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学思 《学语文》2021,(2):80-82
门罗小说中除了逃离之外,回归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小说中的主人公有的在中年以后踏上了返乡之路,寻找生命记忆中的归属感。门罗本人有意识地叙述其家族故事,挖掘其家族内在文化精神,尤其是父系家族的苏格兰文化血统,苏格兰文化精神中的一些特质也成为加拿大早期移民顽强精神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黄佩华的系列小说构成他所特有的桂西北叙事,成为壮民族生存状态与历史的形象记录,其小说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地域小说特征,他的创作来自于深刻的民族身份意识与本土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3.
家族小说构成了张炜小说的半壁江山。其家族小说中显现的厌弃城市与现代文明、拥抱田园野地的价值取向不仅仅存在着社会学和文化学上的意义。张炜童年被边缘化的经历促使他在成名后通过家族故事的营建实现对从前被边缘化身份的否定,从而完成心理补偿。在表象上的流浪、交友、经营葡萄园行为的背后,则是源于祖先图腾的“仿祖”意念。通过对祖先行为的刻意模仿,“我”完成了与家族祖先的精神融合,进而也完成了张炜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梦幻“伊甸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黄佩华的长篇小说《生生长流》描绘了红水河流域一个百年家族的风流传奇沧桑史,展现了绚丽多姿、诡异神秘的红水河文化,深刻揭示了红水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族制度较为强盛,以家族祠堂为中心的伦理文化,逐渐扩展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受此影响,世情小说较多渗透着对家庭伦理及亲缘关系的审视,继而促使家族小说走向繁荣。清人李绿园的《歧路灯》叙写了一个"浪子回头"故事,侧重于表现子女教育、门第观念、宗族意识等主题,堪称一部典型的平民家族小说。  相似文献   

6.
在黄佩华的小说创作中,传奇化是其完成民俗叙事的重要手段。黄佩华通过这样一个建构方式,在深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基础上,以对当下社会形态和秩序的一种深重焦虑感,完成了对艺术塑造背后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拷问,并构成对人性的思考和追寻,以此形成属于其自身的独特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推进所带来的城乡关系的巨变,乡土文学在面临着挑战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或元素。面对社会的转型,作家田耳将个人体验和乡土想象融入进乡土写作之中,这使得其乡土小说叙事既呈现出70后一代乡土写作的常态性特征和地域特征,又保持着个体独立性。他着重描述日常生活和小人物命运,建构介于城乡之间的"佴城"空间并吸纳巫楚文化。他以慈悲、平等的心态书写城与乡、现代与传统、科学与古老习俗的碰撞故事,为一切看似荒谬却古老神秘的乡土文化留下了地盘。这也给城市化进程中现代化发展中衍生的人类精神困境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炜小说中关于历史的叙述充满了苦难与血腥,还原历史真相的努力背后,隐藏着其建构家族故事谱系、为家族蒙受的不白之冤昭雪的自私愿望,不同时段的历史叙述分别对应家族寻根、先辈功勋、家族蒙冤、血脉传承的家族故事叙述企图,晚清及抗战两个历史时段叙述的缺席则是我们印证其创作真实目的的进一步佐证:所谓的“文化保守主义”姿态不过是一道掩人耳目的屏障。  相似文献   

9.
西西小说《陈塘关总兵府家事》以文体实验和对照反思精神重写古老的哪吒故事,不仅使故事本身褪去陈旧的外壳,也让故事的精神意义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小说中,西西瓦解哪吒的英雄形象,凸显被强者压制的个体心声,并借助人物视角表达对于中心与边缘、权威与打倒权威的关系的思考。虽然,哪吒故事带有强烈的虚幻色彩,但西西却以重写故事的方式展现了反思现实的创作精神以及多元、平等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英文长篇小说处女作、成名作,然而历来对其褒贬不一。本文认为它是一部描写日常生活的家族小说或者说文化小说。家族的意象化强调、近情的日常态度描写和习俗的反复插叙等特点体现出作家本人对以家族精神为本性的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想象,小说因而具有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莫言小说《生蹼的祖先们》在古今交错、时空转换、角色倒置的叙述中展示了食草家族兴衰的故事,其主要结构为六个梦,小说叙述者以全知全能的视角,超越了一切可能造成对话障碍的层面。本文旨在解析小说的三大主题:亲情与人自私本性的矛盾、道德教化与两性原始冲动的对峙、恋母以及生殖文化崇拜。从文本出发窥探人物和情节的纵横交错,进而呈现这部小说的价值:赤裸裸展现人性、剖析人的灵魂,还原原始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莫言小说《生蹼的祖先们》在古今交错、时空转换、角色倒置的叙述中展示了食草家族兴衰的故事,其主要结构为六个梦,小说叙述者以全知全能的视角,超越了一切可能造成对话障碍的层面。本文旨在解析小说的三大主题:亲情与人自私本性的矛盾、道德教化与两性原始冲动的对峙、恋母以及生殖文化崇拜。从文本出发窥探人物和情节的纵横交错,进而呈现这部小说的价值:赤裸裸展现人性、剖析人的灵魂,还原原始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成长于中原大地上的优秀作家,周大新的小说创作体现出浓厚的儒家文化精神。在创作中他不仅自觉担负起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而且还塑造了一系列能体现儒家人格理想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他还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儒家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另外,他的小说对家族文化的全面展现和深刻反思也极富儒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电影《喜福会》以移民到美国的四对母女的成长史和家庭史为主题,整个影片满盈着挥之不去的中国文化情结,讲述着华裔群体的家族寻根故事。电影中植入了许多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符号,片中人物讲述中国故事,寻找族裔精神,以聚会方式找寻相互依存、帮助、友爱的社群,寻求心灵的归属和精神的寄托,以达到海外华人生活中喜与福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家族小说因为纳涵着丰富的现代性内容,折射出“现代中国”政治、经济与道德等的变迁而深受作家青睐。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作家的家族书写,一方面延续着现代文学“叛逆式”的书写传统,另一方面,又典型地体现出当代文化变革中作家们的文化关怀。作家们对“家族”文化母题,既有着新的起源解释,同时又有当代性的精神铭记。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长篇家族小说创作成为女作家们最成熟也最具个性化的写作实践之一,这些小说以独特的美学标准和强烈的生命意识,书写了家族血缘的宿命和被血缘牵绊的个人与家族的悲剧冲突,寄寓了文明的新的阶段一代作家复杂的人格内涵、精神变迁与写作矛盾;以几代女性的生存线索来叙述家族故事,强调立足于女性叙事视点,因此,这些家族小说中的人物书写呈现出独具魅力的女性特质。  相似文献   

17.
索尔·贝娄通过对长篇小说《赫索格》的创作,思考评价了西方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精神文化遗产,对浪漫主义文化传统提出了批评。本文认为,浪漫主义传统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交汇在小说主人公赫索格身上。一方面,浪漫主义作为美国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巨大阴影而成为赫索格反思内省中的批判对象;另一方面它又渗透在赫索格性格的文化酵素里,决定了他本人同浪漫主义古老家族的血缘关系。总之,赫索格既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清算者,又是这一传统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8.
辽宁籍著名女作家孙惠芬的小说创作,在乡土守望之中展现了广阔的审美文化视域。她的小说文本再现了儒家文化所蕴藏的家族主义、伦理本位和血脉亲情等诸多文化符码。在人物塑造和故事建构中再现生活在黑土地上的小人物的侠骨柔情,呈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波澜壮阔的海洋文化特色,把女人对男人的依附指数大幅降低,极力突出其"独立"追求和"忍韧"性格,她笔下的典型人物性格立体可感。她的小说蕴藉着丰富的儒家文化、侠义文化、海洋文化、女性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19.
以文化研究为视角 ,近二十年的中国当代家族小说可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和“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着眼点在对家族文化的思考 ,对传统家族伦理道德、文化人格持矛盾心态 ,肯定其凝聚力 ,否定其负面作用。“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则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 ,关注个体在家族中的命运及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表现出传统家族的解体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丧失 ,对传统家族文化扼杀人的生命力、创造力持积极的批判态度。两类家族小说对传统文化、人性的新思考折射出近年来人们文化思考的活跃和时代、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作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人们所熟知,还常常以一位超凡脱俗的智者和隐士形象出现于后世小说、戏曲和说唱文学中。在中国,庄子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哲理故事逐渐演变成世俗修道故事的过程,而后又经传教士的译介流传到欧洲,并为不少作家借鉴和模仿。运用叙事文化学研究方法,通过对庄子故事流变及其历史文化语境的考察,可见同一故事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所体现的不同主题思想和时代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