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中体现的政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重点分析了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要求的变化,体现出高职教育突出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特色课程建设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和评审工作自2003年启动,至今每年一次.2007年以前,本科和高职院校共用一个评审体系,自2007年后,本科和高职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有了各自独立的评审指标.笔者对2007-2009年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高职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不同于本科之处,并对今后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高职与本科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国家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出台,自此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有了不同于本科的、独立的评审标准.对近四年的本科和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高职和本科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侧重,指出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及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北省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从国家示范院校、国家骨干院校、省级示范院校、普通高职院校等不同层次,分析了推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不断更新升级的高职教育理念;示范(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国家、省、校三级培育、遴选、验收评估机制。同时指出制约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的主要问题:课程布局在院校分布上不均衡;课程网站评审色彩浓厚,教学共享功能薄弱;部分课程建设功利性强,呈现反向示范效应;课程建设质量评估缺乏过程性监控。  相似文献   

5.
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结果已经揭晓:今年全国共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7个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家组织推荐申报了381所高校的857门课程.经过评审,评出国家精品课程300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民政工作原理>作为高职文科类的一门课程入围国家精品课程,十分来之不易.这是因为:一是高职文科类的课程入围国家精品课程"物以稀为贵".2004年评审出的国家精品课程总共才300门,而高职类的仅有51门,占总数的17%.其中高职文科类的仅仅4门,占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总数的7.8%.二是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十分注重以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高职类的国家精品课程更是突出课程实践性的能力培养.但是,与理工科的课程相比较,作为高职文科类的课程一般很难实现和突出"以能力为中心,重在实践性环节",这是当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高职文科类课程教学的难点和困惑所在.而<民政工作原理>课程正是在这种难点、困惑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总结起来,归为一点就是贵在教学队伍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新".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工作以来,共有396所高职高专院校的609门课程通过评审。从这些课程的地域分布、院校分布、专业门类分布来看,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制造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国家精品课程居多;立项建设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及重点培育(挟持)高职院校获得的精品课程占总数的59.1%。2007年开始,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有了独立的评审标准,从中可以看出,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7.
周颖 《职教论坛》2012,(23):95-96
通过河北省保定市两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精品课程在高职教师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有可能影响精品课程应用的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国家精品课程网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职学生,考虑高职学生基础,寻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高职高专教育的结合点,结合高职办学特点,在充分进行高职各专业课程建设基础上,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结合本院《C语言程序设计》山东省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谈谈建设过程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解读高职工学结合精品课程的内涵,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来建设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将促进高职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凸显高职教育特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高职院校汽车技术应用类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样本,通过在线访问精品课程网站获得基础数据,研究了当前高职院校汽车技术应用类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使用状况,并对高职院校汽车技术应用类精品课程建设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应对"后精品课程建设时代"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已由前期的探索实践、经验积累阶段进入到对课程建设的深化认识、规律性把握的"后精品课程建设时代"."后精品课程建设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理念,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畅通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渠道,完善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管理激励机制,从而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作用,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从国家精品课程政策看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文章分析了自2003年以来我国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中高职院校的情况,仔细研究了三年来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体系的变化,提出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科研水平、信息化程度以及课程特色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国家教育部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衡量精品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利用与共享机制的健全程度,以及优质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程度.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为例,研究高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利用及评价指标体系,以应对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挑战和契合国家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评审指标的变化看高职精品课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教育部从2003年7月颁布的《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至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其指标体系有所变化。在与高职精品课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方面的变化,给我们指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职院校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准确把握高职精品课程的内涵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保证。本人就参加学院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探讨高职英语精品课程在教师队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为例,探讨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应用,提高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获取性、可使用性,实现从课程建设到建设和应用并重的战略转移,以实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并以期能为其他相关课程建设起示范带头作用,能为管理者提供成果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汤杰 《教师》2011,(11):22-22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职院校稚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准确把握高职精品课程的内涵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保证。本人就参加学院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探讨高职英语精品课程在教师队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评审指标体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精品课程建设内涵与水平的要求,也是对如何建设和改革其他课程的一种引导。全面了解和把握评审指标体系的内涵及变化,有利于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分析了近年来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变化特点,以此为基础,对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比较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2003年4月,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在自身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全国各高职院校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者就近5年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在数量、区域、专业分布以及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刚娅  张舸 《职教论坛》2012,(11):85-87
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以教育部相关文件和2008年国家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为依据,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与评价标准现状分析,构建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框架与原则,合理引用测评结果,促进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