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教育沟通及其过程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沟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有效语言和其它方式,运用合理协调方式达成共识的一种人际沟通。与一般的人际沟通相比,它具有二分的确定性、目的的先在性、资源的倾斜性、方式的潜隐性和网络性等特点。从发生机制看,教育沟通具有伴生性、均衡性、转换性等过程特性。  相似文献   

2.
沟通是人类的活动,是人类的行为。沟通过程是沟通主体作用于沟通客体的行为过程。首先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过程;其次是信息符号化与符号解读化的过程,也是系统化的过程,还是人类对自身了解和塑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理论地阐述了课堂教育沟通的概念、特点和形式。提出了使课堂教育沟通得以顺利进行的三个突破点,即把握课堂沟通的特点、注重课堂学习群体构建、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教育沟通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有一个从情感到观念的提升过程,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帮助大学生形成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准确把握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过程的规律特性,有利于开展好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及其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亮 《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26-127
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即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而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此同时,沟通障碍依然存在,怎么解决这些障碍会直接对教育效果构成影响。本文将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不足进行探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旨在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水平,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水平。  相似文献   

6.
7.
论教育沟通发生的动机和动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沟通是指教育与受教育之间通过有效语言和其他方式,运用合理协调方式达成互识或形成共识的一种人际沟通。教育沟通的动机有两类:求同存异和求异存同。“异”或矛盾是重要的。具有动力学意义。导致教育沟通发生的“异”条件或动力主要有身份差异、角色期待差异和视界差异等。  相似文献   

8.
辅助沟通论     
近年来,辅助沟通在国内特教界开始兴起。本文叙述了科技辅具的概念,包括辅助沟通的定义,辅助沟通的组成及辅助沟通的形式。根据沟通障碍者语言特点,给出了辅助沟通适用的对象及辅助沟通介入的目的。辅助沟通介入需有专业团队支持,辅助沟通训练应早期介入,并可能经历漫长的发展和学习过程。介绍了沟通辅具的特性,并就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和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正式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可以拉近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距离、增进教育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密切人际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思想情况,进而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非正式沟通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钟启泉 《上海教育》2001,(10):34-36
“教学的重要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克林伯格说:“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与语言的学科教学是不存在的。”因此,从教学中的沟通与语言的视点重新审视学科教学理论,求得学科理论的范式转换,是势在必行了。  相似文献   

11.
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21世纪人类的交往实践格局 ,呼唤类主体的出现。类主体是 2 1世纪教育所要培养的目标。类主体不同于个人主体 ,个人主体的主体性表现为一种以占有为目的的单子式主体性 ,类主体表现为以存在为目的的主体间性。前者的产生诉诸于主—客二分模式 ,后者的产生诉诸于主—主交往模式。当今研究主体教育 ,必须明确培养学生的主体间性 ,同时用交往的精神审视和改造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教育机智及其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机智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内在品质,它包括对教育情境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与把握、选择与判断以及处理与行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智,关键在于加强教育理论修养、训练思维反应品质、提高辨别判断能力、丰富教育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交往实践是指多极主体间通过改造或变革作为相互联系的中介和客体而结成网络关系的物质活动.教育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学校教育交往是以课程教学为轴心展开的,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主体之间的连续交往.  相似文献   

14.
云南边境地区是一个国家比较特殊的区域,随着中国边境地区全方位的开放,云南桥头堡建设工程的扎实推进,云南边境地区教育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在交流合作中,存在着相互间的渗透和影响、刺激和挑战、改造和争夺、促进和鞭策,一场涉及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博弈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中。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和分析我国1979年以来教育哲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当今教育哲学研究应关注教育实践、关注各种社会思潮,对教育发展中提出的一些根本问题从方法论的高度给以理论上的阐明和科学的预测,使教育哲学切实发挥指导教育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理论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的交往与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研究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之间的交往与相互转换的问题。两类主体间交往和转换的质与量,决定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深度和广度。教育理论人与实践人在交往过程中分别带有各自的交往假设,这些假设成为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基本路径。适应变革时代要求的合理的交往假设是:理论人与实践人彼此有内在的相互需要,双方互为前提,各自的生命发展只有在双向建构、双向滋养和双向转化中才能实现。对这种转化的内容、过程、困难和障碍等的研究,是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技术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素质成为了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校师范生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应重视并加强教育技术素质培养的各个环节。本对教育技术素质进行了诠释,分析了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对教育教学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并对目前师范生在教育技术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不仅在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健康发展仍然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这一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夸美纽斯、卢梭、第斯多惠、裴斯泰洛齐等都曾阐述过自己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看法,并把这一思想进一步推向合理化、科学化,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同伴交往学习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人",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不应是教育学者身居教育实践之外的一种“冷眼旁观”,亦不应满足于以“局内观察”的方式对所研究之群体文化进行“深描”。教育研究必须以“参与”作为研究的基本姿态。教育研究之“参与”,其研究旨趣不仅仅停留于对研究对象的复现与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如何教育”作出合理解答,并走向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对教育活动的“协同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