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中国工人阶级的心路历程论路翎的剧本《英雄母亲》木金(一)路翎继剧本《人民万岁》之后,又创作了剧本《英雄母亲》,倘若说前者是写黎明前工人阶级的精神蜕变与成长,那么后者则是写在祖国的早晨、旭日东升之际,中国工人阶级在进一步政治化的过程中的痛苦与欢欣。若是...  相似文献   

2.
《草桥结拜》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第二场。教学这一剧本,既体现剧本的特点,也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的特点。通过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读懂剧本,初步感知戏曲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学写剧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尤金·奥尼尔的自传性剧本。他用戏剧手段在剧中直面他的父亲、母亲、兄长与自己。责备一悔恨,严责一同情,痛恨一热爱的情感节奏贯穿于整个剧本的自始至终。这种情感的反复节奏与整个家庭关心的一个痛心的问题——谁应该受责备,反映这个剧本的主题——过去就是现在。《进入黑夜的漫长的旅程》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诗化的剧本。  相似文献   

4.
《白鲸》讲述了饱经风霜的亚哈船长与他的仇敌白鲸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亚哈身上体现了令人钦佩的正义品质: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经验丰富;同时还具有令人恐惧的邪恶力量:偏执、自私、专横.他集正义与邪恶与一身,具有鲜明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5.
【导读】 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1868—1936),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剧本《敌人》《意大利童话》等。散文诗《海燕》等多篇作品曾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小读者》2006,(2)
一向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全国著名作家苏叔阳是个多产作家。他既写成人作品,又写儿童文学作品,还写了不少电影文学和话剧剧本。这位曾当过工人、做过大学老师的国家一级编剧、出生于河北保定的著名作家,18岁上就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中短篇小说集、诗集、散文集。他写的长篇小说《故土》获首届人民文学奖;话剧剧本《丹心谱》、《左邻右舍》分获庆祝建国30周年创作一等奖和全国优秀剧本奖;传记文学《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获首届国家图书奖;散文集《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获1995年“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儿童文学奖、中…  相似文献   

7.
《西厢记》本是反映女性意识觉醒、公然追求爱情的剧本,但是在三纲五常思想控制之下的封建社会,赞美男女恋爱自由的《西厢记》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出了男权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李坤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5):144-146
张爱玲的剧本创作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详细的解读,张爱玲的剧本中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她自身独特的审美情趣。张爱玲在剧本中对于“理想”、“爱情”、“人生选择”等问题上做了于小说之外的不同的相当深刻的思索。本文从这种视角对张爱玲的三部剧作《不了情》、《太太万岁》和《一曲难忘》,进一步详细解读。随着近年来“张爱玲热”的到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注意到张爱玲的剧本创作,张爱玲的剧本也会有更多的作品被改编。  相似文献   

9.
《花月痕传奇》是清代作家陈烺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描写男女因缘的传奇作品,全剧围绕萧步月与霍映花的镜花水月之情展开描写,体现了陈烺超脱的人生感悟。剧本的情节构思、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安排都很独特。剧本中林宾日和登龙的序,其他评论家的题辞、评辞以及每折的批点,分别从剧情、结构、语言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对剧本进行批评。结合剧本从这些评点可以看出,《花月痕传奇》的文人意识很强,作为文学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我国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乘火车途经长城时,心灵被长城的雄伟气势强烈震撼,瞬间文思涌动。他抓住了这一瞬间,下了火车后,不顾旅途的疲惫,回家铺开了稿纸,立即动笔。于是,电影文学剧本《祖国啊,母亲》便诞生了。  相似文献   

11.
《孕》、《娩》是作者组诗《孕、生命、宝贝——给我亲爱的儿子西蒙》中的第一首和第六首,全诗由八首小诗组成:前4首是准妈妈唱给腹中宝宝的歌,后3首是分娩时母亲对宝贝的倾诉,最后一首是年轻的母亲对宁馨儿的呢喃。它细腻地展示了母亲从怀孕到分娩的全部心理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圣洁无私的母爱,表现了母亲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体现了母亲对生活哲理的思索。  相似文献   

12.
清代焦循在《剧说》中说:“玉茗之《还魂记》,亦本《碧桃花》、《倩女离魂》而为之者也。”关于元杂剧《碧桃花》、《倩女离魂》与明代汤显祖传奇《牡丹亭》的关系,本文不拟论述。但从焦循这段话可以看出,在现存162个元人杂剧剧本中,《碧桃花》与《倩女离魂》属于同一个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要求与封建礼教的矛盾;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着重描写了幻想。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剧本在表现幻想方面的成败得失,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13.
吴威 《文学教育(上)》2013,(23):109-109
《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实现飞跃,是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节,林冲手刃仇敌,怒不可遏,既是对统治阶级的绝望和反抗,也有对结义兄弟陆谦的痛恨。  相似文献   

14.
胡适《我的母亲》中前后三次写到母亲的哭,分别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母亲宽容和贵的品质以及母亲对名节清白的维护.以母亲的“三哭”为抓手进行文本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母亲这一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相似文献   

15.
在莎士比亚的三十七部剧作中,分量最重的是《哈姆莱特》;在这些剧作所表现的典型人物中,最有时代概括性的也是哈姆莱特。剧中的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这是一个取材于历史传说的剧本。丹麦人沙克逊·格兰姆克在八世纪初期第一次记录下这个古老的传奇。传奇中叙述年青的王子,佯装疯子,麻痹并杀死了作为他仇敌的叔父,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仇。传奇以王子的顺利成功而结束。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法国作家倍尔弗耳,在他的《悲惨的故事》中转述了这个传奇。以后十年中,伦敦舞台上演了关于哈姆莱特的剧本,剧本可能是汤姆斯·吉特写的,现己失传,仅存作家汤姆斯·罗兹在五九六年说的一段讥笑话,“鬼魂在舞台上诉苦地叫着:‘哈姆莱特复仇吧’!正象一个贩卖牡蛎的女商人在叫卖一样。”莎士比亚一六○一年写成了《哈姆莱特》,他一定是利用了这些材料。不过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既不是史料的复活,也不是真正的丹麦王子,而是来源于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并且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为什么这样说?根本原因在于莎士比亚把他的时代的先进人物,换上一  相似文献   

16.
《二月》是在中西文化碰撞背景下对城乡文明冲突的体现和观照,表现了现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忧患意识与家园意识。《为奴隶的母亲》表现了作者对宗法制度下女性恶劣处境的关注,体现了相当深刻而复杂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我国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乘火车途经长城时,心灵被长城的雄伟气势强烈震撼,瞬间文思涌动。他抓住了这一瞬间,下了火车后,不顾旅途的疲惫,回家铺开了稿纸,立即动笔。于是,电影文学剧本《祖国啊,母亲》便很快诞生了。  相似文献   

18.
清代焦循在《剧说》中说:“玉茗之《还魂记》,亦本《碧桃花》、《倩女离魂》而为之者也。”关于元杂剧《碧桃花》、《倩女离魂》与明代汤显祖传奇《牡丹亭》的关系,本文不拟论述。但从焦循这段话可以看出,在现存162个元人杂剧剧本中,《碧桃花》与《倩女离魂》属于同一个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要求与封建礼教的矛盾;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着重描写了幻想。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剧本在表现幻想方面的成败得失,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19.
雨果生于军官家庭。早期所写的《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来,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成为积极浪漫主义的宣言。接着写出《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了  相似文献   

20.
读书     
《八小时以外》2011,(2):51+53
书名《六月新娘》作者张爱玲出版十月文艺出版社日期2010年12月定价29.80元《六月新娘》是张爱玲的电影文学剧本作品集。这是张爱玲的剧作在内地首次结集出版,其中包括《人财两得》、《情场如战场》、《桃花运》、《六月新娘》和《小儿女》五个剧本。五个剧本都是以爱情纠葛为主线,演绎了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