架构有四大特点,即:政府主导与伙伴协作相结合、地方为主与逐级介入相结合、统一指挥与分别应对相结合、规范管理与弹性组织相结合。基于此,我国在校园危机管理上,有必要建立危机管理常设机构,强化校园危机应对小组的建设,扩大校园危机管理的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10.
吴春华  温志强 《红领巾》2005,(3):6-8,60
政府积极应对公共危机,提高避免和驾驭各种风险的能力,是政府职能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回应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我国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地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政府的应对之策有: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增强对公共危机的可预见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加强信息流通,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法制建设,使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  相似文献   

11.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者,面对各个领域出现的公共危机事件,有责任、有义务提升危机的应对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条件与保证。通过对2008年1月发生在我国南方的雪灾事件中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分析.提出了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危机,是危险也是机会。危机事件对学校来讲既是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变化和发展的机会。如果处理得当,则可化险为夷,凝聚师生共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安全意识和抗挫复原能力。但一些学校缺乏宏观的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缺少周密系统的思考和计划,有安全管理意识而无危机干预理念,往往以安全管理来应对危机事件,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使得应急管理成为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成功避免各种风险和驾驭危机能力的考验。如何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提高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参与主体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只有政府与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中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加强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充分调动两者在应急管理中协作的积极性,才能使危机对社会各方面状况的损害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危机的高发时期,而政府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独立地完成对各种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非营利组织在危机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势在必行.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较快地发展,并在危机应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危机应对中还存在着各种困境,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因此建立和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改革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探索更加符合我国实际的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构建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协调机制;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监管机制;提高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公共危机应对能力等,就成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非营利组织危机应对能力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世界范围来讲,应对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危机管理中存在着意识差,战略及政策规划、组织保障、信息沟通技能缺乏,财政资源支持不足,教育与训练机制不健全,法治和法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就上述问题作出合理规划,加快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如何防范、应对公共危机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五一二地震留给我们诸多启示:应完善“一案三制”建设;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培养和提高公民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与抗危机能力。  相似文献   

17.
卢林 《吉林教育》2000,(10):10-10
在全省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中,各市(州)政府、教委和各级各类学校都按省里的统一要求,及时召开了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制定了学校安全大检查工作方案,并成立各级检查小组,层层落实责  相似文献   

18.
1.学校危机管理的法律保障 联邦或州法律要求学区制定危机管理计划。联邦学校和社区禁药和安全法案要求学区在这个法案下接受资金,并向州政府保证其采用危机管理计划。学校其他的安全权利最近正在被加入修订的2001年布什总统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案。学生一直在一所危险的学校,或者在学校里是暴力犯罪的对象时,有权要求转到一所安全的学校。  相似文献   

19.
和谐、稳定的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事件的爆发,不仅严重威胁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不断的完善和提升学校危机预防、管理和应对能力,是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情境下的高校危机预防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稳定的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事件的爆发,不仅严重威胁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不断地完善和提升学校危机预防、管理和应对能力,是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