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译应该是对原语内容和思想的理解和传达,而不是死板的点对点翻译。以吉尔的口译理解模式为依据,具体分析语言知识、言外知识及其在口译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给出了提高译者理解能力的三个有效途径——掌握过硬的双语知识和文化,丰富言外知识储备以及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掌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释意理论是法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D.塞莱丝柯维奇在其长期的口译实践基础上创建的.该理论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把翻译过程分为: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理解了的内容和情感三个主要程序。以释意学理论为根据,将其运用到日汉口译实践中,通过对其阐述的翻译三个程序的分析,结合日汉互译的实例和体会,对日汉口译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如语言功底、认知知识、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等及相应的口译技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释意学派的理论出发,分析口译过程中出现误译的主要原因及对策。释意理论将口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脱离原语言外壳(deverbalisation)和重新表达。译者若在此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环做得不够的话,就有可能在实际的口译过程中出现误译的现象。故本文将释意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就产生误译的原因进行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程序中的表达阶段是口译的中心环节。意义的正确表达不仅要依靠对原语语言含义的理解,更需要译者的认知补充。译者的认知补充来源于通才知识储备,和话语篇章的环境,所以口译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百科知识和演讲能力。随着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释意理论的视角有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吴春雪 《文教资料》2010,(21):46-47
释意理论认为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进而强调翻译主体及其认知的作用。本文拟根据口译的三个阶段,结合口译实例,阐述释意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探索指导口译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口译者的心理环境指以口译者的认知系统为中心,口译的现场气氛压力和外在突变环境对口译者认知过程产生调节和影响的心理系统。口译者的心理环境适应性包括语言信息处理、口译现场气氛压力和突变生态环境适应三方面。首先,口译者须不断适应说话者意图,根据自身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不断做出适应并选择最佳候选词语来翻译,以达到语言信息处理的适应性;其次,口译者应掌握双语知识和口译的技巧与策略,熟悉口译环境、积极自我暗示,树立信心,以达到现场气氛压力的适应性;最后,口译者应冷静,尽可能调节现场气氛,避免口译中断,由此达到突变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口译者心理环境适应性的研究架起了口译者宏观与微观心理层面研究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王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05+107-105,107
释意理论是口译的核心理论,它将口译分为了三个基本过程-理解,脱离语言外壳,表达。本文从释意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和阐释了口译译员从听辨理解到记忆和表达的思维变换过程和口译能力的表现;并结合口译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提出了对于口译译员的要求和能力的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8.
商务英语口译是一项很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它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想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的口译者,需要克服商务英语口译的九个方面的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9.
法国释意学派将口译程序概括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三个阶段,提出成功的翻译应该是语篇层次上的翻译,表现为源语和译语在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用释意理论来指导口译交际过程,对成功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国释意学派将口译程序概括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三个阶段,提出成功的翻译应该是语篇层次上的翻译,表现为源语和译语在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用释意理论来指导口译交际过程,对成功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释意学派的口译理论认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程序:原语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译语表达,而使三个程序形成工作链的是"意义",口译过程就是释意过程。本文运用该理论对记者招待会口译实例进行释意性的评述和分析,并据此探讨口译释意训练的主线、核心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该文主要从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方面着手来阐释语境在口译中的作用并对因语境制约而造成的翻译困难探讨译者所采取的应对方法.笔者认为,语境是连接言语交际双方的纽带,在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者必须不断调整自己,适应语境.口译是一种双语的动态交际过程,作为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沟通桥梁,口译时译员同样应恰当地适应语境,领会原文的意义和功能,选择得体的表达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口译的质量与速度,避免误译和错译.  相似文献   

13.
王鹏 《海外英语》2023,(22):47-4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活动成为不同国家与文化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而社区口译是比会议口译应用更为普遍的一种口译形式。在跨文化的沟通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当中的人们对于译者的地位和作用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通过分析笔者近几年来担任过的一些社区口译工作来探讨社区口译中译者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黑箱法引入Anderson语言生成的三阶段认知模型,具体展示了黑箱法在口译思维科学中的研究,并举实例来说明口译行为中译者的思维过程。最后本文阐述了借鉴研究口译思维科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丽 《文教资料》2013,(5):29-31,57
视译作为同传口译的一种形式,快速准确流畅是其一大特点。要达到快速视译,译者除了要对原文理解速度快之外,更在于译者的输出时间。而在汉英口译过程中,原文理解速度一般不会给母语为汉语的我们造成太大的障碍,速度取决于对译语的整理过程。口译中,一般都以句子为单位,甚或是以更小的意群为单位进行翻译,因此掌握英语句子的形成机制对缩短汉英口译输出的时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艳丽 《考试周刊》2013,(12):13-14
口译是一个复杂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多任务过程,要求译者各种认知能力协调参与。本文借用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通过对天津某高校本科为英语专业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口方向的研究生进行实证研究.讨论了汉英交替传译信息缺省时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口译信息缺省与译者的口译专业技能有关,与译者注意力在记笔记过程、记笔记习惯、语言转换时的耗费相关。  相似文献   

17.
口译生成策略是一项复杂的认知过程,需要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研究表明,在口译过程中,一个成熟的译者能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认知视线,其认知领域始终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口译的直接对象———原文的认知;其二,是对自身口译过程的认知。所谓元翻译,指的就是译者在口译过程中,专注并有效驾驭于自身口译过程的一种认知。  相似文献   

18.
李海波 《文教资料》2011,(12):55-56
记忆是口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影响口译记忆的因素因包括译者语言水平、现场环境、记忆方式、对材料的处理水平和相关背景知识等。记忆的三种机制是感觉贮存、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口译员应该采用意向记忆法、语义记忆法、篇章结构程式化记忆法等来增强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强 《海外英语》2012,(11):150-152
该文从目的论的语内交际法则、语际交际法则和目的法则出发,分别就汉译英中语言、文化和内容三个方面的显化现象进行分析,揭示目的论三大法则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汉英四字结构口译在语言、文化和内容三个方面的显化及其取得的交际效果,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四字结构口译的显化现象,探讨四字结构口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记忆是口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对口译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影响口译记忆的因素包括译者的健康状况和语言水平、口译现场环境、译者的工作动机、记忆方式、待记忆材料的特性、对待记忆材料的处理水平及译者的相关的背景知识等。译员应采取意象记忆法、句子主体记忆法、篇章结构程式化记忆法等策略,来提高口译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