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行市场你争我夺。谁敢分我的蛋糕? 上世纪的最后十年,在一片“断奶”声中,中国报刊业冲破了坚冰,迎来了市场经济的春风。令最早步入市场的报纸老总们吃惊的是,报业经营的利润太丰厚了。利益是最好的驱动力,全国很快掀起了空前的办报热。《华西都市报》的成功引发了经久不衰的都市报热,迎来了中国报业发展史上的“都市报时代”。尤其是到了90年代中期,都市报雨后春笋般地在神州大地上崛起,并且伴随着都市的崛起在中华大地上处处燃起报纸发行大战的狼烟。  相似文献   

2.
2001年4月上旬,“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协作网首届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这标志着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开始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报业市场上“亮相”,并显示了其进一步蓬勃崛起的良好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国报业市场空前繁荣。前些年,我国各省市的省级党委机关报都陆续创办了第一份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晚报(都市报)”。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报业市场的迅速扩展,新的办报空间继续被发现,全国大部分省级党委机关报又纷纷创办了第二份仍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早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报在中国大地兴起,各地纷纷创办都市类报纸或对报纸进行改版使其向市场靠拢,从而使中国的都市报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都市报的兴起,不仅仅是办报理念上的转变,而且在发行方式和经营模式上都引发了新的改革,尤其是全新的市场化自办发行模式对原有邮发模式的巨大冲击,更加剧了报业市场的震荡。回顾90年代的大连报业,不能不让人感觉到与南方改革开放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报业的版图上,成都的报业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现在全国都市报的风头正健,而第一个把都市报办成气候的便是地处成都的华西都市报。翻开华西都市报对外宣传的宣传册,华西都市报首任总编辑席文举和现任总编辑刘为民的合影出现在宣传册的第一页,那是两人几年前在江苏考察报业时在无锡的太湖边凭湖临风时照的,同时席文举的“办报办不成市场畅销报,不如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集中度、市场进入壁垒和产品差别化等指标,分析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都市报发行市场结构。研究表明,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都市报发行市场结构呈现"三高"和"三缺乏"特征,即都市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很高,缺乏跨区域竞争优势;市场进入壁垒很高,缺乏市场退出机制;报纸趋同程度较高,缺乏差别化竞争。上述发现对于优化都市报发行市场结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报刊之友》2010,(4):115-116
2009年,世纪华文沿用SIS报刊研究体系和SRR研究系统,对全国报纸发行市场做了连续性监测,研究的内容主要分报纸发行和读者研究两个角度,其中,发行部分细分为零售发行与订阅发行(含家庭订阅和单位订阅)。依据渊研数据,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南京、珠三角地区、沈阳的报刊发行作为典型案例,对都市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崔江红 《传媒》2011,(10):28-31
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报刊零售发行市场也是最为繁荣的一座城市,其中都市报更是一支活跃的力量。对于北京的都市报市场,世纪华文常年监测。近年来,在经历金融危机、纸张涨价、新媒体冲击、报纸涨价等一系列市场冲击与变化后,2010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北京都市报依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都市类报纸整合新闻源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统计,从1995年1月《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算起至今,都市报在全国已发展到100多家,遍布东西南北,已经形成了“气候”。 由于都市类报纸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直面的是自费读者市场,所以都市报比其他类型的报纸更关注自身的新闻“亮点”、“卖点”,这就使他们十分重视本身新闻资源的开发。同时,由于各地都市报在当地报纸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本地的新闻资源很大程度上是共享的,故同一区域的都市报对读者“眼球”的争夺表现为各报版面、栏目之间的较量,其实质比拼的是各自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市报纸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新闻资源的开发整合。  相似文献   

9.
在新技术及数字化的大背景下,经历了金融危机洗礼,2009年中国报业广告市场与发行市场表现各异,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突显。2009年依据世纪华文对全国40个大中小城市的市场调研(第三方客观的数据收集),通过包括零售市场的平均销量、有售点平均销量、实销率与覆盖率、潜力机会、竞争渗透分析,部分城市订阅及读者分布与竞争状况、读者消费偏好与广告影响研究等方面,对中国报业市场上主流媒体,以都市报、服务类周报,时政类、财经类、IT类报纸为代表进行分析,旨在反映中国报业发行市场全貌,推出品牌媒体,促进中国报业更为良性发展。本次调研数据,世纪华文沿用SIS报刊研究体系和SRR研究系统,重点从主要类别报纸的零售发行,及都市报的零售及订阅发行(含家庭订阅和单位订阅)、读者研究三个方面,在2009年对中国报业市场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论述。下文重点从发行视角透视当前中国报业市场动态和竞争趋势。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华西都市报》以新型都市报的定位和大量贴近百姓的新闻策划、别具一格的“敲门发行”迅速走红。《华西都市报》的成功,带动了成都地区其他报纸的超常规发展,也使成都这个内陆省会城市成为国内报业竞争的焦点。现在,《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商报》两家零售额在成都报业市场所占的份额  相似文献   

11.
凡是从事过浙江科技报发行工作的人员,说起征订工作来,可谓感受至深,那就是一个“难”字。作为一张专业报,它既没有党报发行的政治优势,也没有都市报发行的市场气势,更缺乏行业报的行政指令。但就是这样,浙江科技报依靠各方力量,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发行量40年来一直列浙江省专业报行业报前茅,在全国科技类报纸里排名前三位。  相似文献   

12.
郑波 《传媒》2001,(11):37-38
在湖北日报社党委的决策和楚天都市报(以下简称楚报)编委会的领导下,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楚天都市报的发行量超过130万份(最高达140万份)。就楚报发行工作而言,取得的成绩不仅表现数量的扩张,更难得的是在花费最少投入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里,建成了一个自主发行、性能稳  相似文献   

13.
过去的2006年,是燕赵都市报第11个成长年轮.10年都市报,已让人们看到了惊奇--一个蹒跚学步的稚儿如何摇身变成巨人,成为一个发行百万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性报纸.  相似文献   

14.
楚天都市报创刊至今已16年了。16年来,楚天都市报秉承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宗旨,牢固占据省内报业发行市场领先地位,连续多年入选"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40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全国晚报(都市报)综合竞争力20强",先后摘取韬奋新闻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等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成为省内发行量第一并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5.
李彤 《出版视野》2005,(5):15-15
8月26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和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召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合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重庆时报、重庆经济报、重庆青年报、三峡都市报、巴渝都市报、武陵都市报、重庆法制报、新女报、都市热报、时代信报、健康人报、渝州服务导报共14个单位(16家报社)负责人,签订了规范我市报纸发行和广告经营行为的多方自律协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鸣,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汪俊,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刘健春,市总工会、团市委等报社主管主办单位和市司法局、市工商局等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和邦律师事务所律师参加了协议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新闻体制十几年来的改革发展,为在广告市场中争得一块蛋糕,几乎全国各个城市都在保留一份机关报为党政机关服务的基础上,将原来的报纸办成了都市报,或者重新办了都市报。有些集团化的报业甚至办了几份都市报,多数省会城市都出现了几份都市报。  相似文献   

17.
杨芳 《传媒观察》2006,(8):41-42
在广州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2004年5月底,买一份500个版的《南方都市报》需要一块钱,而将当天的这份两公斤重的《南方都市报》作废纸卖却可以卖到两块钱,报纸的销售连纸张成本都无法收回,《南方都市报》亏本发行。虽然这是一个个案,但它所引发和代表的现象却使我们不得不问这样一个问题:报纸的价格是如何制定的?它是否遵循商品的价值规律?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解析商品价值规律以及二次销售理论对报纸的价格做出了研究和分析。报纸价格是两次销售价格的统一首先,需要对报纸的价格做一个新的界定。经济学认为,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  相似文献   

18.
最近,全国首份付费订阅的“数字报纸”——温州报业集团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在全国上线发行。这4张数字报与以往网络版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等4张报纸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是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9.
县市报在发挥自身固有优势的同时,放开视野,多学习借鉴一些都市报拓展市场的有益有效作法,将更加有利于我们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启示一:准确定位,搞好市场细分 报纸也是商品,也需要面向市场准确定位。都市报定位准确而取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县市报只有在读者群定位、报道内容定位、报纸价格定位上准确,才不致于面对各种冲击,而自乱脚步,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20.
一、地市党报面临的挑战 从纵向看,地市党委机关报上有中央、省级大报,下有县市报,处于第三个层次,可以说在夹缝中生存。发行中对于中央、省级机关报是绝对要“保”的,不能因任何报刊的发行而受到冲击。更重要的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省级机关报为扩大阵地,纷纷办起了一张风格与晚报相近,定位于城市市民的都市报。都市报一出现,便以其崭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全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策略,全方位报道市民生活,让人们很快接纳并喜欢上她,发行量成倍增长,版面迅速增加,并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收入。到目前,都市报这个报业中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