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一体化课程建设是校企一体化教育流程再造的关键,通过探求学院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促进校企实质性的深度合作,以"契约"的形式约定校企双方在校企一体化课程建设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可以保证校企一体化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多方受益.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化校企合作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实施"十个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方法,提高了一体化办学办企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更实质的趋近于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但因诸多原因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本文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校企合作中所遇到的困境,并提出企业采用学费比例分成建立"校中厂"等有效方式,实现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真正融合,达到产教一体化。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积极性,确保学校、企业、学生多赢。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热点,校企双主体育人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实现校企双赢是现代学徒制成功开展的内生动力。笔者作为学校校企合作专项工作的负责人,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以本校的校企合作为例,提出构建"四双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1)"双主体育人";(2)"双身份管理";(3)"双导师教学";(4)"双合同保障";(5)校企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张翠红 《职教通讯》2016,(11):64-65
以南京财经学校计算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例,从校企合作、目标引领、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即通过校企合作、目标引领、制度建设、教科研引领、"赛训教研"一体化等途径,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  相似文献   

6.
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以下简称“机电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探索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与现代化企业相适应的校企合作一体化培养模式,形成了供求一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往往存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培养平台供给与需求不对称、学生培养驱动乏力等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没有实现校企对称性共赢。"三三一体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学、研、产三大职能一体化,实验室、工作室和研究室三大平台一体化,实验项目、生产项目和研发项目三层次项目一体化,以及以上三个方面整体一体化运行,能够使校企合作在较高层次上实现对称性共赢,深化校企合作育人,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校企校"合作学院——南通职业大学林洋电子学院建设案例分析,探索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架构下现代学徒制"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基础上,中高职学校与同一企业开展"一体化、分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解决学生学历提升、高质量对口就业和企业发展储备人才三大难题。同时针对"校企校"合作学院现代学徒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型"校企校"合作学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落脚点是校企合作, 只有在深度的校企合作中,学校才能将自己的专业建设理念融入行业企业,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才能真正发挥中职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邓莉 《文教资料》2011,(32):225-227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和企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中国特殊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还面临着诸如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的建设困境,通过"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新体制的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进、政产校企合作机制的健全等多层面合作机制的创新,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将会迈入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11.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探索实施了"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三个课堂"各自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部门协调、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等现实难题,学校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系统育人的共识为立足点,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培养师资队伍、形成多元育人合力为关键,以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强化信息反馈功能为支撑,构建了人才培养长效保障机制,以确保"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期间,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保障和动力等机制建设,坚持引入企业、引入设备、引入项目、引入管理的"四项引入"方式,探索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经验。本文就此对示范校建设校企合作策略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厂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蒙忠  何斯远 《高教论坛》2011,(12):105-107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大型电力企业共建"厂中校",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校企一体化、产教一体化、学工一体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对接产业、依托行业、合作企业"办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特征与实践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职业教育独特的发展模式下,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是学校本位模式,其具体合作形式是"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学校承担主要责任和主导作用、企业在政策鼓励下积极参与,其主要问题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高校寻求合作的能力匮乏、政府支持合作的力度不够。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首先应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其次,依托行业,服务企业,建设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再次,夯实基础,工学结合,增强校企合作的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建松 《职教通讯》2011,(22):49-51
职业学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寻求校企合作"宽度";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提升校企合作"温度";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形成校企合作"亮度";瞄准企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密度";改革校企合作的模式,显现校企合作"力度"。实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努力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6.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内产教园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提出了"职业主导、岗位需求、工学结合、互动融合"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往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被动性,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无为性,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无力性,强调以政府为主导,以高职院校、企业同为双主体,实现政府、高职院校、行业和企业、学生的多方联动机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一体化育人。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当前中职学校改革的热点课题,但在实践上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存在学校"一头热"、企业缺乏热情的状况。文章分析了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坚持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的必要性,指出推进校企合作就必须深化中职学校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高职多层次、全方位“校企一体化”的系统思维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发展平台,企业动力不足;合作缺乏稳定性、持久性,难以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合作表面化,没有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产生实质性影响.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永恒命题,如何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经过不断探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校企共同体建设,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9.
“共赢共生、融通自为”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机制理论和学校多年的实践,围绕建立协同共赢、长效稳定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通过产学对接确定人才培养标准,校企之间不断强化"共建共享、权责对等"的一体化工程教育环境建设,深入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了"共赢共生、融通自为"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从实践的角度深入阐述了产学合作教育机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理念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开创"城校企"模式,构建"城校企"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践平台、"城校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城校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成果、校外推广和社会影响几个方面论述"广西汽车城"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为同类学校校企合作模式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