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初佛教的势力相当盛炽,同时儒、佛、道三教合流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如此社会环境与化思潮中,梅尧臣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较深。佛禅思想渗透到梅尧臣的诗歌创作中,使其诗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
劳翠勤 《考试周刊》2007,(16):92-93
梅尧臣是北宋初杰出的诗人,他在诗歌理论与创作中探索了一条与唐诗不同的道路。他的现实主义风格及平淡诗风,为宋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并对宋代及其以后的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从诗歌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面谈谈梅尧臣对宋诗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十分丰富。其早期诗歌主要以模拟唐诗为主,以“喜为清丽,间肆平淡”为特色。景祐元年之后,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诗歌的创作在题材、手法、风格等方面逐渐发生转变,尤其在题材方面出现的众多变化,成为其诗歌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在此,从梅尧臣诗歌题材进行研究,着重挖掘导致这些诗歌题材形成的重要原因及其对宋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梅尧臣诗歌的体裁分布极具特点:五言古诗最多,五言律诗次之.前期五律比例大,后期五古比例大.七言诗相对较少,仅占总量的四分之一,且多集中在后期.五律适合梅尧臣的才性,是其成功进军诗坛的体裁;五古更符合他的性格和兴趣,是其用力最多、赖以安身立命的体裁;七言诗是他成名之后用于酬唱的体裁,有利于他纠前期之偏,真正融入诗坛主流队伍之中.  相似文献   

5.
陈晓清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1):59-61,79
研究者多关注梅尧臣诗"深远古淡"的一面,而对其"奇巧"的一面却少有关注,本文即从丑学的视角发掘梅尧臣诗的审丑意义。梅尧臣以勇于审丑的姿态在自己的诗中写丑、评丑、论丑,从而拓宽了其诗歌的广度和深度,状写出一个真实的本位的自然。他以审丑来突破思维禁区,为宋诗唱响了革新的号角,其诗歌的艺术魅力正在于这种献丑守拙的智慧,寒俭内敛的气质,厚重沉稳的底蕴和无取无求的平淡风格。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与梅尧臣是北宋文坛名冠天下的领袖,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长达三十年的交往中,互帮互助,不离不弃,聚则乐而游,别则思而梦,其情可歌可泣。他们之间的诗文酬赠,正是他们交游情况的记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学界在20世纪梅尧臣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学术视野,扩大研究范围,研究角度、方法也更加多样。众多学者纷纷从接受美学、文艺心理学、文化学等角度对梅尧臣的生平事迹、思想、诗歌、辞赋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梅尧臣是宋代诗歌的开山祖师,无论是其诗风、题材还是诗学理论都别具一格,开创了有别于唐诗的宋诗风貌。其诗歌对于情感的表达亦独具一格:在抒情方式上,或借叙事,或凭咏物,或藉写景,舒缓浓淡,手法多样,平凡却真挚。在抒情特色上,梅诗寓情于白描,抒情中多夹杂议论,常借"梦"来抒情。梅诗抒情手法多样且有与以往诗歌不同的抒情特点:对平淡的自觉追求,对"风雅美刺"传统的继承以及由情入理的手法。这也正是促进其诗歌创新的内在动力,从而为宋诗面貌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梅尧臣是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提出了诗歌应当反映现实的主张,影响了欧阳修、陆游等人,改变了宋初诗坛截然异于唐代的局面,促使诗歌创作回到现实主义的大道上来.吴孟复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对梅尧臣生平、家世和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全面、客观的研究,撰写了《梅尧臣年谱》《梅尧臣事迹考略》《论梅尧臣诗》等著述,梳理了梅氏生平、家世等基本问题,指出梅氏诗歌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风格变化和缺陷,并对其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吴孟复对梅尧臣的研究具有嚆矢性、客观性和持续性,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10.
苏轼对梅尧臣钦佩有加.他对梅尧臣诗歌接受主要体现在对梅尧臣艺术观念及美学风貌的继承上.具体说,他承续着梅尧臣诗画统一论及诗歌平淡美学旨趣,并使之升华、完备从而形成了更确切的理论,在接受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宋代诗歌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梅尧臣的山水诗运用“出游观景,移步换形”、“精选视点,三维眺览”、“专注一景,凝眸近观”、“虚拟泛化,因情造景”四种基本范型来观照山水景物。在这四种范型的具体运用中,诗人既吸收了前人的创作技巧,又有自己的创新;既不满西昆体的形式主义诗风,努力挽回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又不满前人既定模式,努力寻求山水诗创作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爱情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话题,于是产生了缠绵悱恻、如泣如诉、肝肠寸断的悼亡诗。宋代梅尧臣的悼亡诗直抒胸臆,句句哀怨缠绵,眼泪承载了忧伤,梦境寄托了思念。他的诗中多次写到相思泪、梦境、孤雁独鸣、家庭生活场景的意象,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文人之间的赠物活动非常频繁,为酬答友人馈赠物品的诗歌数量随之激增。梅尧臣的礼物酬答诗数量众多,叙事性强。无论是记录一件赠物引发的交游趣事,还是具有前后相续关联的连续性叙事,梅尧臣都能敏锐地发现诗意,通过时空交错、人事重现和物象并置等手法,回顾交游经历,追述交游故事。由于梅尧臣在礼物酬答诗上熔铸了生命历程和交游体验,使得这些本为人际交往媒介的赠物,成为具有特定情感指向的文学意象,具有审美的价值。这类本属文人应酬之具的诗歌,刻上个人的鲜明印记,书写着文人间以物为媒介,展开文学交往,沟通心灵情志的交游活动。  相似文献   

14.
梅尧臣被喻为宋诗的"开山之祖",一生共存诗2800余首,其中山水纪游诗占将近六分之一。将这些山水纪游诗整合在一起,构成了梅尧臣一生完整的行旅历程。梅尧臣多山水纪游诗,一方面和他奔波一生的仕途生涯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和梅尧臣追求平淡的性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梅尧臣的山水诗运用“出游观景,移步换形”、“精选视点,三维眺览”、“专注一景,凝眸近现”、“虚拟泛化,因情造景”四种基本范型来观照山水景物。在这四种范型的具体运用中,诗人既吸收了前人的创作技巧,又有自己的创新;既不满西昆体的形式主义诗风,努力挽回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又不满前人既定模式,努力寻求山水诗创作的新路。  相似文献   

16.
南宋理学家朱熹对梅尧臣诗歌的接受态度基本是否定的,他一改梅诗的"平淡"说法,而说"枯槁",又说梅诗"平庸",多是"上门骂人"。这种看法跟宋代绝大多数诗人对梅诗的接受态度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是朱熹因自身固有的思维定势及文艺观念导致朱熹对梅尧臣诗歌的不喜爱。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咏梅诗的高峰期,梅花自宋以后,文人对其认识发生了变化,审美意趣得到深度的开拓发展.梅尧臣作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写作了大量的咏梅诗,对其咏梅诗的分析,能窥视北宋初期咪梅诗的发展情形及趋势.对梅氏的咏梅诗进行分类,并将他的咏梅诗置于其整体诗歌的创作中和咏梅诗发展的整个历史中,来阐释其咏梅诗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诗话作为宋代的重要文学批评材料,涉及大量梅尧臣及其诗歌品评,主要论及其人物轶事,诗歌风格,诗歌主张及其诗歌评价与地位问题。宋诗话对梅尧臣的诗歌评论从宋初延至宋末,反映了有宋一代文人对梅尧臣诗歌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9.
北宋诗人梅尧臣在宋诗史上影响颇大,通过对其诗韵进行穷尽性研究不难发现,梅尧臣诗歌的用韵,古体诗可以分为二十一部,佳韵已经分化,元部与真部相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实际语音的面貌。近体诗可以分为十四部,与古体诗舒声部分相同,且近体诗借韵、出韵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20.
梅尧臣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缘于其平淡的诗风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由于梅尧臣的作品风格多样,也导致了对梅尧臣“平淡”的诗歌特点的不断争论。从梅尧臣诗歌在描写上的追新与锻炼,情感上的深刻蕴藏和形式上的散文化风格方面.对梅尧臣的“平淡诗风”进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