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自清的《背影》撷取了生活中的一个亮点,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一幅画面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无论岁月怎样改变,这“背影”永远不会褪色。同样是父子题材,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则另具特色。这又是一篇写父子亲情的散文。文章的标题不同凡响,这是引用了父亲的话,耐人寻味,能激发读者探知究竟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导引“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环境的不同,成长经历的迥异,使每个人对亲情的体验也各不相同。请你仔细阅读下面这篇小说,谈谈你对母爱的感受。牵着母亲过马路方戈  相似文献   

3.
上完《背影》,我的脑海里仍不时浮现出那幅令朱自清先生几次流泪、致无数读者感动不已的“背影”。下一堂课。自然是写“背影”——一般老师都会布置学生写一篇反映父母和子女亲情的作文。我上过好几轮《背影》,都让学生写亲情作文,但收效都不大。不少学生觉得写不出什么,写出的作文也十分平常,甚至还有学生把“作文选”中的一些段落移植来交任务。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4.
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亲情。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这是1988年江泽民为纪念朱自清诞辰90周年,提笔写下的一首诗。一篇一千三百多字的短文感动了无数的学子,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朱先生和他的父亲早已离我们而去了,然而父亲的背影依然那么清晰。一个普通父亲的背影为何会有如此感人肺腑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背影是离别时最后的留念。它总是渐渐远去,渐渐朦胧,让人想把它留下却又无法挽留。这离别的惆怅“常使英雄泪满襟”。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次分别,要目睹多少个背影远去。可是,一个身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却是朱自清心中挥之不去的感动。这《背影》也感动了我,让我想到另一个穿着黑色夹克在雨中奔跑的背影。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上感人至深的一种感情,莫过于亲情。亲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朱自清先生的现代散文名篇——《背影》,可谓妇孺皆知。文中所刻画的"父亲"那肥胖的、蹒跚的、慈爱的背影,感动得多少人热泪盈眶!在明代,也有一篇散文,同样描写亲情,同样饱含深情,同样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它就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相似文献   

7.
推荐者的话     
一个人“多年的梦想”将要变成现实的时候,可能将另一个人即将获得的现实的幸福再次推向遥远:这种冲突或矛盾大概是这篇平淡的故事中能够打动人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拥有幸福的权利:哥哥可以遵从内心的意愿,继续“清苦”、“寂寞”地走在求学的道路上;妹妹结婚生育,享受为人妻、为人母的快乐。但是,特殊的家庭背景使正常的生活轨迹发生了“错位”,浓浓的亲情的缠绕使原本简单明了的事理变得复杂难解。亲情的存在最终使家庭的每个成员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位置,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想,在这篇故事中,不存在什么“特殊的…  相似文献   

8.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颇为成功的一篇叙事兼抒情散文。2001年,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选用了该篇文章。作为书写父子亲情的典型代表,在各个不同时代,入选了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时期,人们对《背影》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父亲家中的光景很是暗淡,透露出对黑暗社会的愤意;有的人认为《背影》抒发的是一种“人到中年”的复杂感情,是中年人成熟的心理活动;还有的人认为《背影》负载了一种晚辈对长辈的忏悔隋结,是一种民族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9.
1998年,我布置学生写话题作文“感悟亲情”。我先把自己的一篇“下水作文”《一杯薄薄的思念》读给学生听,这是我追忆已故父亲的纪念文章。然后我让学生课后温习一下朱自清的《背影》和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北京宣武区中考作文题目爱,是一种崇高深挚的感情;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会有许多爱的情感,从中你会有许多爱的感悟。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题解:“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爱”也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外延的话题。一篇脍炙人口的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写亲子之情和父子之爱的代表作。爱,渗透在所有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之中。不仅如此,爱也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对人、…  相似文献   

11.
请莫忘本     
每当从报刊上、广播里,看到或听到关于对某些挪用教育经费、挤占教师工资问题的报道时,许多群众和干部常常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句评论:“这些亏待教师的人,是‘忘本’啦!”亏待教师就是“忘本”!这话说得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尊师重教的指示精神,触及了那些不重视教育、不尊重教师的人的灵魂。首先,亏待教师,是忘了中华民族尊师美德这个优良传统之本。从古到今,不管历代剥削阶级如何轻看教师,把教师的职业贬为末位,也不  相似文献   

12.
亲情像泥土一样滋养生命,也像泥土一样常常被人遗忘。可是,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亲情就成了一只红泥小火炉,被人们捧着取暖。亲情难舍,亲情难忘。《背影》写的就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人都珍视亲情,特别是我们的孩子们。学习《背影》,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去感悟亲情,去领略亲情在人生中的不可或缺,以达到完善他们的情感,提升他们的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这篇文章(指《背影》)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文章例话》)吴晗“一《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了。(《他  相似文献   

14.
张旋 《现代语文》2014,(2):42-43
很多人欣赏朱自清的《背影》觉得这篇文章的角度新颖独特。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作者选择了一个最佳表现角度--‘背影’,并把它转化为艺术美的一篇佳作。”  相似文献   

15.
最近给学生留了一篇写入记事的习作,批阅时惊讶地发现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作文题目是《我的母亲》。想想,这也不足为怪,抒写母爱作为作文内容符合学生年龄和生活实际,再者基于亲情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抒情母题,始终成为人们笔下的钟爱。它的感染力度来源于成长过程中人们深层心理的普遍认同,就连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有的学者认为“表现了一个男人背后的另一面——女性或女性特质。”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6,(3)
[话题引申]作文贵在情真,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为情感类话题作文在这方面的要求与一般作文有所区别,题目中一般都有“叙说真实故事”或“写出真情实感”之类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乐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树立起高远的生活目标,产生高雅的生活追求。亲情、友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世间,就离不开亲情、友情。可以说,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浸泡在博大无比的友情和亲情中,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在为友情和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沁人心脾的歌;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友情和亲情在意,世间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17.
人们说到来自清的散文,总是提到《背影》。这篇佳作广为传诵,长期作为范文选进大、中学校的教材。《背影》不但为中国广大读者所钟爱,而且也深受国外读者的欢迎。如韩国著名的散文家许世旭曾将《背影》译成朝鲜语发表,获得许多读者的喜爱,连中学教科书里都收录了这篇散文①。《背影》作为美文,个中的父子真情,质朴写实的艺术魅力,人们早已连篇累睦盛赞不已,但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意识,则不大为人们所注意。《背影》中父子感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在这变化的背后蕴藏怎样的文化意识?于中我们窥见一个怎样的父子情感世界?对这些问题的认…  相似文献   

18.
你们见过有人用“一碗”来做亲情的数量词吗?反正我在学生作文中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用“一碗”来做亲情的数量词。可以说,对这篇作文,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为这个“一碗”而兴奋、而激动、而感叹。不过我这里想专门来谈一谈这个“一碗”的真实性与夸张性。“一碗”这个词的真实性源于真实的生活材料。读过这篇作文,你们都能看得很明白。奶奶给“我”盛了一碗饭,“我”亲手做了饭,给奶奶送去一碗,不都是“一碗”吗?这么真实的一个词,为什么又说它是夸张的呢?说到形容亲情时的夸张,一般人会说它“比海  相似文献   

19.
亲情像泥土一样滋养生命,也像泥土一样常常被人遗忘.可是,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亲情就成了一只红泥小火炉,被人们捧着取暖.亲情难舍,亲情难忘.《背影》写的就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 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人都珍视亲情,特别是我们的孩子们.学习《背影》,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去感悟亲情,去领略亲情在人生中的不可或缺,以达到完善他们的情感,提升他们的人格的目的. 《背影》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质朴凝练,读这样的文章,学生们最容易浅尝辄止,因此教这样的文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具体教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一篇反映亲情的美文.文章通过“父亲给我买橘子”这件事,给我们展示了“父与子”之间的深情,深刻地传达了父爱的特点:无声,无言,无痕.这无疑是在学生的情感仓库里注入了一丝暖暖的温情,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情感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