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情艺趣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 (农历 )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漫长的历史使年俗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像贴春联、贴“福”字、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 (chǎ ng)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春联发展至今,形成了许多独特而精美的样式。  相似文献   

2.
最早的春节相传我国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立后,这一风俗流传下来。最早的“年”字《谷粱传宣公元年》记载:“五谷大熟为大年”,在两汉以前,“年”的意思为五谷丰收。最早的爆竹春节放爆竹始于汉代,当时的爆竹是火烧竹子发出的噼啪响声。最早的年画年画源于古时门神画。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福荼”、“郁垒”的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最早的对联五代后蜀皇帝孟昶除夕时命翰林学士辛寅逊题词于门上“桃符”板。孟昶嫌作得不好,就亲自在“桃符”上题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的对联。最早的贴倒“福”字始于…  相似文献   

3.
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的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相似文献   

4.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学形式,它的语言特别精练,被称为“诗中之诗”,内涵深广,格律严谨,音韵铿锵,表现手法丰富多彩,集中代表了汉语文字组合变化,运用的特色。早在秦汉以前,民间过年即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郁垒”的名,分别书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1000余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宋史·蜀世家》记载的“新年纳余庆,嘉年号长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春联。  相似文献   

5.
最早的春节相传我国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后,此俗流传下来。《尔雅》一书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最早的春联据史书记载,五代后蜀皇帝孟昶(918-956年)于934年除夕,命翰林学上辛寅逊题词于门上“桃符”板,孟昶嫌做得不好,就亲自在“桃符”上题联:“新年纳余庆,嘉书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的春联。最早的年画年画起源于古时门神画。东汉蔡备《独断》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在门上贴“神茶”、“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我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最早的贺年片贺年片…  相似文献   

6.
林然 《老年教育》2008,(2):47-47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习俗,盛行于全国各地。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春牌”即写在红纸上的“福”字。仅“福”一字,民间流传至今,就集有历代仓颉文、重篆文、钟鼎文等各种异体写法一百余种,俗称“百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春节贴“福”字,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相似文献   

7.
门神与年画     
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喜欢买几张图案精美、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布置房间,增添节日气氛。 门画,古称门神。据《风俗通义》和《京楚岁时记》载,周秦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了门神画,每逢春节,人们使用彩漆在木版上画“神荼”、“郁垒”之类,挂在门上,以求消灾纳福。关于门神的来历,普遍的说法是:门神上的白脸是秦  相似文献   

8.
<正>转眼到岁末,处处喜洋洋。年根儿下,家家户户都会有各种各样充满年味儿的新年礼活动,挂春联、贴年画、放爆竹、食水饺等。然而,这些新年礼部大有来头,有着不同的寓意和典故。挂春联·庆佳节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它既表达了人们的新年心愿,又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我国最早的春联是在五代时出现的。据说,五代后蜀国的国君是一位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除夕,他突发奇想,让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自此以后,挑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炮竹声声,又是春节了,大家见面都是作揖拜年。改版后的小鱼儿聊天室门口也贴上了一幅对联:“盛迎八方来客,笑谈五洲趣事”。小鱼儿站在聊天室门口,拱手作揖,迎接每位朋友,聊天室的公告板上写着:春节新气象,今天来的朋友有神秘礼物送哦……  相似文献   

10.
烟花汇演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新对联。有的在门前摆着大小不一的吉祥树,有的在门上贴了一个“福”字。这个“福”字是倒着贴的,因为念起来是:福“到”了。小孩子在街道上跑着、跳着、叫着、笑着,从录音机或VCD里传出的迎新春歌曲响个不停。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收看《秦始皇》、《武则天》、《唐明皇》等电视剧时,常常有这样的镜头:文武百官有本启奏皇上或皇上对某大臣有所训示时,某大臣就得双手恭恭敬敬地举着块狭长、扁平的“木板”,面对皇帝,聆听圣谕。这块“木板”就叫作笏,也叫“手板”。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备忘簿”。笏,源起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用竹木制成,无论谁都可以佩戴,系在腰带上,发生什么事就记在上边,以免遗忘。  相似文献   

12.
春联小史     
战国时,中原老百姓把用桃木刻的木偶,挂在门旁,称为“桃梗”,据说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即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这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句,被公认是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自此,春联之风便在民间流行起来。 春联小史  相似文献   

13.
张春燕 《小读者》2010,(2):46-46
最早的春节:相传我国原始社会时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立后,此俗流传下来。《尔雅》一书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相似文献   

14.
对联,俗称对子,又叫“楹联”或“楹帖”。是由我国战国时期户悬“桃符”演变而来。当时人们为了祈福除灾,用桃木削成板,上刻咒语,以求风调雨顺,逢凶化吉,诸事如意。公元900多年的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写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又推广在楹柱  相似文献   

15.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之后,我逐渐明白,班主任工作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探索一些“心理效应”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班风营造:“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班级好…  相似文献   

16.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相似文献   

17.
福到啦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倒贴"福"字表示"福到了". 请你给"福"字涂上喜庆的红色,给小朋友的衣服也涂上漂亮的颜色吧!  相似文献   

18.
活动一:爆竹声声,感受春节快乐师:同学们,今天的教室跟往常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生:我有一种过春节的感觉。师: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生:教室的黑板上贴了一副红红的对联,而且这副对联的内容都与春有关。生:教室的黑板好像家里的门一样,上面还贴了两个倒着的“福”字。生:刚才我还听到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师:过春节时,你们放过鞭炮吗?生:(举手)放过!师:其实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门上贴的对联也叫——生:(齐)春联!师:对!是春联。能把你课前搜集的春联念给大家听听吗?生: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生:雄鸡三唱送腊去,喜鹊一声迎春来。师:大家…  相似文献   

19.
年画小史     
年画起源于先秦,《战国策·齐三》载:“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刻削子以为人。”战国时的《山海经》也有类似贴门神的记载。到了两汉,门神已逐渐成为人们避凶纳福的偶象。《荆楚岁时记》载:“正月初一,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茶,右郁垒,俗谓之门神。”门神就是春节张贴的年画。雕版印刷方法在唐代发明运用  相似文献   

20.
小猴修门     
小猴什么事都不会干,穿衣、洗脸、吃饭都要妈妈帮忙。小猴上学了。有一天,教室门坏了,熊猫老师要带小猴去修。小猴着急地说:“我不会修啊!”熊猫老师鼓励他:“不要紧,我来教你!”小猴为难地说:“妈妈说我还小,啥也学不会!”熊猫老师安慰他:“那好吧,我们来做游戏。你能去找几块木板吗?”“能!”小猴高兴地找来木板。熊猫老师指着门洞说:“你能把木板钉在破的地方吗?”“行!”小猴信心十足,很快钉好了。熊猫老师表扬小猴:“不错,门修得很好!”小猴明白了,他一直在跟老师学修门。小猴修门@陈忠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